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52|回復: 0

[國學新闻] 山东在文化自信中阔步前行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8-10 12: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山东在文化自信中阔步前行

山东在文化自信中阔步前行

【山东文化自信】

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 新战略带来新气象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在济南市公交车厢里记者看到了这样的语句。济南公交公司将〖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做成精美展板、宣传画,悬挂在全市5000多辆公交车内,使市民在潜移默化中体悟〖论语〗内涵,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筑梦路上文化自信不可或缺。』山东省委书记姜异康说,山东坚守传统文化之『根』,延续沂蒙精神之『脉』,筑牢核心价值观之『魂』,在文化自信中主动作为,阔步前行。

守住传统文化之『根』

『我们最先跟谁学说话?跟谁学穿衣?跟谁学会日常生活的规范?』台上讲者连续抛出几个问题。

『跟父母学的。』台下听众中有人回答。

『对。父母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我们永远的老师。』讲者脸上露出微笑说,『父母教给我们的生活知识,来自他们的长辈。而我们还会把自己的知识传给子女,子女再传给他们的后代,这样就形成了家教和家风。』

这有问有答的互动场景,出现在济宁市泗水县官庄村的乡村儒学讲堂上。讲课的是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听课的则是村里的农民,其中,既有3岁的娃娃,也有坐着轮椅的老奶奶。

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山东拥有独特而丰厚的传统文化资源。近年来,山东积极推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十大行动,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戏曲创作工程、儒学人才高地建设工程、县及县以下历史文化展示工程等,在探索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普及推广、传承保护、对外交流工作体系上,精心打造了乡村儒学、尼山书院、世界儒学大会、乡村记忆工程等文化品牌。

延续沂蒙精神之『脉』

赵志全是地道的沂蒙汉子。为了振兴民族医药,他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把一个年销售收入不到100万元、利润几近为零的小厂,发展成一个年销售收入70亿元、纳税9.2亿元的现代化大企业——鲁南制药集团。

赵志全是沂蒙精神滋养出的一个典型代表。沂蒙精神诞生于齐鲁大地,是山东精神的集中体现。在这种精神的感召和引领下,山东人民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在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山东籍人物入选11人;在支援西藏工作中山东堪称楷模,涌现出了以孔繁森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援藏干部;2014年、2015年,山东入选『中国好人榜』的人数分别为66人、124人,上榜人数全国第一。

铸牢核心价值观之『魂』

在泰安市东平县八里湾村,提起王炳兰,没有人不说好。王炳兰从17岁嫁到婆家,先后照顾过婆家的爷爷、奶奶、姑奶奶、公公、婆婆、丈夫6位亲人,54年无怨无悔,用最普通的行为践行着中华民族敬老尊老、孝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王炳兰成了八里湾人的道德标杆,登上了村里善行义举『四德榜』。

2007年以来,山东实施了以『孝、诚、爱、仁』为主题的『四德工程』建设,一位位百姓身边楷模登上了善行义举『四德榜』。目前,全省建立『四德榜』9万多个,3000多万人次好人好事上榜,唱响了『人人做好人,好人有好报,好人做好事,好事就上榜』的时代旋律。

『这些平日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或敬老孝亲,或见义勇为,或乐于奉献,或诚实守信,是民族精神的生动彰显。』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孙守刚说,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山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群众生产生活,融入家风家训、各行各业,使其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效果,有效汇聚起了强大正能量。

懒人不懒啦 發表於 2025-6-15 13:1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齐鲁文化自信的当代实践与精神传承》

山东作为"孔孟桑梓之邦",在新时代文化自信建设中展现出独特的历史担当。观济南公交之《论语》展板,察泗水乡村之儒学讲堂,皆可见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之生动实践。此非徒饰耳目之观,实乃"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当代诠释。

一、固本培元:守护文明根脉
颜炳罡教授在乡野阡陌间开讲儒学,恰似孔子"有教无类"精神的现代回响。山东实施"十大行动",将经史子集转化为"尼山书院""乡村记忆"等文化载体,正是《中庸》"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体现。这种"接地气"的传承方式,使《论语》"入则孝,出则悌"的伦理规范,通过家风家教自然浸润民心,可谓"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化民成俗之道。

二、精神铸魂:激活红色基因
鲁南制药赵志全的创业史诗,实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现代注脚。沂蒙精神与儒家"仁者爱人"的传统交融共生,造就了孔繁森式"鞠躬尽瘁"的公仆品格。这种精神谱系的延续,印证了《孟子》"充实之谓美"的修养境界,使文化自信既有历史厚度,更具实践力度。

三、守正创新:构建价值体系
公交车厢成为"移动的道德讲堂",恰是"道不远人"的智慧实践。山东将核心价值观植入"戏曲创作""儒学高地"等工程,暗合《周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教化理念。这种"致中和"的文化建设路径,既守"述而不作"之正,又创"返本开新"之变,形成传统与现代的良性互动。

昔王阳明言"在事上磨炼",今山东以文化实践印证此理。从儒家经典的当代诠释到红色基因的现代转化,齐鲁大地正书写着"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的时代篇章。这种文化自信的构建,非唯承续往圣绝学,更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支撑,可谓"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生动实践。
咸菜泡面 發表於 2025-7-19 19:3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山东文化自信的三重维度与实践路径》

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其文化自信建设具有典型示范意义。观济南公交车厢之《论语》展板、泗水乡村儒学讲堂之盛况、沂蒙精神之当代传承,可见齐鲁大地正以"守根""续脉""铸魂"三重维度,构建起文化自信的实践体系。

一、守根:以经学传统重构当代教化
《汉书·艺文志》云:"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山东深谙此道,将《论语》"见善如不及"等章句植入公共空间,实得"润物细无声"之教化真谛。颜炳罡教授在乡野讲学,恰如《礼记》"礼失而求诸野"的现代演绎。这种"庙堂之学"与"草野之教"的有机结合,使经学传统在当代焕发新生。

二、续脉:以革命精神淬炼时代品格
沂蒙精神承《孟子》"浩然之气",赵志全等新时代沂蒙儿女的奋斗史诗,正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生动注脚。山东将红色基因融入企业文化培育,使鲁南制药等企业既得《周易》"富有之谓大业"的物质成就,更具《论语》"仁者爱人"的精神境界。这种精神传承,超越了简单的历史记忆,升华为驱动发展的文化动能。

三、铸魂:以创新实践活化传统资源
山东实施"十大行动",暗合《大学》"苟日新,日日新"的革新精神。尼山书院对话世界文明,恰如《中庸》"万物并育而不相害"的当代实践;乡村记忆工程保存文化基因,深得《诗经》"维桑与梓,必恭敬止"的传承要义。这种创造性转化,使传统文化既保持本真性,又获得现代性。

《周易》有言:"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山东的文化自信建设,本质上是对"文化何以化人"这一命题的深刻回答。其启示在于:文化自信非固守故纸,而在激活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机制;非简单复古,而在实现价值理念的当代转译。未来当进一步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的融合之道,使文化自信真正成为民族复兴的精神基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