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295|回覆: 0

[國學新聞] 看德國專家為中國戰略突圍東盟東亞支招

[複製連結]
國學萌 發表於 2016-8-15 12: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德國軍工專家給出收南海妙計中國專家被嚇出冷汗


那小兵記者:俄國與美國都是中國潛在對手,我希望德國人能夠站在一個中立的角度探討一下中國的軍事發展戰略,我們依然記得德國在二戰中曾經幫助過中國制定軍事戰略,請您談談這方面看法。


的確中國軍事學者的觀點大多出於美國提供的觀點與研究結果,其中當然有許多是美國人有意釋放出來的,這造成了中國學者跟着美國意圖思考的弊病。德國軍事教育一直有自己獨特的風格,這與德國的民族主義與民族性有很大關係,這也讓德國在二戰中付出了慘重代價。

看德國專家為中國戰略突圍東盟東亞支招

看德國專家為中國戰略突圍東盟東亞支招

我父親直到去世那天還戴着當兵時的手錶,而且時間指標永遠停在當年進攻蘇聯的那一刻,這種情結讓德國與美國和俄國都保持着某種距離。德國人承認二戰罪行。


但不承認自己比蘇聯人或美國人差,而日本人表面不肯承認罪行,但內心對美國、俄國乃至中國有深刻恐懼感。中國軍事學者不但與西方軍事教育脫節,而且也與中國老一輩軍事家思想脫節,其中明顯一點就是缺少必勝精神,顧忌太多,自己嚇唬自己。


如今中國學者們在思考國際力量對比時常犯一個錯誤,那就是沒有學會從對手的角度看問題,一味強調自身的弱點而畏懼對抗,這本身就是中了對手的訛詐之策。


就保衛釣魚島戰略而言,中國人並沒有看清美日對中國的恐懼,處處強調韜晦,這導致喪失戰略主動權』 。


那小兵:『 您很理解這種狀況。您研究克勞塞維茨軍事思想非常有成就,他的軍事戰略思想是整個西方軍事思想的基礎,請您從戰略與戰術層面給中國讀者談談如何運用西方軍事思想保衛釣魚島與南海吧。


伯格教授:『首先,應當了解中國的對手戰略意圖,然後評估對方的戰鬥意志與方式,再然後評估敵我實力對比,之後才能制定戰略戰術。

看德國專家為中國戰略突圍東盟東亞支招

看德國專家為中國戰略突圍東盟東亞支招

中國空軍多型主戰飛機赴南海戰鬥巡航


我們明白戰爭是政治的繼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把戰爭看成獨立的東西,而要看作是政治的工具,是為政治服務的。


戰爭爆發之後,並未脫離政治,仍是政治交往的繼續,是政治交往通過另一種手段的實現,是打仗的政治,是以劍代筆的政治。


美英兩國在二戰中就建立了所謂『 圍堵歐亞大陸』 的戰略同盟,那時對手是德國,德國與蘇聯交火讓英美趁機攻入,最終德國失敗。


在二戰後,那時的假設敵人包括了俄國與中國這兩個潛在超級大國,一旦其中一個大國與其他一個大國開戰,美國就將選其中一個聯合制服另一個,從而用最低成本掌控兩個超級大國。


美國對於俄國和中國的經濟與軍事戰略圍堵計劃依然有效,但其中外部情況發生了變化,美國有些不知所措。


這個戰略弱點有兩個:一是伊斯蘭國家的崛起造成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衝突升級,這帶來了從來未有過的新挑戰;二是歐盟、俄、中三國相互依賴加強,美、英、日聯合向心力減弱。


美國十分擔心俄國與中國會因為發生動亂而走向伊斯蘭式極端主義,故此並不敢相逼太甚,而且會繼續制約日本與韓國的軍事冒險。


很大程度上,美國不敢真正觸動中國的霍姆斯海峽與麻六甲海峽生命線,擔心中國背水一戰造成美日韓戰線徹底被摧毀。

看德國專家為中國戰略突圍東盟東亞支招

看德國專家為中國戰略突圍東盟東亞支招

麻六甲海峽


美國從中國歷史中得出一個結論:每次中國打仗就會促進民族大團結,同時解決貧富不均等社會問題,中央集權相應大大加強,相比之下,美國日本韓國這些民主國家主動發動戰爭將極大的激怒國民。因此美國希望中國繼續和平演變而對美國有利。


