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82|回覆: 2

[成語典故] 熟能生巧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6-9-22 10: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熟能生巧】相關人物

陳堯咨(970——1034)宋代官員、書法家。陳省華第三子,陳堯叟、陳堯佐弟。真宗咸平三年進士第一,狀元。

【熟能生巧】涵義

熟練了,就能找到竅門,形容做事非常熟練。

【熟能生巧】出處

【鏡花緣】第三十回:“唐敖道:‘九公不必談了。俗話說的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辨析

【熟能生巧】讀音:shú néng shēng qiǎo

【熟能生巧】近義詞:遊刃有餘

【熟能生巧】反義詞:半路出家

【熟能生巧】用法: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含褒義

【熟能生巧】造句

1、任何事情開頭難,但時間長了就會熟能生巧,由難變易,由拙變巧。

2、熟能生巧,但不意味着行銷工作的準備,能夠偷工減料。

3、凡事總是這樣,你做多了,就自然熟能生巧

4、打字一事,只要勤練,自然熟能生巧

5、經常練習演講能夠讓你熟能生巧,發揮自如。

6、學習學習,先學後習,學了之後要趁熱打鐵,熟能生巧,百鍊成鋼。

7、不用擔心自己的英語口語,熟能生巧嘛。

8、像很多事物一樣,面試也是熟能生巧

9、學琴的要訣在於熟能生巧,只怕不肯下工夫,不怕學不成。

10、彈鋼琴要多練習,才可以熟能生巧

【熟能生巧】成語典故:

從前有個叫陳康肅,號堯咨的人,箭術精良,舉世無雙。他因此心裏非常的驕傲,常常誇耀自己的本領。“哈,哈,哈,我的箭術沒人比得上。你們有誰願意跟我比比看啊?”,“師父,您實在是太高明了,我們怎麼比得上您呢!”“是啊,我們還要多跟您學習,學習呢!師父你再表演一下,讓我們開開眼界嘛!”這些想從陳堯咨那兒學得箭術的年輕人,每天都說些恭維他的話,讓他開心。

有一天陳堯咨帶着徒弟在院子裏練習射箭,有一個賣油的老翁正好走過,便停下來看。

陳堯咨舉起了弓,搭上箭,一連發出十枝箭,每支箭都正中紅心。徒弟們在旁邊拍手叫好,陳堯咨也很神氣的對老翁說:“你看怎麼樣?”那個老翁只是微微點頭,並不叫好。

陳堯咨心裏很不舒服,不客氣的問他:“喂,你這個老頭也會射箭嗎?”“不會。”“那麼是我的箭射得不好嗎?”“好是好,不過,這只是一平常的技術罷了,並沒有什麼了不起。”“老頭兒,你說的是什麼話?竟然這樣悔辱我們師父。你知不知道我們師父的箭術,沒人能比得上。

你簡直太看不起人了。”“年輕人,你先別生氣,我說的是真話。你的箭術的確平常的很,沒什麼值得誇讚的。”“老頭兒,聽你這麼說好象很內行,那你就露兩手給我們瞧瞧。不服氣就比畫比畫。光說不練你有個什麼用!”“小兄弟,這射箭的本領我可沒有,不過讓我倒油給你們看看。”“倒油,這還用得着你這個老頭來表演嗎?倒油誰不會?別開玩笑啊!”“你們還是看了再說吧。”,老翁說完,就拿了一個葫蘆放在地上,又在葫蘆口上面放了一枚有孔的銅錢。然後舀了一杓油,眼睛看準了,油杓輕輕一歪,那些油就像一條細細的黃線,筆直的從錢孔流入葫蘆裏。倒完之後,油一點兒也沒沾到銅錢。

老翁很謙虛的向陳堯咨說:“這也是一種平常的技術罷了,也就是熟能生巧的道理啊!”陳堯咨聽了十分慚愧,從此更加努力的練習射箭,再也不誇耀自己的箭術。後來他的人品和箭術一樣好。

【熟能生巧文言文】: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 ,公亦以此自矜。嘗射於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 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於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 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

【熟能生巧白話文】:

陳堯咨擅長射箭,當時世上沒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憑着這一點自誇。曾經他曾在自家的園圃裏射箭,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挑着的擔子,站在一旁,不在意地斜着眼看他,久久地不離去。老翁見到陳堯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他也只不過微微地點點頭讚許這情況。

陳堯咨看到了,跑過來問道:“你也會射箭嗎?我射箭的本領難道不也很精湛嗎?”老翁說:“沒有什麼別的奧秘,只不過是熟能生巧罷了。”陳堯咨聽後憤憤地說:“你怎麼敢輕視我射箭的技術!”老翁說:“憑着我倒油的經驗就可知道這個道理。”於是老翁取過一個葫蘆立放在地上,用銅錢蓋在它的口上,慢慢地用勺子把油倒進葫蘆,油從銅錢的孔中注進去,卻不沾濕銅錢。老人說:“我這點手藝也沒有什麼別的奧秘,只是熟能生巧罷了。”陳堯咨見此,只好笑着尷尬地將老翁打發走了。

【熟能生巧】成語接龍:

