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750|回覆: 2

[成語典故] 火樹銀花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9-12 06: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參與【火樹銀花】相關人物

唐睿宗 蘇味道

【火樹銀花】怎麼讀:

huǒ shù yín huā

【火樹銀花】涵義

多用來形容張燈結彩或大放焰火的燦爛夜景。

【火樹銀花】出處

出自【南齊書·禮志上·晉傅玄朝會賦】

【火樹銀花】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火樹銀花】近義詞:張燈結彩、燈火輝煌、燈火通明

【火樹銀花】反義詞:漆黑一團、黑燈瞎火、昏天黑地

【火樹銀花】故事的主人公簡介:

唐睿宗李旦(662年6月22日[1]  —716年7月13日),初名李旭輪,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則天幼子,唐中宗李顯同母弟

蘇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學家。

【火樹銀花】造句

1、總之家家火樹銀花,人們說笑風聲,頗是熱鬧。

2、海上升明月,火樹銀花夜上海!

3、除夕之夜,火樹銀花,舉國歡騰。

4、位於市中心“金三角”的高聳樓群,夜幕降臨,華燈初放,把整片高樓大廈勾勒點綴成火樹銀花,大發光彩。

5、元宵節的晚上,伴隨著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我來到了花燈展的現場,現場四處流光溢彩,滿眼都是五彩繽紛的花燈,樣式繁多,一派火樹銀花的景象。

6、春節的夜晚,到處是火樹銀花的景象。

7、火樹銀花奧運開幕式彩排絢麗煙火!

8、火樹銀花不夜天,全城人民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中。

9、當霜雪覆蓋時,又見“火樹銀花”奇觀。

10、過春節時放的煙火十分漂亮,火樹銀花,令人目不暇接。

11、生命是一場華麗的煙火,我們不願停在原地徘徊留戀,縱使頭頂有漫天的火樹銀花。

12、元宵節一到,鹽水烽炮威力四射,把當地點綴成一個火樹銀花的不夜城。

13、十一國慶,四海同歡,夜晚北京市容一片火樹銀花,煞是美麗。

14、就在印心七年後,有一次叄加打禪,某一天晚上就寢時,突然看到自己的智慧眼發出萬丈光芒,滿天星斗伴隨著煙火般五彩繽紛的火樹銀花,一幕緊接著一幕的境界浮現在眼前,和經典上描述的一樣,令人法喜充滿,這些景象持續了整個晚上,弭補了七年來不足的內在體驗。

15、第29屆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在北京隆重開幕,奧運焰火點亮北京夜空,真是“火樹銀花不夜天”。

16、聖誕歡樂小鎮內矗立了一棵閃閃發亮的聖誕樹,散發著溫暖動人的節日氣息,就是海港對岸的遊人亦可遠眺這片火樹銀花的盛況。

17、各大酒店無不以火樹銀花的布景招攬客人,兒童唱詞班和聖誕音樂處處可聞。

【火樹銀花】歷史典故經過: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會享樂的一位皇帝,雖然他只當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麼佳節,他總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鋪張一番,供他的遊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紮起二十丈高的燈樹,點起五萬多盞燈,號爲火樹。

後來詩人蘇味道就拿這個做題目,寫了一首詩,描繪它的情形。

他的元夕詩約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這首詩把當時熱鬧的情況,毫無隱瞞的描寫出來,好像活躍在我們讀者的眼前。

這句成語是形容燈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樹銀花的樣子。所以現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大的集會在夜間舉行,燈光燦爛,都用這句話去形容它。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25-5-16 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火樹銀花考釋與審美意蘊探微】

"火樹銀花"一典,實爲華夏文明中極富美學張力的意象組合。其音讀作"huǒ shù yín huā",四聲平仄相間,韻律如珠玉落盤。考其本源,雖首見於【南齊書·禮志】所引晉傅玄【朝會賦】,然其美學價值之彰顯,當以唐代爲鼎盛。唐睿宗時期元宵燈會之盛況,蘇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之詠嘆,遂使此語成爲盛世氣象的經典註腳。

