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59|回覆: 1

[成語典故] 空中樓閣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9-23 13:1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空中樓閣】涵義

懸在半空中的閣樓。比喻虛幻的事物或脫離實際的空想。

【空中樓閣】出處

【史記·天官書】:“海旁蜃氣象樓台,廣野氣成宮闕然。”

唐·宋之問【游法華寺】詩:“空中結樓殿,意表出雲霞。”

【空中樓閣】辨析

【空中樓閣】讀音:kōng zhōng lóu gé

【空中樓閣】近義詞:虛無飄渺、海市蜃樓

【空中樓閣】反義詞:腳踏實地

【空中樓閣歇後語】:雲彩里蓋大廈

【空中樓閣】用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空中樓閣】造句

1、事業的大廈如缺乏毅力的支柱,只能是空中樓閣

2、加倍努力,證明你想要的不是空中樓閣。勝利是在多次失敗之後才姍姍而來。

3、青年人身上有很大的冒險成分,他們能夠幻想空中樓閣,能夠幻想旱地行船,他們不考慮各種困難條件,對自己有著無限的信心。

4、假如你已經建好了空中樓閣,那麼也無需毀棄它們,它們本來就應該在那裡。現在,在它們下面建造地基吧!

5、他的設想好比空中樓閣,在現有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實現的。

6、制定發展規劃要切合實際,萬不可如空中樓閣,毫無價值。

7、建造虛無縹緲的空中樓閣,到頭來只是鏡中花水中月,竹籃打水一場空。

8、沒有觀念的交流,物質的繁榮只不過是空中樓閣

9、你提出來的構想就像空中樓閣,不切實際。

【空中樓閣】成語典故:

在很久以前,山村裡有一位財主。他非常富有,但生性愚鈍,盡做傻事,所以常遭到村人的嘲笑。

有一天,傻財主到鄰村的一位財主家作客。他看到一幢三層樓高的新屋,寬敞明亮,高大壯麗,心裡非常羨慕,心想:我也有錢,而且並不比他的少。他有這樣一幢樓,而我沒有,這像什麼話呢?一回到家,他馬上派人把工匠找來,問道:“鄰村新造的那幢樓,你們知道是誰造的嗎?”

工匠們回答道:“知道,那幢樓是我們幾個造的。”

傻財主一聽,非常高興,說:“好極了,你們照樣子再給我蓋一次。記住要三層樓的房子,要和那幢一模一樣。”

工匠們一邊答應,心裡一邊嘀咕;不知這次他又會做出什麼傻事來。可是不管怎樣,還得照吩咐去做,大家便各自忙開了。

一天,財主來到工地,東瞅瞅,西瞧瞧,心裡十分納悶,便問正在打地基的工匠:“你們這是在幹什麼?”

“造一幢三層樓高的屋子呀,是照您吩咐干的。”

“不對,不對。我要你們造的是那第三層樓的屋子。我只要最上面的那層,下面那二層我不要,快拆掉。先造最上面的那層。”

工匠們聽後哈哈大笑,說:“只要最上面那層,我們不會造,你自己造吧!”

工匠們走了,傻財主望著房基發愣。他不知道,只要最上面一層,不要下面兩層,那是再高明的工匠也造不出來的。

【空中樓閣文言文】:

昔有富人,痴無所知。至余富家,見三重樓,高廣嚴麗,軒(xuān)敞疏朗,心生渴仰,即作是念:我有財錢,不減於彼,云何頃來而不造作如是之樓?即喚木匠而問言曰:“解作彼家端正舍不(fǒu)?”木匠答言:“是我所作。”即便語言:“今可爲我造樓如彼。”

是時,木匠即便經地壘墼(jī)作樓。愚人見其壘墼作舍,猶懷疑惑,不能了知,而問之言:“欲作何等?”木匠答言:“作三層屋。”愚人復言:“我不欲下二重之屋,可先爲我作最上屋。”木匠答言:“無有是事。何有不作最下屋而得造彼第二之屋?不造第二,云何得造第三重屋?”愚人固言:“我今不用下二重屋,必可爲我作最上者。”

時人聞已,便生怪笑,咸作是言:“何有不造下第一屋而得上者?”

