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98|回覆: 1

[成語典故] 勞而無功

[複製連結]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6-9-11 09: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勞而無功】相關人物

孔子、太師金

【勞而無功】涵義

花費了力氣,卻沒有收到成效。

【勞而無功】出處

【墨子·號令】:“地不得其任,則勞而無功。”

【管子·形勢】:“與不可,強不能,告不知,謂之勞而無功。”

【勞而無功】辨析

【勞而無功】讀音:láo ér wú gōng

【勞而無功】近義詞:吃力不討好、枉用心機、徒勞無益、心勞日拙

【勞而無功】反義詞:自食其力、自力更生、火中取栗

【勞而無功歇後語】:把肥料澆到莠草上

【勞而無功】用法:緊縮式; 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評價一個人做事

【勞而無功】造句

1、想不到我去了歐洲一趟,竟沒有做成一宗生意,真是勞而無功

2、我們做任何事都要有計謀,否則,就會勞而無功,白費氣力。

3、這幾天他所做的事,都是在捨近求遠,因而勞而無功

4、他不按操作規程辦事,生產了廢品,不僅勞而無功,還造成了浪費。

5、他在被稱爲“城堡”行動的一次大規模的勞而無功的戰役中陣亡。

6、過去幾年,我勞而無功,到這時,已經二十八歲了。心中懷著強烈的欲望,想有一番作爲。

7、他們企圖使這些陳舊的工業現代化,結果勞而無功

8、這樣做不僅勞而無功,而且還得罪了曹操,劉備不會做這樣的買賣。

9、雖然這次勞而無功,但是二人心情還是很不錯的。

10、這一次是八大隊成立以來首次軍事行動,雖說不上失敗,但勞而無功,無疑給戰士們造成心理陰影,影響士氣。

【勞而無功】成語典故:

孔子作爲有名的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極力主張以仁義道德來治理國家,恢復過去周朝的禮制。他認爲統治者只要用“仁義”來感化百姓,處理諸侯國之間的關係,恢復禮制,天下就會安定。爲此他曾周遊列國,向各諸侯國國君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並請他們採納。遺憾的是,他的那些政治主張並不像他的教學見解那樣受人敬佩和歡迎,到處碰壁。

孔子的學生顏回便去問魯國一個叫太師金的官吏:“我的老師孔子到處遊說,勸人家接受他的主張,可是到處碰壁。這次去衛國,你看情況會怎樣?”大師金搖搖頭說:“我看還是不行。現在戰亂四起,各國國君爲爭地盤都在忙於打仗,對你老師的‘仁義道德’那一套非常反感,誰會去聽那些不合時宜的說教呢?如蔡、陳兩國就是如此。如果到衛國去遊說,肯定不會有什麼好結果。”

太師金又舉例作進二步解釋:“船在水裡是最好的運輸工具;車是陸上最好的運輸工具。如果硬要把船弄到陸上來運貨,那是白費力氣,勞而無功。你的老師要去衛國遊說,好比是把船弄到陸上去運貨一樣,其結果,必然是勞而無功,可能還會招災惹禍。你們不要忘了去陳國的教訓,那時你們到陳國不是沒人理睬,而且七天弄不到飯吃嗎?”

【勞而無功】成語接龍:

勞而無功→功高望重→重床迭屋→屋如七星→星火燎原→原來如此→此起彼伏→伏牛乘馬→馬瘦毛長→長轡遠馭→馭鳳驂鶴→鶴困雞群→群蟻潰堤→堤潰蟻孔→孔席墨突→突梯滑稽→稽古振今→今非昔比→比屋可封→封刀掛劍→劍及履及→及溺呼船→船堅炮利→利析秋毫→毫無遜色→色膽如天→天付良緣→緣文生義→義正辭嚴→嚴陣以待→待賈而沽→沽名干譽→譽不絕口→口如懸河→河涸海乾→乾脆利落→落葉知秋→秋風落葉→葉散冰離→離世遁上→上嫚下暴→暴雨如注→注玄尚白→白蟻爭穴→穴居野處→處之泰然→然糠自照→照貓畫虎→虎鬥龍爭→爭鋒吃醋→醋海翻波→波光鱗鱗→鱗次相比→比肩隨踵→踵跡相接→接袂成帷→帷燈篋劍→劍戟森森→森羅萬象→象齒焚身→身先朝露→露宿風餐→餐風茹雪→雪兆豐年→年逾古稀→稀世之寶→寶刀不老→老醫少卜→卜夜卜晝→晝吟宵哭→哭天抹淚→淚乾腸斷→斷雨殘雲→雲愁雨怨→怨天怨地→地曠人稀→稀奇古怪→怪力亂神→神仙中人→人強勝天

覃侄客岫冊 發表於 2025-5-3 01:3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勞而無功"的實踐智慧與文化啟示】

"勞而無功"作爲先秦時期即已成熟的哲學概念,最早見於【墨子·號令】"地不得其任,則勞而無功"的治理智慧,後經【管子·形勢】"與不可,強不能,告不知"的深化,形成對中國傳統實踐哲學影響深遠的警示性命題。從孔子周遊列國的歷史鏡鑒到當代社會實踐,這一成語始終折射著中華文明對"有效勞動"的深刻認知。

從實踐哲學維度審視,"勞而無功"現象的本質在於主體行爲與客觀規律的背離。孔子推行仁義之道而諸侯莫能用的典故,恰如【周易·繫辭】所言"窮變通久",當禮崩樂壞的社會基礎已發生根本變革,仍執著於恢復周禮,其道德理想主義雖崇高,卻因缺乏現實操作性而淪爲"強不能"的典型。太師金所謂"芻狗已陳"的比喻,正揭示出任何策略都需因時損益的真理,這與【孫子兵法】"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的實用理性一脈相承。

在管理學層面,該成語警示資源配置的精準性。【齊民要術】載"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恰與"把肥料澆到莠草上"的歇後語形成互文。當代項目管理中的"關鍵路徑法"(CPM),其核心要義正是避免資源錯配導致的無效勞動,這種古今智慧的暗合,彰顯中華傳統實踐哲學的現代價值。

從個體修養角度觀之,"勞而無功"的反義詞"自食其力"提示了勞動價值的雙重性。【朱子語類】論"格物致知"時強調"即物窮理"的實踐取向,王陽明"事上磨練"之說更進一步,指出勞動成效不僅在於外在結果,更包含主體認知的提升。故孔子雖政治抱負未酬,但其周遊列國的實踐卻成就了"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的文化偉業,這種"失之東隅,收之桑榆"的辯證關係,正是對"功"的深層理解。

當代社會尤需警惕新型"勞而無功"現象:在信息過載中陷入"無效勤奮",在形式主義中虛耗精力,在路徑依賴中固守陳規。破解之道當秉承【鹽鐵論】"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的智慧,既保持【論語】"知其不可而爲之"的進取精神,又具備【道德經】"動善時"的審慎態度,方能在複雜環境中實現勞動價值的最大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