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797|回覆: 1

[成語典故] 長袖善舞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9-12 08: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參與【長袖善舞】相關人物

主人公:秦昭王 范雎 蔡澤

【長袖善舞】涵義

用來形容有財勢會耍手段的人,善於鑽營取巧,會走門路。

【長袖善舞】出處

【出處】【韓非子·五蠹】:“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爲工也。”

【長袖善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多財善賈;多錢善賈
【反義詞】巧婦難爲無米之炊

【長袖善舞】故事的主人公簡介: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戰國時期秦國國君。早年在燕國做人質。
范雎(?-前255年),字叔,戰國時期魏國人,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秦國宰相,因封地在應城,所以又稱爲“應侯”。
蔡澤,戰國時燕國綱成(今河北懷安)人,善辯多智,遊說諸侯,秦昭王拜爲客卿,後代范雎爲秦相

【長袖善舞】歷史典故經過:

這句話,在【史記】的【范雎蔡澤列傳】中曾引用過。范雎和蔡澤,是戰國末期兩個有名的人物:范雎【通鑑】作范雎,是魏國人,起初在魏國的中大夫須賈手下做事,因故被須賈打得半死,逃到秦國,化名張祿,向秦昭王獻“遠交近攻”的外交政策,昭王拜他爲客卿,後來爲相國,封應候。蔡澤是燕國人,先曾遊說趙、韓、魏各國,都不見用,來到秦國,見了昭王,昭王很賞識他,也由客卿而爲相國,雖然擔任相國的時間才幾個月,但在秦國住了十多年,從秦昭王起,經孝文王、莊襄王到始皇帝,一直受到尊重,號爲綱成君。
這兩個人,都是所謂“辯士”,就是極有口才,能言善論的說客,他們都因此取得秦王的信任。在戰國時代,辯士並不少,爲什麼只有這兩人能相繼取得秦的信任而爲卿、相呢?【史記】的作者評論道:“韓子說的‘長袖善舞,多錢善賈’這句話,的確是有道理啊!”——范雎和蔡澤,像舞蹈者有更美的舞衣、經商者有更多的本錢一樣,他們有比別人更強的一張嘴。
利用優越的條件,施展手段,因而吃得開,有辦法,就叫做“長袖善舞,多錢善賈”。這句話,【史記】說是韓子說的。韓子,即戰國時的韓非。查韓非所著的【韓非子】,在【五蠹】篇中有這句話,原文是:“鄙諺曰:‘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言多資之易爲工也。”所謂“鄙諺”,就是“俗語”,可見這句話並不是韓非所獨創,而是他引用的俗語;也可見這句話早在韓非以前便已流行了。
qq75413553 發表於 2025-5-13 16:2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長袖善舞"的縱橫家智慧與當代啟示】

"長袖善舞,多錢善賈"此典出自【韓非子·五蠹】,司馬遷在【范雎蔡澤列傳】中特引此語評點戰國縱橫家之能事。細究其義,實含三層深意:其一指物質條件優越者更易成事,其二喻示權謀策略之重要性,其三暗含對政治生態的深刻洞察。

范雎、蔡澤之流能相繼爲秦相,非僅憑口舌之利。考【史記】所載,范雎獻"遠交近攻"之策,實爲秦國統一六國奠定戰略基礎;蔡澤雖爲相短暫,然其"攻守異勢"之說,深得黃老之術精髓。二人皆善借勢而爲,此即"長袖"之真諦——非單純指服飾之長,實喻政治資本之豐厚。韓非將之與"多錢善賈"並舉,揭示政治運作中資源與能力的辯證關係。

此典故折射出戰國政治三大特徵:其一,士人階層崛起,知識成爲重要政治資本;其二,諸侯爭霸催生策略型人才;其三,政治實踐突破道德桎梏。范雎逃魏入秦而顯,蔡澤說秦代相,皆體現"良禽擇木而棲"的實用主義哲學。然需辨明,此"善舞"非指奸佞之術,實爲政治智慧的靈活運用。

反觀"巧婦難爲無米之炊"之反義,恰形成治國理政的完整認知:既強調主觀能動,亦不避客觀條件。今人讀此典,當取其積極之義——在合規前提下善用資源、把握機遇。若止於貶義理解,則失古人立言之本旨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