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268|回覆: 2

[成語典故] 所向無前

[複製連結]
無端 發表於 2016-8-31 06:0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所向無前】相關人物

岑彭(?-36年),字君然,東漢初年軍事家,漢族,南陽棘陽(今河南省新野縣)人,雲台二十八將之一。

【所向無前】涵義

所向:指軍隊所指向的地方。軍隊所指向的地方,沒有阻擋。

【所向無前】出處

【三國志·魏志·鮮卑傳】裴松之注引【魏書】:“年十四五,異部大人卜賁邑鈔取其外家牛羊,檀石槐策騎追擊,所向無前,悉還得所亡。”

【所向無前】辨析

【所向無前】讀音:suǒ xiàng wú qián

【所向無前】近義詞:所向無敵

【所向無前】反義詞:屢戰屢敗

【所向無前】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

【所向無前】造句

1、好男兒,一生要志在四方,所向無前,熱血灑,開土拓疆!七大職業之中,鄭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遊戲中一線近戰系職業,“重劍!”。

2、司馬懿善用兵所向無前,深爲弟憂也。

3、曹操見雲東衝西突,所向無前,莫敢迎敵,救了黃忠,又救了張著,奮然大怒,自領左右將士,來趕趙雲。

4、你是否願意成爲死神麾下所向無前的不死先驅,收割世間的生命,讓死亡的陰雲籠罩在這世間的每一寸土地上?

5、關羽和張飛都是萬人敵的猛將,所向無前,擋者披靡。

6、張弓,大聲呼喝,所向無前,對面剛剛衝上來的騎兵也被這一往無前的氣勢給衝擊著頓了一頓。

【所向無前】成語典故:

王莽末年,岑彭爲南陽棘陽縣令,因爲漢兵攻破城池,他逃奔到前隊大夫甄阜那兒。甄阜令岑彭戴罪立功,堅守城池。後因漢兵攻打數月,城中糧盡,岑彭不得已開城投降。漢將想殺岑彭,大司徒伯升勸解說:岑彭是一郡之長官,堅心爲其主守城,那是忠節。現在他歸附我們,是相信正義,應當鼓勵。這樣,更始帝便封岑彭爲歸德侯。後來,他們又歸順了劉秀。待劉秀即位(爲光武帝)後,岑做了廷尉,行使大將軍的職權。從建武元年至11年,岑彭多次率部隊南征北戰,爲東漢王朝屢立戰功。

光武帝建武11年,岑彭和大司馬吳漢,輔佐臧宮出征蜀地。因爲吳漢善用步兵、不曉水戰,因而光武帝任命岑彭全權主持荊門之戰。岑彭得令後,便在軍中徵求敢攻浮橋的人;並講明頭功有大賞,激勵士兵奮戰。偏將魯奇應募而前,用火燒浮橋。風怒火盛,岑彭當即率軍順風而進,所向無前,使蜀兵淹死數千人,大獲全勝。

【所向無前】成語接龍:

所向無前→前古未有→有死無二→二豎爲虐→虐老獸心→心甘情原→原形畢露→露面拋頭→頭足倒置→置水之清→清辭麗句→句比字櫛→櫛沐風雨→雨淋日炙→炙雞漬酒→酒後無德→德隆望尊→尊古卑今→今非昔比→比歲不登→登台拜將→將遇良材→材雄德茂→茂林修竹→竹馬之友→友風子雨→雨鬣霜蹄→蹄閒三尋→尋根究底→底死謾生→生聚教訓→訓格之言→言行信果→果行育德→德薄能鮮→鮮車怒馬→馬面牛頭→頭昏目眩→眩目驚心→心事重重→重望高名→名聞遐邇→邇安遠至→至善至美→美中不足→足衣足食→食生不化→化日光天→天荒地老→老熊當道→道東說西→西風落葉→葉公好龍→龍斷之登→登山涉水→水米無交→交臂相失→失魂落魄→魄消魂散→散馬休牛→牛蹄中魚→魚目間珠→珠流璧轉→轉喉觸諱→諱樹數馬→馬足車塵→塵羹塗飯→飯囊衣架→架肩擊轂→轂擊肩摩→摩礪以須→鬚眉男子→子孝父慈→慈悲爲本→本末源流→流星掣電→電掣星馳→馳志伊吾→吾誰與歸→歸正首丘