從語義學角度析之,"火樹"與"銀花"構成精妙的通感修辭。火性熱烈而樹形靜穆,銀色清冷而花態絢爛,四字之中暗含陰陽相濟、冷暖交融的哲學意境。此等造語之妙,遠非"張燈結彩"等近義詞可及,更與"漆黑一團"等反義詞形成強烈美學反差。細究其物象組合,實脫胎於上古"燭龍銜耀"(【山海經】)與"琪樹明霞"(【拾遺記】)的神話意象系統,經六朝駢文錘鍊,至唐而成定型。

就文化象徵而言,此語承載三重意蘊:其一爲天人感應思想,以人工燈火摹擬星漢燦爛;其二爲太平治世理想,李旦時期"金吾不禁夜"的盛況即其體現;其三含生命哲思,蘇味道詩文中"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的時空流轉,與"火樹銀花"的剎那輝煌形成永恆與瞬息的辯證。今人用此語形容奧運焰火、都市霓虹,恰是古典意象現代轉型的典型案例。

至若造句藝術,當把握"瞬間永恆"的美學特質。諸例中"海上升明月"句得張若虛空明之境,"智慧眼發光芒"句具宗教超越性,而"聖誕樹"之喻則稍失中土韻味。建議後學使用時可參酌李商隱"月色燈光滿帝都"之句法,或晏殊"東風夜放花千樹"之意境,方不失本真。

此語歷千載而彌新,恰因其既涵容廟堂慶典的恢弘氣度,又蘊藉文人觀物的精微體悟,更寄託庶民對美好生活的永恆嚮往。今人運用時,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方不負這一脈相承的文化基因。
劉劉劉 發表於 2025-7-20 07:58 | 顯示全部樓層
【"火樹銀花"考釋與審美意蘊探微】

"火樹銀花"一典,考其源流,實肇端於六朝文采。南齊書【禮志】所錄傅玄【朝會賦】"華燈若乎火樹,熾百枝之煌煌"之句,已具雛形。至唐蘇味道【正月十五夜】"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一聯出,乃成千古絕唱。此四字之妙,在於以金木相生之意象(火克木爲金,銀屬金而花屬木),構建出燈火與星辰交融的視覺奇觀。

考其審美特質,當從三重維度觀之:一者空間維度,以"樹"之縱向延伸與"花"之橫向鋪展,形成立體光影空間;二者色彩維度,"火"之赤與"銀"之白構成冷暖色調的辯證統一;三者時間維度,此語專指夜幕降臨後的華彩,暗含"晝伏夜現"的時空轉換智慧。唐人將元宵燈會稱爲"火樹銀花",實暗合【周易】"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的觀物取象傳統。

蘇味道此詩創作背景尤值玩味。景龍四年上元夜,唐睿宗解除宵禁特許百姓徹夜觀燈,此乃"星橋鐵鎖開"之史實註腳。蘇氏以"火樹銀花"喻宮燈與民燈交相輝映,既寫實景,又暗喻政治開明。宋人【歲時廣記】載,唐代元宵燈樹高逾八十尺,飾以金玉銀箔,正可謂"火樹銀花"的物化呈現。

此語在當代語境中的轉義現象頗值關注。除傳統節慶用法外,今人更引申用於描摹都市霓虹(如例句4)、冰雪奇觀(例句9)、乃至心靈體驗(例句14)。這種語義拓展,恰印證了【文心雕龍】"凡操千曲而後曉聲,觀千劍而後識器"的認知規律——經典意象總能在時代演進中獲得新生。

至若造句藝術,當以例句15爲範式。奧運開幕式場景取"不夜天"與"火樹銀花"相配,既承杜甫"星臨萬戶動"的盛唐氣象,又合王國維"一切景語皆情語"的美學主張。學者用此語時,當注意避免例句6的泛化之弊,宜如例句13般注重具體時空的典型性描寫。

要之,"火樹銀花"不僅是漢語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更是中國人"觀物取象"思維方式的生動體現。其價值正如【周易·繫辭】所言:"通其變,遂成天下之文",在古今對話中持續煥發著永恆的生命力。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