【空中樓閣白話文】:

從前有個富翁,愚蠢無知。有一次,他到另一個富翁的家裡,看見一座三層的樓房,樓又高又大,富麗堂皇,寬敞明朗,他十分羨慕,心裡想:“我的錢財並不比他少,爲什麼以前沒想到造一座這樣的樓呢?”他立刻喚來木匠,問道:“你能不能照著那家的樣子造一座漂亮的樓?”木匠回答說:“那座樓就是我造的。”富翁便說:“那你現在就爲我造一座像那樣的樓。”

於是木匠便開始量地基,疊磚,造樓。富翁看見木匠疊磚,心生疑惑,不曉得是怎麼一回事,就問木匠:“你這是打算造什麼?”木匠回答道:“造三層的樓呀!”富翁又說:“我不要下面二層,你先給我造最上一層。”

木匠答道:“沒這樣的事!哪有不造最下一層樓而造第二層樓的?不造第二層樓又怎麼談得上造第三層樓呢?”

【空中樓閣】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不能一味的空想,要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

 
彭門波爺 發表於 2025-4-24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空中樓閣"的哲學意蘊與處世鏡鑒】

"空中樓閣"一詞語出【史記·天官書】"海旁蜃氣象樓台",又見宋之問"空中結樓殿"之句,其意象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對虛實之辨的深刻思考。此成語以具象建築喻指抽象理念,在修辭學上屬於隱喻範疇,其語法結構偏正式,語義場中與"海市蜃樓"形成近義聚合,與"腳踏實地"構成反義對照,在語言系統中具有鮮明的價值判斷功能。

考其典故本源,愚鈍財主的故事實爲道家"無爲"思想的寓言化呈現。【道德經】云"九層之台,起於累土",正與故事中忽視地基的愚行形成互文。工匠們深諳"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的建造之道,而財主卻執著於形制模仿,此中暗合【周易】"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的哲學分野。典故通過建築意象的錯位,揭示出知行關係中"本末倒置"的普遍困境。

在實踐哲學層面,該成語具有雙重警示意義。其一在認知維度,如王陽明所言"知行合一",任何脫離現實基礎的構想皆屬"盪倚沖冒"的虛妄;其二在價值維度,【論語】"欲速則不達"的訓誡,恰可解讀書中"雲彩里蓋大廈"的歇後語內涵。觀現代商業社會種種泡沫現象,莫不是此成語的當代註腳。

作爲語言符號,"空中樓閣"的能指與所指之間存在著精妙的意象關聯。樓閣象徵人類文明的建構欲望,而"空中"的限定詞則構成對這種欲望的理性制約。這種辯證關係,與【中庸】"致廣大而盡精微"的智慧遙相呼應。在成語演化史上,其貶義色彩的強化,正反映了傳統文化對務實精神的推崇。

當代運用此語,當如朱熹解經"循序漸進"之法,既承認幻想作爲創造力的源泉價值(如造句例證中青年人的冒險精神),更強調"在下面建造地基"的現實轉化。這種辯證理解,使古老成語在現代語境中煥發新的生機,成爲診治浮躁世風的一劑良方。
向日岫 發表於 2025-6-15 0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空中樓閣"的哲學意蘊與處世鏡鑒】

"空中樓閣"一詞語出【史記·天官書】"海旁蜃氣象樓台"之載,又見宋之問"空中結樓殿"之詠,其意象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對虛實之辨的深刻思考。從哲學層面觀之,此成語實爲道家"有無相生"思想的具象化表達。【道德經】云"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正與"空中樓閣"形成虛實互鑒的思維對照。

考其典故,愚者求樓而舍基的寓言,實暗合儒家"君子務本"的處世智慧。【論語】載"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恰可爲此作注。工匠們夯實地基的細節,正是【尚書】"若考作室,既底法"的生動體現。這種對基礎建設的重視,在【考工記】"審曲面勢,以飭五材"的記載中亦可得見。

就文化心理而言,"空中樓閣"折射出中國人"重實輕虛"的集體無意識。王陽明【傳習錄】言"在事上磨練",曾國藩謂"扎硬寨,打死仗",皆是對這種務實精神的傳承。反觀當下社會,各種脫離實際的構想層出不窮,恰如蘇軾【日喻】中"生而眇者不識日"的寓言,將主觀臆測當作客觀實在。

作爲處世鏡鑒,此成語啟示我們:其一當如【中庸】所言"登高必自卑",重視積累過程;其二須明【韓非子】"糟糠不飽者不務粱肉"之理,立足現實條件;其三應記取【周易】"履霜堅冰至"之訓,見微知著防患未然。昔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胸襟,正是建立在"劃粥斷齏"的堅實根基之上。

當代語境下,"空中樓閣"的警示意義尤甚。科技創新雖需天馬行空的想像,但若如【呂氏春秋】所諷"刻舟求劍"者,終將徒勞。觀華爲任正非"力出一孔"的管理智慧,正是對"空中樓閣"思維的最佳反撥。故【菜根譚】"立業不思種德,如眼前花"之誡,誠爲古今一理。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