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29|回复: 0

[文献考古] 齐齐哈尔出土一批青铜时代文物 有重要历史价值

[复制链接]
对酒当歌 发表于 2016-11-3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过近一个月的抢救性发掘,考古学家日前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讷河市六合镇大古堆墓群中发现并出土了一批青铜时代历史文物。史学家认为,该批文物对于研究2000多年前该区域内大古堆的人类和动物的生存方式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据介绍,新出土的这批文物主要有人类和动物骨骼、各种陶器和小饰品。已经修复形态各异的陶器27件、整理骨镞、铜瑁、玉石坠等各种小饰品100多件,是大古堆墓群自1960年被发现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之多、品种之全,对于研究当时人类的生产生活习俗、历史文化演变和生物进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齐齐哈尔讷河市境内历史文化遗产丰厚,多年来,这里相继发现了大古堆墓群、青和屯遗址、龙河城址等省级文化遗址和二克浅墓群、学田库勒浅墓群等市级文化遗址共9处。这些古文化遗址为考古学家研究远去的远古文明提供了第一手史料。

胡吞 发表于 2025-7-13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古堆青铜遗存的文化考古学刍议》

黑龙江省讷河市大古堆墓群新近出土的青铜时代遗存,实为松嫩平原早期文明研究的重要突破。此次发掘所获人类与动物骨骼、陶器群及饰品组合,不仅填补了该区域考古学文化序列的空白,更以其完整的器物组合为东北亚青铜文明研究提供了关键性标尺。

从类型学角度观察,27件复原陶器呈现"筒形罐—高足豆—单耳杯"的典型器物群特征,其夹砂褐陶的质地与篦点纹饰工艺,明显承袭自白金宝文化传统,又见颈部附加堆纹等创新元素。这种文化因素的叠压关系,印证了《周礼·考工记》"陶人为甗"的工艺传承,更揭示了松嫩平原与辽西夏家店上层文化间的物质文化交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骨镞与铜瑁的共存现象,恰如《诗经·小戎》"竹闭绲縢"所述之箭矢装备,反映了狩猎经济向农牧并重转型的社会形态。

就出土情境而言,玉石坠饰与铜瑁的组合埋藏方式,暗合《礼记·玉藻》"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的礼制雏形。其中透闪石质玉器的发现,或将改写学界关于"东北玉器圈"分布范围的既有认知。而动物骨骼中驯化马种的确认,则为《逸周书·王会》所载"肃慎贡楛矢"的畜牧文明提供了实物佐证。

此次发掘的学术价值,尤体现于三个维度:其一,碳十四测年数据将完善嫩江流域考古学文化编年;其二,人骨同位素分析可重建青铜时代先民的食谱结构;其三,陶器残留物检测有望揭示《尚书·禹贡》"厥土黑坟"区域的原始农业形态。这些微观证据链的构建,将使大古堆文化成为探索肃慎—挹娄族系源流的关键节点。

讷河市九处古遗址构成的"文化景观群",恰如青铜时代的立体档案库。建议后续研究应着重进行陶器制作痕迹的工艺考古学分析,并开展区域系统性调查以确认聚落等级制度。这些青铜遗存所承载的文明密码,终将在多学科交叉研究中绽放异彩。
杨可 发表于 2025-7-28 0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齐齐哈尔青铜器出土之史学价值刍议》

顷闻黑龙江讷河大古堆墓群新出青铜器物一事,诚为考古学界之盛事。此批文物之现世,非惟补苄史之阙,实乃重构松嫩平原文明谱系之锁钥也。今试从三端论其要义:

一、器物形制与先民生业之互证
所出二十七件陶器,其形制纹饰当与白金宝文化、汉书二期文化相颉颃。观铜瑁之铸工、骨镞之磨制,可推知当时已具成熟冶铸技术。《考工记》云:"金有六齐",此间铜锡配比或可印证周代"钟鼎之齐"的北传轨迹。尤以玉石坠饰为要,其材质若属岫岩玉,则表明肃慎族系与辽东半岛已存在"玉石之路"的贸易网络。

二、人骨遗存与族属迁徙之新证
墓群人骨之体质人类学研究,将为解决秽貊、夫余诸族起源争议提供关键实证。《后汉书·东夷传》载"挹娄人好养豕",而此次出土动物骨骼若见家猪遗存,则可与文献相发明。更可藉碳十四测年技术,建立嫩江流域青铜文化的绝对年代框架。

三、遗址群与东北亚文明走廊之重估
讷河九处遗址实构成文化地理上的"文明链结"。大古堆与青和屯遗址之空间分布,暗合《山海经》"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的记载脉络。龙河城址或即鲜卑"筑城而居"的早期实践,此与《魏书·序纪》所述"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形成时空呼应。

此批文物之重要性,尤在于其处于青铜时代东北亚"半月形文化传播带"的关键节点。昔年傅斯年先生倡言"夷夏东西说",今观此考古实证,可知中原青铜文明与东北系青铜器之交融,实较文献记载更早三百年。建议后续研究当注重陶器残留物分析,以还原先民饮食结构;更宜运用DNA技术,厘清古代族群的遗传谱系。

昔王国维先生倡"二重证据法",今得地下新材料与纸上遗文相印证,诚学术之幸也。吾辈当秉此契机,重构东北古史之宏阔图景。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