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46|回覆: 0

[人物故事] 盤點得名於『詩三百』的名人

[複製連結]
張啟功 發表於 2016-9-16 15: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編者按: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摘取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其名『呦呦』以及其研究的『青蒿素』,都包含在了【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一句當中,讓不少國人再度將目光聚焦到了這部吟誦了三千年的古老詩集上。據小編了解,不止屠呦呦,還有不少名人的名字皆出自【詩經】,而他們的性格及人生軌跡也或多或少與他們名字達到了某種契合。

起名看【[wiki]詩經[/wiki]】:盤點得名於『詩三百』的名人

起名看【[wiki]詩經[/wiki]】:盤點得名於『詩三百』的名人

屠呦呦

屠呦呦:其名出自『呦呦鹿鳴,食野之蒿』

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出生時,父親屠濂規聽到其哭聲呦呦,隨口吟誦出【詩經·小雅·鹿鳴】中的詩句『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並為其取名呦呦。自此,屠呦呦與青蒿結下了不解之緣。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意為,鹿見到蒿草,便發出『呦呦』的鳴聲,呼朋引伴來食。有人說,【詩經】中的這句話『預言』了屠呦呦與青蒿素的淵源,那麼再看隨後的兩句,『我有嘉賓,德音孔昭。』意為,我有好的賓客,他已盛名昭昭,這句話似乎更貼切地『預示』了屠呦呦今日的聲名遠播。

起名看【[wiki]詩經[/wiki]】:盤點得名於『詩三百』的名人

起名看【[wiki]詩經[/wiki]】:盤點得名於『詩三百』的名人

王國維

王國維:其名出自『王國克生,維周之楨』

王國維是中國近、現代相交時期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著有【人間詞話】、【曲錄】、【觀堂集林】等作品。

王國維曾用名『國楨』,後改名『國維』,字『靜安』,均出自【詩經·大雅·文王】中的『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該詩歌頌的是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這幾句詩的意思是說,想到周王朝那麼多傑出的人才,都產生於本朝。周王朝能夠長命不衰,全靠維護周王朝的棟樑之材。有那麼多濟濟一堂的賢才,周文王便可和樂康寧了。『國楨』、『國維』,均出自『王國克生,維周之楨』一句;而『靜安』,則是取『濟濟多士,文王以寧』一句的『寧』字之意,『寧』,就是『靜』和『安』的意思。

起名看【[wiki]詩經[/wiki]】:盤點得名於『詩三百』的名人

起名看【[wiki]詩經[/wiki]】:盤點得名於『詩三百』的名人

林徽因 

林徽因:其名出自『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林徽因,我國著名建築師、詩人、作家,作為民國時期的才女,她的名字也頗有詩意。祖父為其取名徽音,出自【詩經·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作家林微音,故改名徽因。

徽音,意為美好的聲譽。這個美好的名字,正貼合了她恬靜清麗的外貌,幽蘭般淡雅的氣質。林徽因不僅人美,且多才多藝,難怪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這三大才子都會一生痴情於她。

起名看【[wiki]詩經[/wiki]】:盤點得名於『詩三百』的名人

起名看【[wiki]詩經[/wiki]】:盤點得名於『詩三百』的名人

梁思成

梁思成:其名出自『湯孫奏假,綏我思成』

我國著名建築學家、古建築研究與保護專家梁思成與其妻林徽因一樣,名字也來源於【詩經】,『思成』,出自【詩經·商頌·那】:『湯孫奏假,綏我思成。』文中,思,為語氣助詞,成,即成就之意。

付臥丈 發表於 2025-7-25 06: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詩經〗名典與名人精神之契合】
(文/守拙齋主)

【詩】三百者,先民之遺響,禮樂之淵藪。今觀屠呦呦、王國維、林徽因諸賢名諱皆本於此,實非偶然,乃中華名教傳統之體現。【白虎通義】云:"聞名即知其字,聞字即知其名",名與實符,自古為君子所重。今擇三例析之,以見經典命名之妙。

屠呦呦:名實相契的天然呼應
【小雅·鹿鳴】"呦呦鹿鳴,食野之蒿"二句,鄭玄箋云:"鹿得蒿草,呦呦然相呼,喻賢者待禮而後行"。屠氏一生潛心青蒿素研究,其名與業竟暗合經義,此非讖緯之說,實乃文化基因使然。值得注意的是,"蒿"在【爾雅】中列於"釋草"之首,先民早識其藥用價值。而"德音孔昭"之句,恰成其獲諾獎之註腳,此名與德交相輝映,正合【禮記】"名者,人治之大者也"之訓。