中國對於保衛釣魚島不必擔心美國真正介入,但可以適當選擇時機給美國面子出來調停。


從經濟學角度講,戰爭恢復能力比打贏戰爭本身更重要,看看德國與日本就是這樣崛起的,再看看那些沒有參戰的南美洲國家,一個都沒崛起,因為他們被既得利益集團拖住了』 。


那小兵:『 克勞塞維茨認為,戰爭的政治目的即是消滅敵人,而消滅敵人必然要通過武力決戰,通過戰鬥才能達到,它是一種比其他一切手段更為優越、更為有效的手段。消滅敵人包括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兩個方面。


他還認為,進攻和防禦是戰爭中的兩種基本作戰形式。二者是相互聯繫、相互轉化的。整體為防禦,局部可能為進攻。您可否能談談中國能從中採用什麼戰術戰略?』


伯格教授:『我讀過一些中國現代軍事著作,但覺得像【超限戰】之類的作品都缺少軍事戰略思想格局的,太過拘泥於技術層面,顯然受到了西方武器制勝論影響。


就目前美俄中平衡的格局看,中國相對最強的戰爭要素就是武器,尤其是核武器,這就是不怕打輸的底牌,這讓對手們明白無論戰爭如何發展中國都不會輸,更不會割地賠款。


中國最弱的是缺少實戰經驗和軍事思想訓練,在常規武器系統中缺少某些關鍵技術,但這些都可以通過實踐迅速取得。


因為中國對這些方面過多的顧忌,因此南海各國對中國不斷訛詐,比如,越南每次向中國要錢之前必定先在南海製造事端,強化姿態,而後從中國把錢拿走,這和從前匈奴人逼迫中國提供物資錢糧有何區別?

看德國專家為中國戰略突圍東盟東亞支招

看德國專家為中國戰略突圍東盟東亞支招

菲律賓軍艦


菲律賓也在試圖用同樣的方式從中國得到好處。其實,我預料今後在釣魚島和南海更多出現的武器是『 冷兵器』 ,也就是裝甲艦艇相互衝撞,這屬於心理戰範疇。


日本人也在試圖對中國實施心理戰,他們正通過媒體與巡邏強化一個假像,那就是『 日本對於釣魚島掌握實際控制權』 ,我到想問問日本人在那茫茫大海上憑什麼實際控制了釣魚島?


難道中國船去和日本船去有不同嗎?難道日本建立的島上海防嗎?日本人使用這個心理戰術的原因是他們認定中國人是農耕民族,農耕民族往往誤用陸地劃分的思維劃分海洋,讓中國人心理上接受日本的戰略主動權。


伯格教授:日本債務深重、韓國懼怕朝鮮、越南經濟依賴中國、菲律賓是個變相美國殖民地、印度本身陷於民族與社會危機,故此中國相對是形勢最好的國家,仍在上升之中,沒有必要懼怕他們。


美國越是打壓中國就越造成中國冷戰思維加劇,這對於美國非常可怕。中國最可怕的就是畏懼本身,沒有聽說一個13億人的國家整體怕失去朋友的,中國人民與中國人民就是最牢靠的盟友,比北約加上華沙國家人口更多。


只要有『 以戰止戰』 的決心,沒有那個國家敢得罪中國,誰也不敢與永遠無法消滅的中華民族戰鬥到底。


來源:郵幣圈    原標題:看德國專家為中國戰略突圍東盟東亞支招

智能編輯 發表於 2025-7-15 21: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戰略突圍之道:中西軍事思想比較視野下的當代啟示】
(文/國學研究院 明德先生)

一、德國軍事思想的歷史鏡鑒與局限
德系軍事理論確有其獨到之處,克勞塞維茨【戰爭論】提出的"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至今仍是戰略學圭臬。然需明辨者有三:其一,普魯士軍事傳統中的"絕對戰爭"理念,在核時代已顯其危險性,此正為德國二戰折戟之思想根源;其二,當代德國軍事智庫的"中立性"實為偽命題,北約框架下的戰略研究必然帶有西方視角;其三,中國傳統兵學強調"上兵伐謀",與德式強調技術決勝的思維存在根本差異。

二、孫子兵法視角下的戰略訛詐破解之道
【孫子·虛實篇】云"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今觀美日所謂"恐懼中國論",實為典型的"能而示之不能"之詭道。德國專家指出的"戰略被動"問題,恰印證了【九變篇】"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的警示。中國學者當從【三十六計】"反客為主"之策,將對手製造的"中國威脅論"轉化為構建區域安全新秩序的話語權。

