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51|回复: 0

[成语典故] 庖丁解牛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休竹客 发表于 2016-9-15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参与《庖丁解牛》相关人物

魏惠王(前400 ~ 前319年)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

庖丁,庖丁解牛,出自《庄子》。意为名丁的厨工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庖丁解牛》涵义

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庖丁解牛》出处

《庄子·养生说》

《庖丁解牛》辨析

《庖丁解牛》读音:páo dīng jiě niú

《庖丁解牛》近义词: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庖丁解牛》反义词:虚怀若谷

《庖丁解牛》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庖丁解牛》造句

1、功能技成,庖丁解牛久练而技进乎道;路在脚下,荀子劝学博学则青出于蓝。

2、庖丁解牛蕴含了很深的人生哲理。

3、我们这位老教授一走上讲台,便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4、庖丁解牛的神技,说穿了,也不过是熟能生巧罢了。

5、有时候时间象一把刀,一把类似庖丁解牛的小刀。

6、庄子庖丁解牛的神遇也是一种有别于感性认识的视而不见的视。

7、据说他的刀法如神,经过高人传授,杀猪剔骨,犹如庖丁解牛,一只肥猪,被他三下五除二就能剔骨切肉。

8、听说过庖丁解牛吗?老王能在半小时之内把你活生生剃成白骨。

9、微妙火可不会理会亲亲小猪,大刀飞快运转,如庖丁解牛班不断在他身上切割,亲亲小猪的气血已飞快的速度下降。

《庖丁解牛文言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𬴃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选自王先谦《庄子集解》本

《庖丁解牛白话文》:

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无非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视觉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 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虽然如此,可是每 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庖丁解牛》成语接龙:

庖丁解牛→牛角之歌→歌声绕梁→梁上君子→子曰诗云→云树遥隔→隔年皇历→历井扪天→天姿国色→色胆如天→天下莫敌→敌惠敌怨→怨气满腹→腹心之患→患难夫妻→妻荣夫贵→贵少贱老→老奸巨滑→滑头滑脑→脑满肠肥→肥鱼大肉→肉食者鄙→鄙俚浅陋→陋巷箪瓢→瓢泼大雨→雨散云收→收残缀轶→轶群绝类→类聚群分→分工合作→作古正经→经明行修→修桥补路→路绝人稀→稀奇古怪→怪诞不经→经纶济世→世道人情→情深友于→于心无愧→愧天怍人→人言可畏→畏天爱民→民膏民脂→脂膏莫润→润屋润身→身先士众→众虎同心→心神不宁→宁死不辱→辱国殃民→民安国泰→泰山盘石→石城汤池→池鱼之祸→祸福无常→常胜将军→军令如山→山呼海啸→啸傲风月→月落乌啼→啼笑皆非→非亲非故→故甚其词→词穷理绝→绝薪止火→火然泉达→达士通人→人尽其才→才多识寡→寡情薄意→意懒心灰→灰容土貌→貌如其心→心胆俱碎→碎琼乱玉→玉碎香销→销魂夺魄→魄荡魂飞→飞砂扬砾

 
崔泓 发表于 2025-7-16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庖丁解牛》养生主义发微

《庄子·养生主》所载庖丁解牛之典,非止于技进乎道之表层义理,实为庄子哲学体系中"缘督以为经"的实践注脚。魏惠王时庖丁之技,以十九年解牛数千而刀刃若新,其深层意蕴在于揭示"以无厚入有间"的处世智慧,此乃战国时期道家应对乱世的重要生存策略。

考其技术演进历程,庖丁自述"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至"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恰合《周易》"穷神知化"的认知进阶。其刀法"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非单纯解剖技艺,实为对《老子》"道法自然"的身体诠释。所谓"官知止而神欲行",正是庄子"坐忘"功夫在具体实践中的显现。

文惠君"技盖至此乎"之间,暴露出常人囿于技术层面的认知局限。庖丁"所好者道也"的回应,将讨论提升至形上层面。刀刃"十九年若新发于硎"的奇迹,隐喻着《道德经》"柔弱胜刚强"的辩证法则。其"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的操作状态,与《易经》"君子以恐惧修省"的慎独功夫遥相呼应。

此典故在当代语境中的误读,多集中于"熟能生巧"的浅层理解。实则庄子借庖丁之口申明:"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的中道哲学。解牛时"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的艺术境界,恰是《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思想的具体呈现。

庖丁"提刀四顾"的踌躇满志,非技匠之傲,乃悟道者"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证悟时刻。其刀法"恢恢乎游刃有余"的特质,实为《周易》"变通者趣时"的完美诠释。今人若仅以"得心应手"释之,未免辜负庄生"养生主"之深意。真正要义,当在"以有涯随无涯"的有限生命中,体认"因其固然"的宇宙法则。
Nesyziscase 发表于 2025-7-24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庖丁解牛》养生主义与道技合一论析

《庄子·养生主》所载庖丁解牛之典,非止技艺之奇,实为道家体道之喻。观其"以神遇不以目视"之境,乃庄子"缘督以为经"养生哲学之具象化呈现。本文拟从道器关系、认知进阶、养生实践三维度阐发其深层意蕴。

一、由技入道的认知进阶
庖丁自述"始解牛时所见全牛"至"未尝见全牛",终达"官知止而神欲行"之境,恰合《周易》"穷神知化"之认知三阶。其刀法"合于《桑林》之舞,中《经首》之会",非言技艺通于乐舞,实喻主客冥合之审美境界。苏轼《日喻》所谓"道可致而不可求",正与此解牛十九年而刀刃若新之实践智慧相呼应。

二、无厚入有间的道器辩证
"彼节者有间,刀刃无厚"之喻,深得老子"无之以为用"精义。郭象注"因其固然"云:"直寄道理于技耳",揭示道器不二之理。庖丁"每至于族,怵然为戒"的临事态度,尤见《尚书》"惟精惟一"之功夫修养。其游刃有余之象,实为心斋坐忘功夫之外显。

三、养生主的实践哲学
文惠君闻解牛而悟养生,恰证庄子"道在屎溺"之旨。庖丁"提刀四顾"的踌躇滿志,非技痒之炫,乃《中庸》"率性之谓道"的体现。值得注意的是,"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的处世智慧,与解牛时"依乎天理"的操作准则,构成内外相济的养生体系。

当代重读此典,当超越"熟能生巧"的浅层解读。庖丁之刀实为心性修养之喻,其十九年解牛而不折刃,恰似《周易》"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功夫历程。在技术异化的现代社会,庄子此喻尤显其警醒价值:真正的自由不在于征服外物,而在于与天地节奏共舞的艺术化生存。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