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79|回復: 1

[成语典故] 运筹帷幄

[複製鏈接]
文强 發表於 2016-9-17 20: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运筹帷幄〗相关人物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他精通黄老之道,不留恋权位,晚年据说跟随赤松子云游。

〖运筹帷幄〗涵义

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运筹帷幄〗出处

〖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运筹帷幄〗辨析

〖运筹帷幄〗读音:yùn chóu wéi wò

〖运筹帷幄〗近义词:运筹决策 、运筹决胜

〖运筹帷幄〗反义词:握筹布画

〖运筹帷幄〗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运筹帷幄〗造句

1.第一线工人辛勤劳动,贡献的确不小,领导和科技人员运筹帷幄的功劳一样不可埋没。

2.你是我运筹帷幄的军师,若要阵前弃我于不顾,我就惨了。

3.将军和士兵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将军要运筹帷幄掌握军队甚至民族的命运,而士兵是机械地服从坚决执行命令。

4.每当我运筹帷幄之时,所有的斗志都被激发,能够抵抗一切饥饿,严寒,困乏,我的意志足以调动全部体力为征战服务。

5.敬爱的周总理,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运筹帷幄,日理万机。

6.他不只是一位首席执行官,他一直像是一个舞台监督运筹帷幄,带领苹果公司发展壮大。

7.一些本土企业也开始放眼整个东盟进行运筹帷幄

8.毛泽东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击退了入侵者,解放了全中国。

9.若不是他当年运筹帷幄,现在怎么会有如此大的产业。

10.要没有孔明的运筹帷幄,刘备哪来挣得三分天下的机会?

〖运筹帷幄〗成语典故:

西汉初年,天下已定,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举行盛大的宴会,喝了几轮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取得胜利?而项羽为什么会失败?”高起、王陵认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与战略要地,给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业。

而项羽恰恰相反,有人不利,立功不授奖,贤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败。汉高祖刘邦听了,认为他们说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胜原因是能用人。他称赞张良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为张良的字)。”意思是说,张良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这说明张良心计多,善用脑,善用兵。

〖运筹帷幄〗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在生活中,要多动脑筋,多用心,才能解决问题。

 
无端 發表於 2025-3-25 20: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运筹帷幄"的谋略境界》

"运筹帷幄"一词,典出太史公《高祖本纪》,其精义在于揭示战略谋划的最高境界。帷幄者,军帐也;运筹者,谋略也。此四字凝练地概括了张良"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智慧精髓。

考其本义,"运筹"非止于算术推演,实为《易经》"知几其神"的体现。张良佐汉高祖,每于帐中推演大势,其术暗合黄老"因势利导"之道。太史公称其"决胜千里之外",正是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实践典范。观留侯生平,博浪沙击秦时显其勇,鸿门宴周旋时见其智,而最终功成身退,尤得"功遂身退"之要义。

今人用此语,当知其中三昧:其一需具全局视野,如张良观星象而知天命;其二贵在顺势而为,似其借项伯以化鸿门之危;其三重在谋定后动,类其劝封韩信以定天下格局。若止于字面作"谋划"解,则失其神髓矣。

至若今之商战政略,所谓"运筹帷幄",更当效法留侯"从容庙算"的气度。真正的战略家,当如《阴符经》所言"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在静默中把握大势,于无形处决胜千里。此方为"运筹帷幄"之真谛。
cl15816 發表於 2025-7-23 21: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运筹帷幄"的谋略智慧与当代价值》

"运筹帷幄"作为中国战略文化的精髓,其内涵远超出军事谋略的范畴。考其词源,《说文解字》释"筹"为"算也",本指计算用的竹码;"帷幄"典出《周礼·天官》"幕人掌帷幄",特指将帅的决策中枢。司马迁在《史记·留侯世家》中完整呈现了这一智慧范式:张良"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其"运筹策帷帐中"的实践,实为黄老之学"因势利导"哲学的具体运用。

细究刘邦"吾不如子房"的评语,可见传统谋略的三重境界:其一为"知几",即《周易》"知几其神乎"的预见能力,张良在鸿门宴前预判项伯可用,正体现此道;其二为"度势",如建议刘邦烧绝栈道以麻痹项羽;其三为"乘时",楚汉相持时献策联合韩信、彭越,终成垓下之围。这种"形人而我无形"的智慧,与《孙子兵法》"上兵伐谋"的思想一脉相承。

在当代语境中,"运筹帷幄"已演化为系统思维的方法论。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国犹于治身"的比喻,揭示其管理学本质:现代企业战略规划中的SWOT分析,政府决策中的情景推演,无不是这种思维模式的延伸。然需警惕将"帷幄"异化为封闭决策,张良"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的淡泊,恰提示决策者需保持"虚静"心态。

比较东西方战略思维,"运筹帷幄"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的"重心理论"各有千秋。但中国智慧更强调"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辩证思维,这在全球化时代的危机处理中尤显珍贵。回望张良辅佐刘邦的历程,从博浪沙刺秦的激进到"下邑之谋"的沉稳,正是"运筹"智慧从术到道的升华。

当代实践此道,当如王夫之《读通鉴论》所言:"因时顺势而导之",在把握规律中创新,方不负这一文化瑰宝的现代传承。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