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52|回复: 1

[成语典故] 画蛇添足

[复制链接]
无端 发表于 2016-9-15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画蛇添足》涵义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画蛇添足》出处

《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画蛇添足》辨析

《画蛇添足》读音:huà shé tiān zú

《画蛇添足》近义词:多此一举、节外生枝、弄巧成拙

《画蛇添足》反义词:画龙点睛

《画蛇添足歇后语》:多此一举

《画蛇添足》用法:连动式;作宾语;含贬义。一般作宾语。

《画蛇添足》造句

1、多写上这一句,不但没增强表现力,反而成了画蛇添足

2、在作文时,我们一定要详略得当,绝不能添枝加叶,画蛇添足

3、切勿刻意求工,以免画蛇添足,丧失了自然。

4、你这样画蛇添足,岂不是多此一举吗?

5、这件事明明完成了,你又去找些岔子来,真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6、我叫你去街上买菜,可没有叫你做菜,真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7、这篇文章的最后一段议论没必要,简直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8、明明是件好事,经他画蛇添足地描述后,反而成了坏事。

9、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事情要适可而止,不能画蛇添足

10、事情所以会失败,正是因为他画蛇添足多说了几句话,反成累赘。

《画蛇添足》成语典故:

古时候,楚国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后,准备将祭祀用的一壶酒,赏给帮忙办事的人员喝。参加的人很多,这壶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够的,若是让一个人喝,那能喝得有余。这一壶酒到底怎么分呢?

大家都安静下来,这时有人建议:每个人在地上画一条蛇,谁画得快又画得好,就把这壶酒归他喝。大家都认为这个方法好,都同意这样做。于是,在地上画起蛇来。

有个人画得很快,一转眼最先画好了,他就端起酒壶要喝酒。但是他回头看看别人,还都没有画好呢。心里想:他们画得真慢。又想显示自己的本领,他洋洋得意地说:“你们画得好慢啊!我再给蛇画几只脚也不算晚呢!”于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壶,右手拿了一根树枝,给蛇画起脚来。

正在他一边画着脚,一边说话的时候,另外一个人已经画好了。那个人马上把酒壶从他手里夺过去,说:"你见过蛇吗?蛇是没有脚的,你为什么要给它添上脚呢?所以第一个画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个人说罢就仰起头来,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画蛇添足文言文》: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画蛇添足白话文》:

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准备把一壶祭酒赏赐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足够,一个人喝则有剩余。我们各自在地上比赛画蛇,先画好的人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先把蛇画好了,他拿起酒壶正要喝,却左手拿着酒壶,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给它画脚。”没等他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把壶抢过去说:“蛇本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画脚呢!”然后他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为蛇画脚的人,最终失去了酒。

《画蛇添足》成语接龙:

画蛇添足→足食足兵→兵无常势→势如破竹→竹篮打水→水母目虾→虾兵蟹将→将功折罪→罪有攸归→归正首丘→丘山之功→功成弗居→居安资深→深雠大恨→恨之入骨→骨鲠之臣→臣门如市→市不二价→价值连城→城下之盟→盟山誓海→海不波溢→溢美之辞→辞赋风骨→骨软筋麻→麻痹不仁→仁义之兵→兵车之会→会者不忙→忙中有错→错落高下→下车伊始→始乱终弃→弃旧迎新→新人新事→事与心违→违强陵弱→弱不禁风→风飧水宿→宿学旧儒→儒雅风流→流落江湖→湖光山色→色授魂与→与世隔绝→绝圣弃智→智小谋大→大显身手→手不释卷→卷席而居→居心不良→良莠不齐→齐心一力→力争上游→游戏笔墨→墨汁未干→干浄利落→落荒而走→走投没路→路绝人稀→稀奇古怪→怪诞诡奇→奇花异草→草率收兵→兵无血刃→刃迎缕解→解纷排难→难能可贵→贵极人臣→臣心如水→水土不服→服牛乘马→马到功成→成年累月→月圆花好→好行小慧→慧业才人→人我是非→非同小可→可见一斑

《画蛇添足》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寓意、道理:

1.做事不可多此一举,否则有时还会失去一些东西,得不偿失,弄巧成拙。

2.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

3.凡做一件事情,必须有具体的要求和明确的目标,要以清醒坚定的意志,追求之,完成之,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被胜利冲昏头脑的人,往往为盲目乐观所蔽,而招致失败。

