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39|回復: 0

[成语典故] 揠苗助长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6-9-11 11: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揠苗助长〗的故事简介:

讲述的是一位古代宋人为了使自己田地里的禾苗长得快,便将禾苗往上拔,结果禾苗反而快速地枯萎了。

〖揠苗助长〗涵义

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强求速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揠苗助长〗出处

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揠苗助长〗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欲速不达
〖反义词〗顺其自然、循序渐进、放任自流。

〖揠苗助长〗历史典故经过:

〖原文/文言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余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翻译〗有个担忧自己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十分疲惫地回到家,对他的儿子说:“今天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去看那些禾苗的情况,禾苗却都枯萎了。天下不犯这种错误的人是很少的。以为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就像拔苗助长的人,非但没有好处,反而危害了它。违背了自然规律。
〖故事/典故〗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他就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当他回到家里时,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揠苗助长〗历史典故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2、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破魔狂魈 發表於 2025-6-6 23: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揠苗助长"中的自然之道与人为之失》

"揠苗助长"典出《孟子·公孙丑上》,此则寓言以简练笔法揭示深刻哲理。宋人"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的行为,实为违背农事规律的典型例证。考诸古代农书,《齐民要术》明言"顺天时,量地利",而《吕氏春秋·上衣》更强调"不夺农时",皆与孟子此喻形成鲜明对照。

细究典故文本,可见三层递进之意:其一,"芒芒然归"四字活画出宋人劳而无功的疲惫之态;其二,"苗则槁矣"直指违背自然规律的必然结果;其三,孟子以"非徒无益,而又害之"作结,将个别现象上升为普遍哲理。此种由具体到抽象的论述方式,正是先秦诸子说理的典型范式。

从哲学维度观之,此典触及三大核心命题:一者,自然规律(天道)与人为干预(人道)的关系,《荀子·天论》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正是此理;二者,主观愿望与客观效果的辩证关系,王弼注《老子》云"愈为之则愈失之",恰可为此作注;三者,量变与质变的转化条件,程颐解《周易》强调"循序渐进",正可矫此弊。

今人读此典故,尤当警惕现代社会的三种异化现象:在教育领域,超前教育的"智力揠苗";在经济建设中的"跨越式发展"迷思;在科技伦理方面的"突破自然规律"冲动。苏轼《稼说》有言:"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此语可为当代人戒急用忍之箴言。

返观农事本源,《陈旉农书》载:"耕锄不以时,稼穑不以道,虽使后稷为之,不能善也。"自然万物的生长,自有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节律。孟子此喻穿越两千余年,其警示意义历久弥新——真正的智慧不在于强行改变规律,而在于深刻认识并善加利用规律。此即《周易》"与天地合其德"的最高境界。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