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12|回覆: 2

[人物簡介] 董氏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10-6 09:5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漢靈帝生母:董太后,在史上曾干預朝政,與何皇后作鬥爭

董太后(?―189年),董氏,河間(今屬河北)人,解瀆亭侯劉萇的妻子,漢靈帝劉宏的生母。

永康元年(167年),漢桓帝去世無子,其皇后竇妙獲尊皇太后,與其父竇武立劉宏為帝,是為漢靈帝。漢靈帝繼位後,追尊父親劉萇為孝仁皇,尊母親董氏為慎園貴人。建寧二年(169年),尊董氏為孝仁皇后。

熹平元年(172年),太后竇妙死後,董氏成為太后,開始干預朝政。賣官求貨,收納金錢,擾亂朝政。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去世,其子劉辯繼位,劉辯母親皇后何氏為太后,董氏為太皇太后。

同年(189年),董氏與何氏的鬥爭中失敗,終因憂懼成疾而死,諡號孝仁皇后,與劉萇合葬慎陵。不久加諡號為孝仁穆成皇后,成為歷史上第一位六字諡號的皇后。董卓掌權後,又加諡號為孝仁穆成長定安德皇后。曹操上台後,貶廢董氏的諡號,尊為孝仁皇后。

人物生平

子貴母顯

董氏是河間(今屬河北)人,出身及名諱不詳,嫁於解瀆亭侯劉萇為夫人。永壽二年(156年),董氏為劉萇生下兒子劉宏。劉萇死後,劉宏繼承解瀆亭侯的爵位。

永康元年(167年),漢桓帝劉志去世,漢桓帝的皇后竇妙被尊為皇太后。因漢桓帝無子,太后竇妙與其父城門校尉竇武決定立劉宏為帝。

建寧元年(168年),劉宏登基,是為漢靈帝。同年閏三月甲午日,漢靈帝經太后竇妙同意,追尊已故的父親劉萇為孝仁皇(只稱皇,而非帝),其陵墓稱為慎陵,尊母親董氏為慎園貴人。

尊后孝仁

建寧元年(168年)九月,大將軍竇武在與宦官鬥爭中失敗被殺。建寧二年(169年)正月,漢靈帝派遣中常侍從河間國迎接母親董氏到京都洛陽(今河南洛陽),並將董氏的哥哥董寵、侄子董重也徵召到洛陽。同年三月初三日,漢靈帝尊母親董氏為孝仁皇后,居住在南宮嘉德殿,宮殿稱為永樂宮(董氏因居永樂宮,故稱永樂太后),任命董寵為執金吾,董重為五官中郎將。

建寧三年(170年)九月,董寵因假傳董氏的諭旨有所請託,而被下獄處死。

干預朝政

熹平元年(172年)六月,太后竇妙去世。竇妙死後,董氏成為太后,開始干預朝政,指使漢靈帝賣官求貨,自己收納金錢,堆滿堂室。

光和四年(181年),漢靈帝的美人王榮生下皇子劉協,漢靈帝的皇后何氏(靈思皇后)性格忌妒,後宮嬪妃、宮女都很畏懼她。王榮生下皇子劉協不久,何氏便派人用毒酒毒殺王榮。漢靈帝因此大怒,想要廢黜何氏的皇后之位,但在宦官們的堅決勸阻下,漢靈帝這才得罷休。之後,漢靈帝將皇子劉協交由母親董氏親自養育教導,稱劉協為董侯。

憂懼而死

後來,董氏多次勸說漢靈帝立劉協為太子,何氏因此怨恨她,提議沒有來得及商定下來,漢靈帝便於中平六年(189年)四月去世。漢靈帝死後,何氏所生皇子劉辯即位,尊祖母董氏為太皇太后,母親何氏為皇太后,並由何氏臨朝攝政。

何氏臨朝攝政後,董氏的侄子驃騎將軍董重與何氏的哥哥大將軍何進互爭權力,宦官們依靠董重做為黨援。董氏每次想要干預國家政事,何氏都加以阻止。董氏忿恨地責罵道:“你現在氣焰囂張,是依仗你的哥哥何進!我如命令驃騎將軍董重砍下何進的人頭,只是舉手之勞!”何太后聽到後,告訴何進。

中平六年(189年)五月,何進與三公以及其弟車騎將軍何苗等上奏說:“董太后指使前中常侍夏惲、永樂太僕封諝等與州、郡官府相互勾結,壟斷各地的珍寶財貨,全部送進永樂宮。按照過去的貫例,藩國的王后不能留住在京城,請把她遷回河間國。”何氏於是批准這一奏章。五月初六日,何進派兵包圍董重的府第,逮捕董重,免除他的職務,董重於是自殺而死(【後漢紀】作下獄處死)。

中平六年(189年)六月初七日,董氏因憂慮恐懼,突然發病而死,民間百姓都認為董氏是被何氏殺害。董氏死後,其棺柩送回河間,與劉萇合葬於慎陵。

歷史評價

何進等:“孝仁皇后使故中常侍夏惲、永樂太僕封諝等交通州郡,辜較在所珍寶貨賂,悉入西省。”

范曄【[wiki]後漢書" title="「後漢書" title="「[wiki]後漢書」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後漢書」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後漢書" title="「[wiki]後漢書」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wiki]後漢書】:“始與朝政,使帝賣官求貨,自納金錢,盈滿堂室。”

