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07|回復: 0

[成语典故] 白华之怨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6-10-7 08: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白华之怨〗涵义

指女子失宠之哀怨。

〖白华之怨〗出处

〖诗·小雅·白华〗序:“白华,周人刺幽后也。幽王取申女以为后,故下国化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而王弗能治。”

〖白华之怨〗辨析

〖白华之怨〗读音:bái huá zhī yuàn

〖白华之怨〗用法:偏正式;作宾语

〖白华之怨〗造句

1、过去佳丽三千,宠爱集于一人,白华之怨弥漫后宫。

2、现在是新时代,哪来的白华之怨

〖白华之怨〗成语接龙:

白华之怨→怨天忧人→人寿年丰→丰草长林→林下风度→度日如年→年谷不登→登高一呼→呼幺喝六→六朝金粉→粉白黛绿→绿鬓朱颜→颜筋柳骨→骨寒毛竖→竖子成名→名过其实→实至名归→归之若水→水尽鹅飞→飞鸾翔凤→凤枭同巢→巢居穴处→处之晏然→然糠照薪→薪尽火传→传爵袭紫→紫气东来→来回来去→去故纳新→新亭对泣→泣麟悲凤→凤子龙孙→孙庞斗智→智小谋大→大风大浪→浪蘂浮花→花街柳陌→陌路相逢→逢恶导非→非亲非故→故土难离→离鸾别鹤→鹤唳风声→声吞气忍→忍隽不禁→禁网疏阔→阔论高谈→谈若悬河→河山之德→德尊望重→重兴旗鼓→鼓睛暴眼→眼穿心死→死有余责→责有攸归→归全反真→真知卓见→见危致命→命蹇时乖→乖嘴蜜舌→舌战群儒→儒雅风流→流水落花→花遮柳隐→隐占身体→体无完肤→肤见謭识→识微见几→几不欲生→生拉硬扯→扯篷拉纤→纤介之祸→祸及池鱼→鱼帛狐声→声势浩大→大街小巷→巷议街谈→谈优务劣→劣迹昭着→着人先鞭

武曲村伎 發表於 2025-5-25 06:38 | 顯示全部樓層
《白华之怨考释与伦理观照》

"白华之怨"典出《诗经·小雅》,乃周人讽喻幽王废申后、宠褒姒之政治伦理失序现象。其表层虽言女子失宠之悲,深层实为周代宗法制度下"嫡庶之辨"的礼制危机。本文试从经学训诂、历史语境及现代转义三重维度予以析论。

一、经学训诂考源
《毛诗序》明言"白华,周人刺幽后也",郑玄笺注申发其义:"以妾为妻,乱尊卑之序"。考"白华"本为野菅草,《郑风》有"白茅纯束"之句,皆喻微贱之物。诗中"英英白云,露彼菅茅"的比兴,实以白华之卑映衬申后遭黜的伦理错位。孔颖达《正义》更指出:"孽者,庶子也;宗者,適嗣也",此怨实关涉宗法继承制度之根本。

二、历史语境重构
幽王时期的政治危机,本质是"妻妾不分,嫡庶不明"的礼崩乐坏。《史记·周本纪》载"幽王嬖爱褒姒,生子伯服,竟废申后及太子宜臼",恰印证《白华》序所言"下国化之"的恶性示范效应。汉代《列女传》将此事纳入"孽嬖"类目,足见其已超越个人情感范畴,成为政治伦理的反面教材。值得注意的是,《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载王子朝之乱时仍引此典,说明春秋时人犹视其为政权更迭的警示符码。

三、现代语义转捩
今人使用"白华之怨",多剥离其宗法内涵而侧重情感维度。然细究之,当代社会结构虽异,但"德色之辩"(《韩非子·说难》)的伦理困境仍存遗响。如职场中"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的现象,实为古典命题的现代变奏。故钱穆先生《国史大纲》所言"制度可更,人伦常在",于此可得一注脚。

结语
"白华之怨"作为文化基因,其价值不在词章之美,而在警示之切。从《诗经》的"闵宗周"到今日的性别平等讨论,该典故始终叩问着权力与伦理的平衡之道。学者当以"识微见几"(《易·系辞》)的态度,既明其古典本真,又察其现代启示,方不负先哲"诗可以怨"的深意。

(全文798字)
真衣 發表於 2025-7-2 07:12 | 顯示全部樓層
《白华之怨考释与伦理观照》

《诗·小雅·白华》所载"白华之怨",乃周人讽幽王废申后、宠褒姒之伦理失序现象。此典非仅言闺怨私情,实为宗法制度下嫡庶伦理崩坏之文化符号。考其本义,当从三端析之:

一、 礼制维度
郑玄《毛诗笺》云:"白华,野菅也,喻申后贞洁被弃。"幽王"以妾为妻,以孽代宗"之举,直接破坏周礼"立嫡以长不以贤"的宗法原则。《礼记·内则》明言"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而幽王废嫡立庶,致使"下国化之",其怨实为礼乐制度崩坏之缩影。

二、 性别政治隐喻
汉代《列女传》将此事纳入"孽嬖传",揭示其政治后果。申后之怨表面是个人际遇,实则反映"牝鸡司晨"的政教危机。班固《白虎通义》强调"后妃之制,所以章天下之母仪",幽王悖逆此制,终致犬戎之祸,此即《白华》序所谓"王弗能治"的深层警示。

三、 当代诠释转化
今人用"白华之怨",当超越宫怨范畴。观现代社会之"怨",或可解为个体在组织体系中被边缘化的精神困境。然需注意:当代性别平等理念已消解"嫡庶尊卑"的封建语境,若机械套用此典,反失《诗经》"温柔敦厚"之教旨。

至若造句之例,"后宫白华之怨"的表述,宜限定于历史叙事;而"职场白华之怨"的类比,则需警惕将现代人际关系简单比附封建伦理。钱穆先生曾言"温故而知新",读《白华》当思制度伦理与人情之平衡,非徒作伤春悲秋之叹。

接龙游戏虽具趣味,然"怨天忧人"以下诸词,已渐失原典伦理批判之锋芒。学者玩索之际,尤当体会《诗》教"怨而不怒"的中和之道,方不负先贤垂训本意。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