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67|回覆: 0

[成語典故] 不學無術

[複製鏈接]
文強 發表於 2016-9-23 13: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不學無術】相關人物

霍光(?-前68年),西漢權臣、政治家,麒麟閣十一功臣之首,大司馬霍去病異母弟,漢昭帝皇后上官氏外祖父,漢宣帝皇后霍成君之父。

【不學無術】涵義

學:學問;術:技能。原指沒有學問因而沒有辦法。現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不學無術】出處

【漢書·霍光傳贊】:“然光不學亡術,暗於大理。”

【不學無術】辨析

【不學無術】讀音:bù xué wú shù

【不學無術】近義詞:碌碌無能

【不學無術】反義詞:真才實學、學富五車、多才多藝、博學多才

【不學無術】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不學無術】造句

1、似這樣不學無術,胸無點墨之徒如何可以稱得上文化人。

2、如果不出門拜師,又不讀書學習,那就是不學無術的人,即使你有像春秋時的子羔原憲那樣的賢能,最後也不會有什麼作為。

3、他本是個不學無術的人,現在竟然袍笏登場,當起縣太爺來了。

4、讓這種不學無術的人當研究所所長,沐猴而冠,不把學術搞垮才是怪事!

5、學者的一天,比不學無術的人的一生還有價值。

6、不學無術的人的想像力不過只有翅膀沒有腳。

7、他這個不學無術的人竟然想追求那位漂亮的女博士,人們都說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8、校長力排眾議,堅決辭掉了那個教師(造句網整理),理由是這種不學無術的教師留在學校只會誤人子弟。

9、一部名著的原稿,落到不學無術的人手裡,這真是明珠暗投了。

10、一個人如果不學無術愚昧無知,就會上當受騙。

【不學無術】成語典故: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託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又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進立下了不小的功勳。

劉詢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后。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后,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

【不學無術文言文】:

初,張詠在成都,聞准入相,謂其僚屬曰:“寇公奇材,惜學術不足爾。”及准出陝,詠適自成都罷還,准嚴供帳,大為具待。詠將去,准送之郊,問曰:“何以教准?”詠徐曰:“【霍光傳】不可不讀也。”准莫諭其意,歸取其傳讀之,至“不學無術”,笑曰:“此張公謂我矣。”

【不學無術白話文】:

起先,張詠在成都,聽說寇準當宰相,對自己的僚屬說: “寇公是奇才,可惜學問權術不夠。”等到寇準出使陝州,張詠恰好從成都罷職回來,寇準尊敬地供給帳幕,熱情款待。張詠將離去,寇準送他到郊外,問他說:“您有什麼教我的?”張詠緩緩地說:“【霍光傳】不可不讀。”寇準沒明白他的意思,回來取書讀之,讀到“不學無術”時,笑着說:“張公是這樣說我的。”

【不學無術】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為人是需要學習的,如果不學習,將來就沒有成就,更不會成功。現在許多人都是無業,以我們應該抓緊學習,並且不斷學習來完善自己,創造美好的明天。

 
金不右 發表於 2025-7-3 19: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霍光"不學亡術"之歷史鑑戒】

霍光位列麒麟閣功臣之首,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贊】中直指其"不學亡術,暗於大理",此八字評語實為漢代政治文化的重要註腳。考"不學無術"本義,非謂目不識丁,而是指缺乏系統的經術修養與治國大道,此正漢代士大夫政治之核心命題。

一、霍光"術"之缺失的實質
霍光執政凡二十載,其行政之能不可謂不強。【漢書】載其"持國權衡,匡國家,安社稷",然其"不學"之弊顯於三端:其一,家族教育失范,縱容霍顯毒殺許後而未能整肅門風;其二,制度建構缺位,雖行廢立之事卻未建立長效輔政機制;其三,文化權威薄弱,終宣帝之世未能培養士林支持。此皆因缺乏【春秋】決獄、【尚書】治政的經學素養所致。

二、漢代"學"與"術"的辯證關係
董仲舒【春秋繁露】云:"不仁不智而有材能,將以其材能輔其邪狂之心。"霍光之失,恰在於以吏才代聖學。觀其與張安世並稱"霍張",而安世"明習漢家制度",正見經術修養之別。宣帝所謂"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實暗諷霍光徒知"霸道"而昧於"王道"之學術根基。

三、歷史鏡鑒的現代啟示
1. 為政者當以"學"養"術":司馬光【資治通鑑】特載霍光事,正在警示"權臣無學"之禍。
2. 家族政治的文化困境:霍氏"椒房之寵"終致族滅,暴露缺乏文化底蘊的權力難以持久。
3. 制度與人文的平衡:現代治理尤需避免"技術官僚"重蹈霍光覆轍,當以人文精神滋養制度設計。

班固評霍光"周公之業衰矣",實指其雖有伊尹之志而缺周公之學。今人觀史,當悟"不學無術"之誡:無學術根基的權術終如沙上築塔,縱有霍光之才,亦難免"族誅"之禍。治學與為政,從來相須而成,此乃中華政治智慧之要義。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戊寅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四日酉時| 2025/7/8/週二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