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14|回復: 0

[成语典故] 沧海桑田

[複製鏈接]
顺天道化 發表於 2016-9-9 19:5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沧海桑田〗相关人物

王远,东海(今山东郯城)人。官至中散大夫。博学五经,兼明天文圆谶,工书。

麻姑,也称寿仙娘娘、虚寂冲应真人,汉族民间信仰的女神,属于道教人物。

〖沧海桑田〗涵义

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沧海桑田〗出处

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唐·储光羲 〖献八舅东归〗诗:“独往不可羣,沧海成桑田。”

明·刘基 〖惜馀春慢·咏子规〗词:“沧海桑田有时,海若未枯,愁应无已。”

〖沧海桑田〗辨析

〖沧海桑田〗读音:cāng hǎi sāng tián

〖沧海桑田〗近义词:白云苍狗、日新月异、沧桑陵谷

〖沧海桑田〗反义词:一成不变

〖沧海桑田〗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分句

〖沧海桑田〗造句

1.人生,无论沧海桑田,只因他的周而复始,一成不变。出生成长打拼结婚生子哺育后代步入死亡,无一例外。全世界的人们都无法走出这个命中注定的循环路程,犹如机械生产一般。是否在冥冥中真的有注定一说?

2.人生,原本就是风尘中的沧海桑田,只是,回眸处,世态炎凉演绎成了苦辣酸甜。

3.沧海桑田,日新月异,五十年之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沧海桑田的变化并非一朝一夕所致,它是地壳积年累月运动的结果。

5.亿万年前,这里曾是一片波涛翻的海洋。岁月悠悠,沧海桑田

6.时间为虚妄?我们从物换星移沧海桑田知道时间,从世界的种种变化,划分出时间的刻度…怎么说没有时间呢?

7.风很轻,云很淡,凝眸处沧海桑田。一万年,一瞬间,一时有多少涅磐。红素手,琥珀酒,痴心想天长地久。今朝酒,今朝醉,和谁睡都无所谓!

8.历经沧海桑田,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9.世事变迁,爱恋不变;沧海桑田,爱意绵绵;地久天长,相守永远。今生的遇见,今生的缘,爱之日许下永久的诺言,今生今世手相牵!

10.五十九年的波澜壮阔的历程,五十九年的沧海桑田的巨变,我们伟大祖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它为中国的明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沧海桑田〗成语典故:

从前有两个仙人,一个叫王远,一个叫麻姑。一次,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

到了约定的那天,王远在一批乘坐麒麟的吹鼓手和侍从的簇拥下,坐在五条龙拉的车上,前往蔡经家。但见他戴着远游的帽子,挂着彩色的绶带,佩着虎头形的箭袋,显得威风凛凛。

王远一行降落在蔡经家的庭院里后,簇拥他的那些人一会儿全部隐没了。接着,王远和蔡家的成员互相致意,然后独自坐在那里等候麻姑的到来。

王远等了好久还不见麻姑到来,便朝空中招了招手,吩咐使者去请她。蔡经家人谁也不知道麻姑是天上哪位仙女,便翘首以待。

过了一会儿,使者在空中向王远禀报说:“麻姑命我先向您致意,她说已有五百多年没有见到先生了。此刻,她正奉命巡视蓬莱仙岛,稍待片刻,就会来和先生见面的。”

王远微微点头,耐心地等着。没多久,麻姑从空中降落下来了。她的随从人员只及王远的一半。蔡经家的人这才见到,麻姑看上去似人间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她蓄着长到腰间的秀发,衣服不知是什么质料制的,上面绣着美丽的花纹,光彩耀目。

麻姑和王远互相行过礼后,王远就吩咐开宴。席上的用具全是用金和玉制成的,珍贵而又精巧;里面盛放的菜肴,大多是奇花异果,香气扑鼻。所有这些,也是蔡经家的人从未见到过的。

席间,麻姑对王远说:“自从得了道接受天命以来,我已经亲眼见到东海三次变成桑田。刚才到蓬莱,又看到海水比前一时期浅了一半,难道它又要变成陆地了吗?”

王远叹息道:“是啊,圣人们都说,大海的水在下降。不久,那里又将扬起尘土了。”

宴饮完毕,王远、麻姑各自召来车驾,升天而去。

〖沧海桑田文言文〗:

“汉孝桓帝时,神仙王远字方平,降于蔡经家……麻姑至,蔡经亦举家见之。是好女子,年十八九许,于顶上作髻,余发垂至腰,其衣有文章,而非锦绮,光彩耀目,不可名状,入拜方平,方平为之起立。坐定,召进行厨,皆金盘玉杯,肴膳多是诸花果,而香气达于内外。蔡脯行之,如柏实,云是麟脯也。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东海行复扬尘也。’”

〖沧海桑田白话文〗:

汉桓帝时,神仙王方平下凡到蔡经家里……一会儿麻姑也到了,蔡经全家都见了她。这是个好姑娘,年纪十八九岁左右,在头顶上梳个发髻,其余的发下垂到腰部。她的衣服有彩色的花纹,但不是锦绣绸缎,光彩耀眼,无法描述她的形态。她进来拜见王方平,王方平也站起来迎接她。坐好后,麻姑招呼送上随身带来的食物,都是金盘玉杯,饭菜大多是各种花果,香气散布在室内外;接着分肉干给大家吃,样子象柏实,说是麒麟肉干。麻姑自己说道:“从上次接见以来,已经看到东海三次变为桑田。刚才到蓬莱仙岛,见东海水又比过去浅了,计算时间大约才过了一半,难道又要变成丘陵和陆地吗?”方平笑道:“圣人都说,东海又要干涸,行将扬起尘土呢!”

