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39|回覆: 0

[成語典故] 庖丁解牛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9-15 08:0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參與【庖丁解牛】相關人物

魏惠王(前400 ~ 前319年)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國鼎盛時期。

庖丁,庖丁解牛,出自【莊子】。意為名丁的廚工把整個牛體開剝分剖。

【庖丁解牛】涵義

比喻經過反覆實踐,掌握了事物的客觀規律,做事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庖丁解牛】出處

【莊子·養生說】

【庖丁解牛】辨析

【庖丁解牛】讀音:páo dīng jiě niú

【庖丁解牛】近義詞:得心應手、左右逢源

【庖丁解牛】反義詞:虛懷若谷

【庖丁解牛】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含褒義

【庖丁解牛】造句

1、功能技成,庖丁解牛久練而技進乎道;路在腳下,荀子勸學博學則青出於藍。

2、庖丁解牛蘊含了很深的人生哲理。

3、我們這位老教授一走上講台,便如庖丁解牛,遊刃有餘。

4、庖丁解牛的神技,說穿了,也不過是熟能生巧罷了。

5、有時候時間象一把刀,一把類似庖丁解牛的小刀。

6、莊子庖丁解牛的神遇也是一種有別於感性認識的視而不見的視。

7、據說他的刀法如神,經過高人傳授,殺豬剔骨,猶如庖丁解牛,一隻肥豬,被他三下五除二就能剔骨切肉。

8、聽說過庖丁解牛嗎?老王能在半小時之內把你活生生剃成白骨。

9、微妙火可不會理會親親小豬,大刀飛快運轉,如庖丁解牛班不斷在他身上切割,親親小豬的氣血已飛快的速度下降。

【庖丁解牛文言文】: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選自王先謙【莊子集解】本

【庖丁解牛白話文】:

有一個名叫丁的廚師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腳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頂着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這些聲音沒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經首】兩首樂曲伴奏的舞蹈節奏合拍。

梁惠王說:“嘻!好啊!你的技術怎麼會高明到這種程度呢?”

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說:“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規律,這已經超過了對於宰牛技術的追求。當初我剛開始宰牛的時候,(對於牛體的結構還不了解),無非看見的只是整頭的牛。三年之後,(見到的是牛的內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見整頭的牛了。現在宰牛的時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觸牛的身體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視覺停止活動了而全憑精神意願在活動。順着牛體的肌理結構,劈開筋骨間大的空隙,沿着骨節間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順着牛體本來的結構。宰牛的刀從來沒有碰過經絡相連的地方、緊附在骨頭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結的地方,更何況股部的大骨呢?技術高明的廚工每年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割肉。技術一般的廚工每月換一把刀,是因為他們用刀子去砍骨頭。現在臣下的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數千頭,而刀口卻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牛身上的骨節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卻並不厚,用這樣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節,那麼在運轉刀刃時一定寬綽而 有餘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一樣。雖然如此,可是每 當碰上筋骨交錯的地方,我一見那裡難以下刀,就十分警懼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動作放慢。刀子輕輕地動一下,嘩啦一聲骨肉就已經分離,像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我提起刀站着,為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環顧,一副悠然自得、心滿意足的樣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來。”

梁惠王說:“好啊!我聽了庖丁的話,學到了養生之道啊。”

【庖丁解牛】成語接龍:

庖丁解牛→牛角之歌→歌聲繞梁→梁上君子→子曰詩云→雲樹遙隔→隔年皇曆→歷井捫天→天姿國色→色膽如天→天下莫敵→敵惠敵怨→怨氣滿腹→腹心之患→患難夫妻→妻榮夫貴→貴少賤老→老奸巨滑→滑頭滑腦→腦滿腸肥→肥魚大肉→肉食者鄙→鄙俚淺陋→陋巷簞瓢→瓢潑大雨→雨散雲收→收殘綴軼→軼群絕類→類聚群分→分工合作→作古正經→經明行修→修橋補路→路絕人稀→稀奇古怪→怪誕不經→經綸濟世→世道人情→情深友於→於心無愧→愧天怍人→人言可畏→畏天愛民→民膏民脂→脂膏莫潤→潤屋潤身→身先士眾→眾虎同心→心神不寧→寧死不辱→辱國殃民→民安國泰→泰山盤石→石城湯池→池魚之禍→禍福無常→常勝將軍→軍令如山→山呼海嘯→嘯傲風月→月落烏啼→啼笑皆非→非親非故→故甚其詞→詞窮理絕→絕薪止火→火然泉達→達士通人→人盡其才→才多識寡→寡情薄意→意懶心灰→灰容土貌→貌如其心→心膽俱碎→碎瓊亂玉→玉碎香銷→銷魂奪魄→魄盪魂飛→飛砂揚礫

