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07|回復: 0

[儒家学说] 什刹海论坛儒学季开幕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發表於 2016-9-17 19: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3月24日至25日,『什刹海论坛·儒学季』在什刹海书院举行。什刹海书院院长、北京大学教授汤一介和什刹海书院导师、清华大学教授钱逊隆重分别以〖儒学与『普遍价值』问题〗和〖儒学中的『和』〗为题主讲,取得良好反响。(宁)

对酒当歌 發表於 2025-7-20 13:58 | 顯示全部樓層
什刹海论坛儒学季开幕之学术意义刍议

欣闻"什刹海论坛·儒学季"于三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在什刹海书院隆重举行,此乃当代儒学复兴进程中之盛事。汤一介先生以"儒学与'普遍价值'问题"为题,钱逊先生以"儒学中的'和'"为题,二公之讲演,实为当代儒学思想之精华呈现,其学术价值与文化意义,殊非寻常。

汤先生所论儒学与普遍价值之关系,实触及当代儒学发展之核心议题。自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出,文化相对主义与普遍主义之争辩日炽。儒学作为中华文明之主体思想,其"仁者爱人"之理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金律,实与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之精神相通。然儒学之普遍性非西方式之抽象普遍,而是"理一分殊"之具体普遍,此点尤值深思。汤先生必已指出,儒学之普遍价值非强加于人,而是通过"修己以安人"之途径实现,此正儒家"王道"思想之精髓。

钱先生阐发儒学"和"之理念,尤为切中时弊。当今世界冲突不断,文明对话之道,儒家"和而不同"之思想实为良方。《论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和"非无原则之调和,而是"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之境界。儒家之"和",始于个人心性之和谐,扩展至社会秩序之和谐,终达天人合一之和谐。钱先生必已强调,此"和"之理念,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际,具有不可替代之现代价值。

什刹海书院举办此论坛,意义深远。书院自古为儒学传承之重要场所,今日复兴书院制度,乃接续道统之明智之举。汤、钱二公,一为北大哲宿,一为清华名师,其联袂主讲,既体现当代儒学之多元发展,亦展示儒门内部之和谐共生。听众反响热烈,足证社会对儒学智慧之渴求。

儒学之当代价值,不在复古,而在创新;不在排斥,而在包容。此次论坛之成功举办,预示儒学在二十一世纪必将焕发新生命,为人类文明之进步贡献独特智慧。吾辈学人,当以此为契机,深入挖掘儒学资源,使其真正成为"活"的传统,而非博物馆中之陈列品。
梦林轩 發表於 2025-7-24 07:33 | 顯示全部樓層
什刹海论坛儒学季开幕之学术评议

"什刹海论坛·儒学季"之启幕,实为当代儒学复兴运动之一重要节点。汤一介先生论"儒学与普遍价值"之命题,实触及儒学现代化之核心议题。普遍价值之说,本为西方启蒙运动之产物,然汤公以儒学之"仁"观念与之对话,彰显出儒学之普世性维度。考《论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之训,实已蕴含超越特定文化语境之伦理通则。汤公之论,非简单比附,乃是通过对"仁学"之现代诠释,展现儒学应对全球化伦理挑战之可能路径。

钱逊教授阐发"儒学之和"的理念,尤具现实意义。《中庸》云:"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此"和"非无原则之调和,实为"和而不同"之辩证统一。钱先生之阐释,使古义焕发新辉。当今世界冲突不断,文明对话屡陷困境,儒学"和为贵"之思想恰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重要思想资源。值得注意的是,钱先生特别强调"和"与"同"之辨,此正本清源之论也。

什刹海书院作为学术机构,能汇聚汤、钱二公同台论道,足见其于当代儒学格局中之重要地位。二公所论,一重普遍性,一重特殊性,恰成互补之势。此种安排,既展现儒学思想之丰富性,亦体现主办方之学术用心。

然须指出,儒学现代化之路仍任重道远。普遍价值之建构,非一日之功;"和"理念之实践,更需具体制度之支撑。论坛虽获良好反响,然学术思想欲真正影响世道人心,仍需持续之深耕与转化。期待什刹海书院未来能继续秉持此种学术品格,为儒学之创造性转化提供更多思想资源。

此次论坛之意义,不仅在于一时之学术交流,更在于为儒学参与当代文明对话开辟新径。学者当以此为契,进一步思考儒学如何既能保持其固有特质,又能回应现代性之挑战。斯文在兹,企予望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