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08|回覆: 0

[成語典故] 得過且過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9-12 08: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得過且過】涵義

只要能夠過得去,就這樣過下去。形容胸無大志;沒有長遠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負責任。

【得過且過】出處

元·無名氏【小孫屠】

【得過且過】的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語】馬馬虎虎、苟且偷生、聽天由命、敷衍了事
【反義詞語】力爭上遊、奮發圖強、精益求精、一絲不苟

【得過且過】歷史典故經過:

五台山上有一種鳥,叫寒號鳥,它生有肉翅但不能飛翔。 每當夏季來臨時,寒號鳥就渾身長滿色彩斑斕的羽毛,它便得意地唱:“鳳凰不如我!鳳凰不如我!”。它每天都唱著,卻不知道搭窩。 等到深冬來臨的時候,它雖然很冷,但還是不搭窩,漂亮的羽毛也全部脫落了。當寒風襲來的時候,這光禿禿的肉鳥無可柰何地哀鳴:“得過且過!得過且過!”
讀後:目光短淺的人,面對一點點成績就沾沾自喜。對將來的一切都沒有計劃,他們只看現 在,能偷懶就偷懶,能過去就不努力。他們一旦遇到挫折就會垂頭喪氣,消極悲觀。
爲了將來的美好,對成功和失敗進行正確地分析,作個計劃,現 在就努力工作,成功一定是屬於勤奮者。
小貼士:得過且過不是一種品德的錯誤,也許是一種生活態度,對得過且過的人最大懲罰,就是讓他們承受這件事的後果。也許有人同意這樣的態度,也許有人不同意,也是各有選擇。

【得過且過】歷史典故給我們帶來的啟示:

1、得過且過,以爲能過得下去便姑且混下去。要是人也像寒號蟲,那叫沒出息!
2、我們要力爭上遊,不能得過且過。
 
帥先帙式君 發表於 2025-7-12 06: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得過且過"之文化批判與處世哲學】

(一)詞源考辨與語義流變
"得過且過"語出元代南戲【小孫屠】,然其精神內核可追溯至先秦。【荀子·修身】云:"道雖邇,不行不至",【論語】載"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皆爲此態之先聲。值得注意的是,該成語在明清小說中多用於描寫胥吏作風,如【官場現形記】所述"案牘積壓,但求無過",可見其語義場已從個人心性擴展至職業倫理層面。

(二)寒號鳥寓言的深層解讀
五台山寒號鳥之典,實爲佛道思想融合的產物。考【五燈會元】有"明日復明日"之偈,與寒號鳥"鳳凰不如我"的驕矜形成互文。這種"夏日忘冬"的短視,恰合【周易】"安而不忘危"之誡。明代王廷相【慎言】特別指出:"怠忽者,禍之媒也",正是對此種心態的哲學批判。

(三)處世哲學的辯證觀照
1. 消極維度:此態違背儒家"天行健"的進取精神,與【大學】"日新又新"之道相悖。清儒顏元斥之爲"坐廢天地生人之心"。
2. 積極轉化:道家"安時處順"思想可提供新解。【莊子·養生主】"緣督以爲經"的智慧,提示在特定情境下"暫時苟且"的生存策略。然此非終點,當如蘇軾【留侯論】所言"卒然臨之而不驚"後的奮起。

(四)現代啟示三重境
1. 個人修養:當效法曾國藩"日日知非,日日改過"的工夫,避免"志懈則功廢"(【菜根譚】)。
2. 職場倫理:黃宗羲【明夷待訪訪錄】揭示"仕宦而求富"的流弊,今人當以"主敬窮理"(朱熹語)破此困局。
3. 文化反思:這種心態實爲農耕文明"靠天吃飯"心理的遺存,在現代化進程中尤需警惕。

結語:觀寒號鳥之鳴,當思【尚書】"克勤於邦"之訓。真正的處世智慧,在於把握【周易】"變通趨時"與【孟子】"強爲善"的辯證統一。人生如逆水行舟,唯有時存"如臨深淵"(【詩經】)之警醒,方能超越"且過"之境,達致"止於至善"的儒家理想。
鄒至 發表於 2025-7-14 23: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得過且過"之生存哲學及其文化批判】

"得過且過"作爲漢語中極具表現力的習語,其文化內涵遠比字面意義複雜。從語源學考察,元代南戲【小孫屠】首次將這一市井生存智慧納入文學表達,而五台山寒號鳥的寓言則爲其提供了生動的生物隱喻。這種生存態度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中"安時處順"與"自強不息"兩種價值取向的深刻張力。

寒號鳥的寓言具有典型的文化警示意義。考【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正與寒號鳥的悲劇形成鮮明對照。這種鳥類的生物習性被賦予道德訓誡功能,實則反映了儒家文化對"君子終日乾乾"(【周易·乾卦】)的永恆追求。明代呂坤【呻吟語】有云:"怠者,德之賊也",恰可作爲對此種態度的傳統批判。

從現代心理學視角審視,"得過且過"實爲一種防禦性心理機制。美國心理學家塞利格曼提出的"習得性無助"理論,與此種消極適應方式存在某種程度的暗合。然【論語】載"知其不可而爲之"的儒家精神,與道家"安之若命"的處世哲學,在此問題上形成有趣的對話關係。清人曾國藩所謂"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正是對這種態度的嚴厲批判。

當代社會語境下,"得過且過"呈現出新的文化變異。挪威哲學家加爾通提出的"積極惰性"概念,某種程度上爲這種生存方式提供了現代詮釋空間。但【尚書】"功崇惟志,業廣惟勤"的古訓仍具現實意義。王陽明【傳習錄】強調"在事上磨練"的工夫哲學,恰是破解此種消極心態的良方。

結而論之,"得過且過"作爲文化基因的雙重性值得深思。它既是亂世中的生存智慧,又可能成爲盛世里的精神枷鎖。讀【菜根譚】"閒中不放過,忙處有受用",可知傳統智慧對消極怠惰的警惕。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時代,我們更當記取荀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的教誨,在進取與安守間尋求中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丙申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二日丑時| 2025/7/26/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