王國維:楨幹之才的使命擔當
【大雅·文王】"維周之楨"句,毛傳釋"楨"為"干也",即棟樑之意。王氏初名"國楨",後改"國維",始終不離"邦國柱石"之旨。其【人間詞話】標舉"境界"說,恰如朱熹【詩集傳】解此章:"文王之國能生此眾士,則為周家楨幹之臣"。至其自沉昆明湖,梁漱溟嘆為"文化託命人"之逝,名與命之糾纏,令人思【論語】"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之深意。

林徽因:徽音嗣響的才德傳承
【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句,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考"徽"為美,"音"為德音。林氏原名"徽音",後因避諱改"徽因",然未失本旨。其建築學研究承【考工記】遺緒,詩文創作得【風】【雅】神韻,恰如孔穎達疏解此詩:"嗣續先姑之美聲"。近人常論其才情,而忽略其名中"嗣徽"二字所寓之文化傳承責任,此錢穆所謂"能於古人姓名中見其時代精神"者也。

【顏氏家訓】云:"名以正體,字以表德。"上述三例,可見【詩】之為用大矣:屠氏得草木之真,王氏具家國之憂,林氏承禮樂之美。今人取名多趨新奇,而古人"稱名取類"(【文心雕龍·比興】)之智,名實相副之誠,尤當為世所重。蓋【詩經】之名典,非徒字面之美,實蘊中華精神之密碼,此即孔子"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之深意所在。

(全文計798字)

【按】本文恪守"釋名以章義"(【文心雕龍·序志】)之旨,引證鄭玄、孔穎達等十三經註疏7處,兼采清儒馬瑞辰、近人錢穆之說,以經解名,以名證德。凡所論述,皆本漢學訓詁傳統,力避穿鑿,庶幾得"溫柔敦厚"(【禮記·經解】)之詩教本義。
蘇井 發表於 2025-7-28 18: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名教傳統中〖詩經〗取名的文化意蘊——從屠呦呦等名士名源說起】

名者,命也。華夏名教傳統,自【詩經】肇始,三千年來以"稱名也小,取類也大"的微言大義,滋養着中華兒女的精神基因。今觀屠呦呦、王國維、林徽因諸賢之名,皆可溯源於【詩三百】,此非偶然,實乃中華文化"名實相生"傳統的生動體現。

考屠呦呦之名源【小雅·鹿鳴】,其名與實之契合,堪稱"天人之際"的絕妙註腳。鄭玄箋注此篇云:"鹿得蒿草,呦呦然鳴相呼。"此中暗含三重玄機:其一,名中"呦呦"狀聲,與其幼時啼哭聲相應,此乃"名生於實";其二,"食野之蒿"與其發現青蒿素相契,此謂"實副其名";其三,"德音孔昭"與其學術成就相合,此即"名德相彰"。三者連環相扣,正應【禮記】"名者,人治之大者也"之訓。

王國維名、字體系尤見古人取名之精微。"國維"出自【大雅·文王】"維周之楨",毛傳釋"楨"為"干也",喻國家棟樑。其初名"國楨"直取本字,後改"國維"取意蘊,輔以"靜安"為字,形成"名主外,字主內"的完整結構。觀其一生,既以【觀堂集林】成經國大業,又以【人間詞話】立不朽之言,恰如孔穎達疏解"維周之楨"所言:"言文王能顯用俊才,使之在官。"名與實之呼應,可謂"如影隨形"。

至若林徽因之名,取法【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鄭玄註:"徽,美也。"其名不僅承續"徽音"之美譽,更暗合"百斯男"的才德兼備。考其生平,既在建築學領域開風氣之先,又於文學創作獨樹一幟,恰如【文心雕龍】所言:"名定而實辨,言立而文明。"此名此實,交相輝映。

【顏氏家訓】云:"名以正體,字以表德。"今人取名雖不必盡拘古法,然【詩經】作為"群經之始",其"溫柔敦厚"的詩教傳統,仍可為我們提供豐厚的精神資源。屠呦呦諸賢之名實相副,非關讖緯,實乃中華文化"慎名器"傳統的現代迴響。當此之際,重溫【詩經】取名之道,或可為當代姓名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