澄羽 發表於 2025-4-10 23: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所向無前"的軍事哲學內涵及歷史鏡鑒】

"所向無前"作爲中國古典軍事術語,其深層意蘊遠超字面所指。考【三國志·魏志·鮮卑傳】裴注引【魏書】所載檀石槐事跡,少年英雄"策騎追擊,所向無前"的記載,實爲華夏尚武精神的典型投射。此成語不僅描摹戰場態勢,更蘊含三重軍事哲學要義:

其一,勢如破竹的戰術境界。東漢岑彭荊門之戰堪稱典範,【後漢書】載其"順風而進"時,既善借自然之力(風勢),更善乘心理之勢(敵潰),這種"因勢利導"的智慧,恰合【孫子兵法】"激水之疾,至於漂石者,勢也"的用兵精髓。雲台二十八將中,岑彭以水陸並進見長,其軍事藝術正體現在創造並駕馭這種不可阻擋的"勢"。

其二,忠勇兼備的將帥品格。觀岑彭生平,從堅守棘陽的孤忠,到歸漢後的屢立戰功,其"所向無前"的戰鬥力根源,實爲【吳子】所謂"內修文德,外治武備"的將道修養。光武帝命其全權督戰荊門,正是對其"智信仁勇嚴"五德兼備的認可。

其三,士氣決勝的治軍理念。岑彭懸賞募勇士燒浮橋之舉,暗合【尉繚子】"民之所以戰者,氣也"的兵學原理。魯奇應募而前,恰證明"所向無前"的物質基礎在於激勵士卒"並氣積力"(【孫子·九地篇】語)。

歷史長河中,"所向無前"的軍事傳統演化出豐富變體:三國趙雲長坂坡"東衝西突"展其銳,諸葛亮稱司馬懿"所向無前"言其謀,皆說明此語既可狀猛將之勇,亦可喻統帥之略。然今人運用此語時,當知真正"無前"者,非特武力之強,實爲【六韜】所謂"全勝不鬥"的至高境界。岑彭若僅恃勇力,安能成就"雲台將"的千古令名?此乃成語留給後世最深刻的啟示。
yanqzh 發表於 2025-5-22 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所向無前"的軍事哲學內涵與歷史實踐】

"所向無前"作爲中國古典軍事術語,其深層意蘊遠超字面所指。【說文解字】訓"所"爲"伐木聲",引申爲處所;"向"本義爲北窗,後演變爲方向指向。此成語通過否定詞"無"與方位詞"前"的獨特組合,構建出空間與力量的雙重意象,其軍事哲學價值值得深入探討。

從歷史實踐觀之,岑彭在荊門之戰中的表現堪稱此語的完美詮釋。【後漢書】載其"順風縱火,摧枯拉朽",不僅體現戰術層面的突擊能力,更彰顯"因勢利導"的戰爭智慧。值得注意的是,裴松之注【三國志】引【魏書】記載檀石槐事跡時,特別強調其"策騎追擊"的動態過程,暗示此語包含時空連續性的戰略思維。這與【孫子兵法·九地】"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的論述形成互文。

在語義演變方面,"所向無前"與"所向無敵"存在微妙差異。王念孫【讀書雜誌】指出:"無前者謂行進之不可遏,無敵者謂抗衡之無匹敵。"前者強調突破性,後者側重壓倒性。岑彭火燒浮橋之役,正是通過創造戰術突破口(無前)進而達成戰役優勢(無敵)的典型戰例。

此成語在當代語境中的運用,往往忽略其蘊含的"勢"的哲學。【淮南子·兵略訓】云:"善用兵者,勢如決積水於千仞之溪。"岑彭之勝,不僅在於魯奇奮勇當先,更在於其善借風勢、火勢、水勢,此即"所向無前"的真諦——非蠻勇之進,乃乘勢而爲。這種軍事智慧,對於現代管理學中的"突破口理論"仍具啟示意義。

成語接龍"前古未有"的後續發展,恰可作結:真正的"所向無前",終將開創前所未有的新格局。岑彭助光武定天下的功業,正是對此最生動的歷史註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