〖沧海桑田〗成语接龙:

沧海桑田→田畯野老→老王卖瓜→瓜瓞绵绵→绵绵不绝→绝世独立→立业安邦→邦家之光→光华夺目→目怔口呆→呆似木鸡→鸡尸牛从→从俗浮沉→沉冤莫白→白云亲舍→舍近求远→远年近日→日引月长→长绳系景→景入桑榆→榆次之辱→辱身败名→名不符实→实至名归→归十归一→一匡九合→合两为一→一语中人→人穷智短→短衣匹马→马面牛头→头疼脑热→热可炙手→手足无措→措置裕如→如醉如梦→梦寐以求→求名夺利→利害得失→失时落势→势如水火→火耕流种→种学织文→文过遂非→非意相干→干霄蔽日→日暮路远→远交近攻→攻其无备→备尝辛苦→苦心经营→营私罔利→利深祸速→速战速决→决一胜负→负才傲物→物是人非→非愚则诬→诬良为盗→盗跖之物→物离乡贵→贵耳贱目→目迷五色→色授魂与→与世俯仰→仰人鼻息→息迹静处→处之怡然→然糠自照→照猫画虎→虎入羊群→群龙无首→首善之地→地主之谊→谊切苔岑→岑楼齐末→末大必折→折冲樽俎→俎樽折冲→冲锋陷阵

 
卢朱伍 發表於 2025-7-25 04:18 | 顯示全部樓層
《沧海桑田考释及文化意蕴探微》

"沧海桑田"一典,源出东晋葛洪《神仙传·麻姑》,其文辞简奥而意境宏阔,实为华夏语汇中极具哲思之成语。今试从文献源流、哲学意涵及文化影响三端详加考释。

一、文献源流考
葛洪《神仙传》所载麻姑语"已见东海三为桑田",乃此语最早出处。考麻姑为道教女仙,其言实暗合《周易》"变易"之理。唐代储光羲《献八舅东归》"沧海成桑田"之句,始将仙家语化为文人笔意。至明刘基《惜馀春慢》更以"海若未枯"相映衬,遂使此语兼具道家玄思与儒家忧患。值得注意的是,王远其人见于《后汉书·方术传》,其通晓天文谶纬之学,与麻姑对话实为方士文化与神仙思想之融合。

二、哲学意涵析
此成语以海陆变迁喻人事代谢,其深层蕴含三重哲思:其一为道家"大化流行"之宇宙观,《庄子·秋水》"物之生也,若骤若驰"可相发明;其二为儒家"生生之谓易"的变通思想,《易传》"穷则变,变则通"之理隐现其间;其三为佛家"成住坏空"的轮回观念,与"三为桑田"之数暗合。三者交融,遂使四字包含天人相感的宏大叙事。

三、文化影响论
观后世用例,此语演化出三重维度:白居易《浪淘沙》"却到帝都重富贵"喻宦海沉浮,属个人际遇层面;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喻家国兴亡,属历史变迁层面;而今日"香港回归"等用例,则展现代民族复兴层面。其语法结构亦由最初的主谓短语,渐次发展为可作宾语、定语之复合词,如"沧海桑田之叹",足见语言生命力之强。

要之,"沧海桑田"非仅止于地理变迁之喻,实为华夏文明对时空关系的诗性把握。其以简驭繁的表达方式,既承《诗经》比兴传统,又启后世沧桑文学之先河。今人用之,当知其源自仙传而意通三教,方不负此语千年积淀之厚重。
古筝 發表於 2025-7-27 06:38 | 顯示全部樓層
《沧海桑田考释与生命哲思》

"沧海桑田"一典,源出葛洪《神仙传·麻姑》,其文脉可追溯至东汉纬书传统。王远、麻姑二仙之会,实为汉代方士文化之典型场景。王远官至中散大夫而通谶纬,麻姑自称"已见东海三为桑田",此中深意,非徒言地理变迁,实暗合《周易》"穷则变,变则通"之旨。

考其语义流变,晋唐之际多用于抒世事无常之感,如储光羲"独往不可羣"之叹;至明清则渐具历史观照意味,刘伯温"海若未枯"之喻,已见哲人通古今之变的眼界。此成语结构精妙,"沧"之幽深与"桑"之农耕意象相对,形成时空叠印的修辞效果。

今人用此语,常见三重境界:一者状自然变迁,如地壳运动之说;二者喻文明兴替,如香港回归之喻;三者悟生命本质,如"风尘中的沧海桑田"之思。尤当注意者,葛洪原文特标"三为桑田",暗合道家"三生万物"之数,提示变化中蕴含周期律。而现代科学所谓"地质纪年",竟与麻姑仙语遥相呼应,足见先民智慧之深邃。

至若"命中注定"之惑,实未达成语本真。沧海桑田非言宿命,乃彰变化之常。《庄子》云"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正可为此语作注。世间万物皆在流变之中,唯变不变,此即"周而复始"之真谛。故智者观沧海而知时序,耕桑田而悟生机,要在变化中见永恒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