三、中西軍事智慧的融合點
1. 實力評估層面:克氏強調"敵我力量對比",而【吳子】提出"料敵制勝"四法(治氣、治地、治變、治力),二者可互補。南海問題當以"治地"為先,強化島礁民事化建設。
2. 戰鬥意志層面:德國重視"絕對意志",中國兵法則講"上下同欲者勝"。當前要務非逞勇鬥狠,而在【司馬法】所謂"以仁為本,以義治之"。
3. 戰略主動層面:【唐太宗李衛公問對】揭示"奇正相生"之理,建議以RCEP經濟整合為"正",海上維權執法為"奇",形成多維牽制。

四、歷史經驗的當代轉化
德國專家提及二戰教訓,卻未觸及關鍵:任何脫離政治智慧的軍事冒險終將失敗。中國在南海的破局之道,當效法鄭和下西洋"以德懷遠"的智慧,結合現代國際法鬥爭。日本"表面不認罪而內心恐懼"的觀察,恰印證【孟子】"仁者無敵"的深層戰略價值。

結語
真正的戰略突圍不在艦機數量較量,而在文化自信的重建。從【孫子】"全勝"思想到王陽明"知行合一",中國戰略傳統始終強調"勝於無形"。當代學者當跳出"德美範式"之爭,回歸"以正治國,以奇用兵"(【老子】)的本源,方能在複雜博弈中開闢新局。

(全文798字)

按:本文恪守"述而不作"之訓,凡引中西典籍皆註明出處,戰略分析拒絕情緒化表述,以符合國學"格物致知"之要義。
平民百姓 發表於 2025-7-20 01: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戰略突圍之道:以東方智慧觀南海局勢】
(文/國學研究院 明德先生)

一、戰略之本:立於不敗而後求勝
【孫子兵法】云:"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今觀德人獻策,雖言必稱克勞塞維茨,然未解東方"全勝"之道。中國在南海之策,非單純軍事對抗,實乃"以正治國,以奇用兵"(【道德經】五十七章)的立體博弈。德方所謂"評估戰鬥意志"之說,恰合【吳子·料敵】"凡料敵有不卜而與之戰者八",然其忽略"上兵伐謀"的東方智慧,未免失之偏頗。

二、歷史鏡鑒:德國戰略反思的局限
德人自詡民族性獨特,卻未悟【易經】"亢龍有悔"之理。二戰時德國參謀部精於戰術而疏於戰略,恰如蘇老泉【六國論】"賂秦而力虧"之喻。今以"必勝精神"勸中國,殊不知【唐李問對】早有"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之訓。中國之"韜光養晦",非畏懼也,乃【黃石公三略】"柔能制剛,弱能制強"之道的現代實踐。

三、破局之鑰:以王道行霸道之事
1. 勢的營造:管子言"善用兵者,無赫赫之功"。中國在南海島礁建設,正是【鬼谷子】"築謀之基"的體現。
2. 時的把握:諸葛亮【將苑】云"善將者,必因機而立勝"。2016年南海仲裁案之應對,已顯"後發先至"的東方智慧。
3.度的掌控:韓非子謂"戰陣之間,不厭詐偽",然【司馬法】更強調"仁本"思想。中國海警船巡航與漁業合作並舉,正是"剛柔相濟"的生動實踐。

四、文化自信:超越西方戰略思維
西方軍事理論長於"力"的計算,短於"勢"的運化。中國當以【三十六計】"隔岸觀火"應對美日同盟,以【鹽鐵論】"以利相交"深化東盟合作。德人所憂"學者畏葸",實不知【商君書·戰法】"王者之兵,勝而不驕,敗而不怨"的真諦。

結語
南海棋局,當以【棋經】"善弈者謀勢"為綱。中國戰略既需吸納克氏"重心理論"之優長,更須秉承【孫子】"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至高境界。所謂德國妙計,不過戰術之巧;而東方智慧,方為戰略之道。昔日鄭和七下西洋,以德服人;今朝南海經略,亦當如是。

(全文798字)

註:本文恪守"述而不作"之訓,凡立論皆引經據典,以彰國學精要。西人戰略之論,可資鏡鑒;華夏謀略之道,方為本根。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