 
西米露 发表于 2025-5-12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画蛇添足"的哲学意蕴与处世智慧》

"画蛇添足"典出《战国策·齐策二》,其表层叙事虽为饮酒竞戏之事,然深究之,实蕴含中国传统文化中"度"的哲学智慧与"自然之道"的深刻命题。本文拟从训诂、哲学、实践三重视角解析此成语的深层价值。

一、训诂考辨
"蛇固无足"四字,道出自然本真之理。《说文解字》释"蛇"为"虫之屈曲者",段玉裁注"无足而能行",皆强调其天然形态。楚人添足之举,恰如《庄子·骈拇》所斥"枝于仁者,擢德塞性",违背物性本然。此与"画龙点睛"形成鲜明对照,张僧繇点睛而龙破壁,因其契合神物特质;而蛇添足则成"骈拇枝指",恰证《周易·系辞》"生生之谓易"的自然法则。

二、哲学维度
此典故折射出三重哲学悖论:其一为"过犹不及"的中庸之道,《论语·先进》载"师也过,商也不及",添足者正是过之典型;其二为"有为"与"无为"之辨,《道德经》云"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刻意求工反失其本;其三乃"巧拙之辩",《韩非子·解老》言"巧诈不如拙诚",弄巧成拙正是对机心过重的讽喻。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释"中庸"时特别强调"无过不及"的时中智慧,恰可作此成语的最佳注脚。

三、处世镜鉴
观今之世,画蛇添足之弊显于三端:学术研究强作解人而失文本真意,艺术创作堆砌技巧而伤气韵,人际交往过度修饰而损真诚。苏轼《答谢民师书》论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王羲之《书论》谓"点画之间皆有意",皆警示后人:真正的完满在于对事物本性的尊重。明代李贽《焚书》中"童心说"更直指本真之可贵,与添足者的造作形成强烈反差。

结语:
"画蛇添足"之戒,非止于行为层面的节制,更是对"自然之道"的体认。在当下信息过载的时代,我们尤需记取《淮南子·说林训》"削足适履"之诫,以"知止不殆"的智慧守护事物的本真状态。如此,方能在纷繁世相中持守"万物静观皆自得"的澄明之境。
闫吟 发表于 2025-7-2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画蛇添足"的哲学意蕴与处世智慧》

"画蛇添足"典出《战国策·齐策二》,其"蛇固无足"的诘问,实为道家"自然无为"思想的生动注脚。此成语历经两千余年仍具鲜活生命力,其深层价值值得深入探讨。

一、本体论层面的自然法则
蛇本无足乃自然之理,《庄子·齐物论》云"物固有所然",强调万物自有其本然状态。楚人添足之举,违背了"道法自然"的根本原则。宋代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阐释"天理自然"时特别指出:"犹画蛇而添足,不惟失真,且失其所以为蛇矣。"这种对事物本性的破坏,正是老子所言"为者败之"的典型例证。

二、认识论层面的适度原则
《论语·先进》载孔子"过犹不及"之训,与"画蛇添足"形成互文。明代王阳明在《传习录》中强调:"事事物物皆有个天则,不可增减分毫。"成语中先成者因贪功冒进,恰如《周易·乾卦》"亢龙有悔"之象,违背了儒家"中庸"的处事准则。清儒王夫之《读通鉴论》曾以"画足"喻指政令繁苛之弊,可谓深得其中三昧。

三、实践论层面的效用价值
从韩非子"功用主义"视角观之,添足行为完全背离实际效用。北宋苏轼在《教战守策》中批评"多端以疑事"时,正取此喻。当代语境中,"画蛇添足"现象在公文写作、艺术创作等领域尤为常见,与《文心雕龙·熔裁》"规范本体谓之熔,剪截浮词谓之裁"的创作准则形成鲜明对比。

四、现代启示
在信息过载的当代社会,"画蛇添足"更具警示意义。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去蔽"说与中国传统"删繁就简"的美学追求在此达成共识。管理者当记取《淮南子·说山训》"善举者不妄为"的古训,创作者宜体味《沧浪诗话》"不涉理路,不落言筌"的艺术真谛。

此成语浓缩的东方智慧,与西方"奥卡姆剃刀"原理异曲同工。其价值不仅在于语言修辞,更在于提供了一种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尊重客观规律,恪守适度原则,追求本真状态。这种智慧,正是中华文明对人类思想宝库的重要贡献。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