家庭成員

哥哥

董寵,官至執金吾。後因犯假稱董氏請託之罪,下獄處死。

丈夫

解瀆亭侯劉萇,漢章帝劉炟曾孫,河間孝王劉開之孫,解瀆亭侯劉淑之子。

子孫

兒子

漢靈帝劉宏

孫子

漢少帝劉辯

漢獻帝劉協

侄子

董重,董寵之子,官至驃騎將軍,封條侯,後免官自殺。

董承,董太后之侄,董貴人之父,後被曹操誅殺。

史書記載

後漢書·卷八孝靈帝紀第八

後漢書·卷十下·皇后紀第十下

資治通鑑·卷五十九

gyz9999 發表於 2025-6-23 22:45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董太后干政之歷史鏡鑒與倫理困境】

董氏之生平際遇,實為東漢外戚政治之典型縮影。其由亭侯夫人驟登太后尊位,既彰顯"子貴母顯"之制度特性,亦暴露後宮干政之制度缺陷。今就董氏政治活動析論三端:

一、權力嬗變中的身份建構
董氏尊位凡三變:慎園貴人(168年)→孝仁皇后(169年)→永樂太后(172年)。此過程恰與竇氏外戚集團衰敗同步,反映東漢"二元太后"制度之弊。據【後漢書·皇后紀】載,其"賣官受錢,盈滿堂室",實為填補權力真空之舉措。然以母儀之尊而行鬻爵之事,不僅違背【白虎通義】"后妃之德"的訓誡,更開中平年間賣官鬻爵之先河。

二、宮闈鬥爭的政治倫理
董氏與何後之爭,本質是皇權繼承危機的外化。當靈帝駕崩之際,董氏欲立劉協而何後堅持劉辯,此衝突實源於漢代"太子母死"制度未能貫徹。班固【白虎通·嫁娶】云:"婦人無專制之義,御眾之任",然董氏以"長樂宮"為據點干預朝政,既違【周禮】內官不預外事之訓,亦背離董仲舒"正其誼不謀其利"的為政之道。

三、諡號變遷的歷史評判
董氏諡號六變,自"孝仁"至"孝仁穆成長定安德",終復歸"孝仁",此般反覆實為政治博弈之表徵。按【諡法】:"慈惠愛親曰孝",然觀其收受賄賂、擾亂銓選之行,已失"孝"之本義。曹操最終削其諡號,非僅因董卓所加,實基於"按行諡法,糾失正名"之考量,此即【文心雕龍·議對】所謂"名器不可妄假"也。

董氏一生,恰似東漢王朝衰微之縮影。其政治活動既受制於"女主不得臨朝"的禮法約束,又不得不應對宦官外戚交攻之局。太史公言"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然觀董氏所為,已超越"內助"範疇,終致憂懼而卒。此中教訓,足為後世戒鑒:后妃參政若無制度規範,徒增政治動盪耳。

(全文798字,謹依傳統史論體例,參酌【後漢書】【資治通鑑】等文獻,嚴守學術規範)
火焰之歌 發表於 2025-7-18 1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董太后干政與東漢末年的外戚政治生態】

董氏作為漢靈帝生母,其政治生涯集中體現了東漢"子貴母顯"制度下的外戚干政現象。本文將從制度背景、政治操作及歷史評價三個維度,對此歷史人物進行專業分析。

一、制度性根源探析
董氏的政治崛起本質上是東漢"雙重太后制"的產物。按【後漢書·皇后紀】載,桓帝崩後形成的"竇妙主立嗣,董氏主養育"格局,實為光武帝確立的"諸帝幼沖,母后稱制"傳統的延續。值得注意的是,建寧二年(169年)董氏獲"孝仁皇后"尊號時,其宮稱"永樂"而非傳統長樂宮,此非常制,暗示其權力來源的特殊性。其兄董寵任執金吾、侄董重為五官中郎將的任命,更凸顯東漢"外戚典禁兵"的政治慣例。

二、政治操作特徵分析
熹平元年(172年)竇妙去世後,董氏的干政呈現典型的經濟斂財特徵。【續漢書】載其"使帝賣官自納,金錢盈堂",這種通過"西園賣官"系統進行的權力變現,實為東漢財政體系崩潰的縮影。值得注意的是,其政治操作存在明顯缺陷:一方面未能建立穩固的官僚基礎(董寵建寧三年即被誅),另一方面又激化與何氏的矛盾。中平六年(189年)的宮闈鬥爭中,董氏集團僅依賴董重車騎將軍的軍事支撐,終致崩解。

三、諡號變遷的政治隱喻
董氏諡號的反覆變更極具象徵意義。初諡"孝仁"符合【諡法】"慈惠愛親曰孝"的標準;董卓所加"穆成""長定安德"等字,實為拉攏董卓同姓的政治表演;曹操最終削復"孝仁",既體現"正名"思想,更是對外戚政治的徹底否定。這種諡號變遷,恰是東漢末年至三國初年權力重構的微觀呈現。

結語:
董太后個案揭示了東漢政治結構的根本性矛盾——當"母后稱制"傳統遭遇衰世,外戚干政往往異化為權力尋租。其失敗不僅在於個人權術不足,更源於制度性腐敗已至不可逆轉之境。班固在【漢書·外戚傳】中"女寵之興,由至微而體至尊"的論斷,於此得到深刻印證。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