 
+
崔泓 發表於 2025-7-16 14:28 | 顯示全部樓層
【庖丁解牛】養生主義發微

【莊子·養生主】所載庖丁解牛之典,非止於技進乎道之表層義理,實為莊子哲學體系中"緣督以為經"的實踐註腳。魏惠王時庖丁之技,以十九年解牛數千而刀刃若新,其深層意蘊在於揭示"以無厚入有間"的處世智慧,此乃戰國時期道家應對亂世的重要生存策略。

考其技術演進歷程,庖丁自述"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全牛"至"以神遇而不以目視",恰合【周易】"窮神知化"的認知進階。其刀法"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非單純解剖技藝,實為對【老子】"道法自然"的身體詮釋。所謂"官知止而神欲行",正是莊子"坐忘"功夫在具體實踐中的顯現。

文惠君"技蓋至此乎"之間,暴露出常人囿於技術層面的認知局限。庖丁"所好者道也"的回應,將討論提升至形上層面。刀刃"十九年若新發於硎"的奇蹟,隱喻着【道德經】"柔弱勝剛強"的辯證法則。其"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的操作狀態,與【易經】"君子以恐懼修省"的慎獨功夫遙相呼應。

此典故在當代語境中的誤讀,多集中於"熟能生巧"的淺層理解。實則莊子借庖丁之口申明:"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的中道哲學。解牛時"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的藝術境界,恰是【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思想的具體呈現。

庖丁"提刀四顧"的躊躇滿志,非技匠之傲,乃悟道者"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證悟時刻。其刀法"恢恢乎遊刃有餘"的特質,實為【周易】"變通者趣時"的完美詮釋。今人若僅以"得心應手"釋之,未免辜負莊生"養生主"之深意。真正要義,當在"以有涯隨無涯"的有限生命中,體認"因其固然"的宇宙法則。
Nesyziscase 發表於 2025-7-24 11:03 | 顯示全部樓層
【庖丁解牛】養生主義與道技合一論析

【莊子·養生主】所載庖丁解牛之典,非止技藝之奇,實為道家體道之喻。觀其"以神遇不以目視"之境,乃莊子"緣督以為經"養生哲學之具象化呈現。本文擬從道器關係、認知進階、養生實踐三維度闡發其深層意蘊。

一、由技入道的認知進階
庖丁自述"始解牛時所見全牛"至"未嘗見全牛",終達"官知止而神欲行"之境,恰合【周易】"窮神知化"之認知三階。其刀法"合於【桑林】之舞,中【經首】之會",非言技藝通於樂舞,實喻主客冥合之審美境界。蘇軾【日喻】所謂"道可致而不可求",正與此解牛十九年而刀刃若新之實踐智慧相呼應。

二、無厚入有間的道器辯證
"彼節者有間,刀刃無厚"之喻,深得老子"無之以為用"精義。郭象注"因其固然"云:"直寄道理於技耳",揭示道器不二之理。庖丁"每至於族,怵然為戒"的臨事態度,尤見【尚書】"惟精惟一"之功夫修養。其遊刃有餘之象,實為心齋坐忘功夫之外顯。

三、養生主的實踐哲學
文惠君聞解牛而悟養生,恰證莊子"道在屎溺"之旨。庖丁"提刀四顧"的躊躇滿志,非技癢之炫,乃【中庸】"率性之謂道"的體現。值得注意的是,"為善無近名,為惡無近刑"的處世智慧,與解牛時"依乎天理"的操作準則,構成內外相濟的養生體系。

當代重讀此典,當超越"熟能生巧"的淺層解讀。庖丁之刀實為心性修養之喻,其十九年解牛而不折刃,恰似【周易】"窮理盡性以至於命"的功夫歷程。在技術異化的現代社會,莊子此喻尤顯其警醒價值:真正的自由不在於征服外物,而在於與天地節奏共舞的藝術化生存。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