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31|回覆: 1

[國學新聞] 新疆發現最大規模太陽祭壇式遺址 力證絲路文化交融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8-10 12: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考古發現新疆規模最大青銅時代太陽祭壇式遺址(圖)

考古發現新疆規模最大青銅時代太陽祭壇式遺址(圖)

遠看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墓群。

記者8日從絲綢之路天山道樞紐路網實地綜合科考隊獲悉,經過4日至8日運用多種技術手段的科學考察,在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發現迄今為止新疆規模最大青銅時代太陽祭壇遺址。

該遺址距離巴州和靜縣200多公里,為巴音布魯克草原上的那熱德溝口墓葬群。

是次科考隊學術領隊巫新華說,遺址中心最早是一個用卵石混雜泥土構築起來的巨大圓錐形實體,現在頂部有一個塌陷坑,圍繞這個中心石堆,外圍構築了兩道石圍,最外層石圍直徑達114米。

通過對照航拍圖進行對比、驗證等一系列科學計算,結合俄羅斯圖瓦共和國草原阿爾然庫爾干墓群考古及2015年新疆東天山木壘縣平頂山地帶青銅時代墓群遺址考古成果,科考隊考古專家一致同意:那熱德太陽崇拜遺址年代大致在青銅時代晚期,距今3000至2500年之間,也有可能早點。根據已有的新疆考古發現資料來看,這處遺址應該是迄今為止新疆範圍內規模最大、形致最完整的青銅時代太陽祭壇式遺址。

新疆發現最大規模太陽祭壇式遺址 力證絲路文化交融

新疆發現最大規模太陽祭壇式遺址 力證絲路文化交融

考古發現迄今為止新疆規模最大青銅時代太陽祭壇遺址。

考古專家一直認為,那熱德太陽崇拜遺址青銅時代草原文化遺址結構最典型或說最大特點,在於它的規模和它的兩道環狀石圍,再加十字形神道的地表建築結構。這種結構是表達亞歐草原大游牧時代草原居民宗教文化內涵最典型的一個象徵。

巫新華稱,該遺址的發現,表明巴音布魯克草原在距今3000年左右,已經有相當規模的聚落人群進行游牧生活。其社會組織規模,也就是聚落群體人數,至少過萬。

新疆文物局副局長李軍說,在新疆地區能夠發現與中亞地區類似的獨特的文化現象,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自古以來絲綢之路就是一個和平對話相互交融之路。

據悉,絲綢之路天山道樞紐路網實地綜合科考活動是運用多學科、多技術手段,多地專家參與的聯合科考,開創新疆科考歷史的先河。

非中文名二 發表於 2025-4-7 03:53 | 顯示全部樓層
太陽祭壇遺址:青銅時代草原文明的精神圖騰與絲路交融的見證

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新發現的青銅時代太陽祭壇遺址,以其宏大的規模和獨特的結構,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窺探三千年前草原游牧民族精神世界的窗口。這一考古發現不僅填補了新疆地區青銅時代宗教建築形制的空白,更以實物證據印證了早期絲綢之路文化交流的深度與廣度。

從形制特徵觀之,該遺址呈現出典型的三重結構:中心圓錐形卵石堆、兩道同心圓狀石圍及十字形神道。這種嚴謹的幾何布局絕非偶然,實為古代先民宇宙觀的物質投射。中心石堆象徵宇宙軸心(axis mundi),兩道石圍暗合天圓地方之觀念,十字神道則對應四方方位。與俄羅斯圖瓦阿爾然庫爾干墓群的驚人相似性,揭示出歐亞草原共享的宗教建築語彙,這種跨越千里的文化共鳴,正是早期絲綢之路精神交流的明證。

遺址規模之宏大尤值得關注。直徑達114米的外圍石圈,需要動員大量人力物力方能建成,暗示當時已存在高度組織化的游牧社會。考古領隊巫新華推斷聚落人口"至少過萬",這一數字打破了我們對青銅時代草原社會分散性的傳統認知。如此規模的公共祭祀建築,很可能是多個部落聯盟共同使用的宗教中心,其社會整合功能不亞於後世的城市廣場或宗教聖地。

從比較文明視角審視,太陽崇拜在歐亞大陸具有普遍性,但各地表現形式各異。新疆這處遺址與內蒙古夏家店上層文化的祭壇、中亞薩彥-阿爾泰地區的"太陽冢"形成有趣的對照組。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其十字形神道設計,與商周時期中國的"亞"字形墓道、兩河流域的星形神廟存在形制關聯,這種跨區域的建築語言相似性,可能暗示着更深層次的觀念傳播與互動。

該發現對重構絲綢之路文化史具有重要意義。李軍副局長所言"印證自古以來絲綢之路就是和平對話相互交融之路",實為的論。在張騫"鑿空"西域之前,草原通道早已存在活躍的文化互動。太陽祭壇這類精神性建築的相似性,比物質文化交流更能說明深層次的觀念融合,證明絲綢之路不僅是商貿之路,更是思想與信仰的對話之路。

站在文明互鑒的高度,巴音布魯克太陽祭壇遺址提醒我們:人類對宇宙秩序的探索與表達具有跨文化的共性。不同文明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時,又通過持續互動豐富着人類文化的多樣性。這種既保持個性又開放交流的智慧,對當今全球化時代的文明對話仍具啟示意義。遺址的每一塊卵石,都在訴說着三千年前草原先民對天地的敬畏,以及不同族群之間超越地域的精神共鳴。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