熟能生巧→巧偷豪奪→奪門而出→出生入死→死不瞑目→目注心營→營蠅斐錦→錦天繡地→地醜德齊→齊心一力→力不勝任→任達不拘→拘文牽義→義斷恩絕→絕裙而去→去末歸本→本相畢露→露紅煙綠→綠酒紅燈→燈紅酒綠→綠林豪士→士農工商→商彝夏鼎→鼎鐺有耳→耳鬢廝磨→磨盤兩圓→圓鑿方枘→枘鑿方圓→圓孔方木→木頭木腦→腦滿腸肥→肥冬瘦年→年湮世遠→遠垂不朽→朽棘不雕→雕文織采→采鳳隨鴉→鴉飛雀亂→亂瓊碎玉→玉成其事→事與原違→違世絕俗→俗不可耐→耐人咀嚼→嚼墨噴紙→紙上空談→談笑自如→如虎添翼→翼翼小心→心高氣傲→傲慢少禮→禮義廉恥→恥言人過→過隙白駒→駒光過隙→隙穴之窺→窺見一斑→斑駁陸離→離本趣末→末大必折→折節待士→士飽馬騰→騰空而起→起承轉合→合膽同心→心靈性巧→巧立名目→目光如豆→豆重榆瞑→瞑思苦想→想望風采→採薪之憂→憂心如搗→搗虛撇抗→抗顏為師→師直為壯→壯發衝冠→冠冕堂皇→皇天后土→土階茅茨

 
安琪 發表於 2025-4-10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熟能生巧"的實踐智慧與境界提升】

"熟能生巧"作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具實踐智慧的成語,其內涵遠不止於簡單的技藝重複。考其源流,【鏡花緣】雖為清代小說,然此語實為宋代理學"格物致知"思想的通俗表達。陳堯咨射箭典故所揭示的,恰是中華文明對"技進於道"這一修行路徑的深刻認知。

從認知層面觀之,"熟"乃量變積累,"巧"為質變飛躍。北宋張載【正蒙】有言:"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正與"熟能生巧"互為表裏。陳堯咨之箭術,非天生異稟,實為"惟精惟一"的修煉結果。然賣油翁"惟手熟爾"的點評,更點破"道在尋常"的至理——任何技藝臻於化境,皆因持續專注的實踐使然。

此成語在當代語境中的誤讀,往往在於過分強調"重複"而忽視"用心"。朱熹解【大學】"格物"時強調:"格,至也;物,猶事也",指出必須在實踐中窮究事理。今人若只機械重複而不求甚解,則如陽明格竹,終不得法。故真正的"熟能生巧",必包含三重境界:初則生澀刻意,繼則從容有度,終則物我兩忘。

考諸教育領域,此理尤為顯著。王羲之臨池學書,池水盡墨;懷素芭蕉練字,禿筆成冢。這些典故皆證明:專業能力的形成必須經歷"衣帶漸寬終不悔"的淬鍊過程。現代認知科學證實,要成為某領域專家,至少需一萬小時刻意練習,恰與古人智慧暗合。

然須警惕者,是將"熟能生巧"異化為重複勞動的藉口。蘇軾【日喻】云:"南方多沒人,日與水居也",強調環境薰陶與主動思考的結合。真正的"巧",是如莊子庖丁解牛般"以神遇而不以目視"的創造性突破,這要求實踐者始終保持"戒慎恐懼"的反思意識。

當代社會尤需重拾這一智慧。在知識碎片化、技能速成化的今天,"熟能生巧"的完整內涵恰是一劑良方:它既反對投機取巧的浮躁,又否定機械重複的僵化,指引我們在持續實踐中實現自我超越。如能參透此中三昧,則無論治學立業,皆可期"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化境。
高裏永 發表於 2025-4-12 16: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熟能生巧"的實踐智慧與境界提升】

"熟能生巧"作為中華傳統智慧結晶,其內涵遠不止於簡單的技藝重複。考其本源,宋代陳堯咨射箭與賣油翁酌油的典故,恰揭示了這一命題的三重境界:技藝之熟、心法之巧、道藝之化。本文將從訓詁、實踐、境界三個維度,闡釋這一成語的深層智慧。

一、文字訓詁中的實踐哲學
【說文解字】釋"熟"為"飪也",本指食物烹煮至可食狀態,引申為事物達到精純境地。"巧"從工從丂,【周禮·考工記】註:"巧者謂之工",特指超越常規的創造性能力。二字連用,形成從量變到質變的實踐辯證法。清代學者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特別指出:"熟非徒手熟之謂,乃心手相應之謂",強調身心合一的修煉過程。

二、實踐維度的三重進階
1. 機械重複階段:如陳堯咨初習箭術時的"發矢十中八九",此時技能尚未脫離刻意為之的層面。宋代【夢溪筆談】記載的"工匠之法"即屬此列。
2. 心手相應階段:賣油翁"自錢孔瀝油而錢不濕"的技藝,已達【莊子·養生主】所謂"官知止而神欲行"的境界。朱熹【朱子語類】論讀書時強調的"熟讀精思"正是此理。
3. 道藝相融階段:明代項穆【書法雅言】描述的"心忘於筆,手忘於書"的創作狀態,可謂"熟"的最高體現。此時技巧已升華為藝術,如王羲之寫【蘭亭序】時的"偶然欲書"。

三、現代語境下的誤讀與正解
今人常將"熟能生巧"誤解為簡單重複,實則忽略其核心要義:
1. 刻意練習原則:需如歐陽修【歸田錄】記載的"惟手熟爾",保持專注的刻意訓練。
2. 反思精進機制:清代章學誠【文史通義】強調的"學必求其心得"正是對機械重複的超越。
3. 創新突破可能:王陽明【傳習錄】所言"在事上磨鍊"指向的創造性轉化。

結語:
"熟能生巧"的終極境界,當如【禮記·大學】所言"止於至善",是由技入道的修行之路。觀當今教育領域過分強調"刷題式"熟練,實已背離古人"心與理一"的本意。真正的"巧",是如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所述"胸有成竹"的創造自由,這種東方智慧對克服現代社會的浮躁之氣,尤具啟示意義。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