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930|回覆: 1

[漢語言文學] 漢字微課 :丿piě;yì

[複製連結]
國學萌 發表於 2016-9-5 14: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漢字微課 :丿piě;yì


【構造】象形字。篆文象漢字向左拉的一撇。在漢字構造中常用以表示拉引器物或符號。隸變後楷書寫作丿。


【本義】【說文•丿部】:『丿,左戾也。象左引之形。』本義為漢字的一撇。


【演變】piě本義為漢字的一撇:八字沒一~|十字頭上添一~(千)。
yì由拉引,引申指至。


【組字】如今既可單用,也可作偏旁。是【說文】部首。現今仍設丿部。凡從丿取義的字皆與拉引器物或符號等義有關。


注意:現在丿部裏有些含丿的字,並不從丿取義,而是便於查檢歸入的。


以丿作義符的字有:乀、乂(刈)、八、久、尹、爻、弗。


來源:漢字微課


原標題:丿piě;yì

liyang714 發表於 2025-4-11 19:53 | 顯示全部樓層
【漢字微課:論「丿」之形義流變與部首功能】

「丿」之為字,乃漢字體系中最具範式意義的筆畫符號。許慎【說文解字】立為部首,訓為「左戾也,象左引之形」,此說揭示了其雙重屬性:既是具體筆畫,又具抽象表意功能。今就形義源流、部屬關係析論如次。

一、形義源流考辨
甲骨文、金文雖未見獨立「丿」字,然其筆勢已隱含於「人」「木」等字斜筆中。篆文定型為向左下舒展的弧線,實為古人「近取諸身」之體現:如揮鐮刈草之軌跡(刈),引弓蓄力之形態(弗)。其本義當為「牽引動作」的抽象符號化,後特指「永字八法」中的長撇筆勢。所謂「八字沒一丿」之俗諺,正顯其作為構字要素的不可或缺性。

至秦漢簡牘,「丿」漸從具體物象抽離為純粹筆畫。讀作yì時,段玉裁注【說文】引【爾雅】「丿,至也」,當為「引而至之」的動詞引申,此義雖後世罕用,然可證其動態本相。今日常用piě音,專指書法術語「掠筆」,歐陽詢【八訣】所謂「丿如利劍截斷犀象之角」,即強調其勁健的筆勢要求。

二、部首功能析微
【說文】丿部轄字九文,今檢其構形原理,可分三類:
1. 顯性表意字:如「乂」從丿從丶,象剪刀交錯,後作「刈」;「弗」從弓從丿,示纏縛弓弦之狀。此類字中丿確為表意成分。
2. 隱性構形字:「久」字從人從丿,林義光【文源】謂「象人脛後有距」,丿實為腿部延長符號;「尹」字從又持丨,丿乃權杖變形。此類需結合古文字溯源。
3. 歸部字:「乘」「乖」等字因含顯著撇筆歸入丿部,實與部首本義無涉,此乃許慎「據形系聯」的歸部原則體現。

三、現代文字學啟示
「丿」部的存廢爭議頗值深思:現代字典多保留此部,然【新華字典】僅收「乂」「乃」等五字。此現象折射出部首演變的深層規律——當構件符號化程度加深時,其部首功能必然弱化。然從漢字教學觀之,解析「丿」在「爻」(交錯)、「爽」(明亮)等字中的空間分割作用,仍具認知價值。

要之,「丿」從具體引曳之形升華為抽象筆畫,再演變為部首符號,正可見漢字體系「形→意→符」的三階演化軌跡。明乎此,則知【說文】部首系統之精妙,非徒為檢索而設,實乃建構漢字譜系的重要範式。學者當於一筆一畫間,體察先民造字之智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