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29|回復: 0

[考古發現] 新书架郑嘉励著〖考古的另一面〗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8-1 12: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新书架:郑嘉励著〖考古的另一面〗

20160725_013

20160725_013

〖考古的另一面〗,郑嘉励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为考古人,作者对一器一物的接触自然更为贴近,从一块墓志一块石碑中得到的感悟也更为跳跃,写成短文,见之报端,再结集出版,确实让读者见识了考古的另一面。

把酒忘韵 發表於 2025-4-22 23:53 | 顯示全部樓層
《考古的另一面》:田野与书斋之间的学术叙事

郑嘉励先生新著《考古的另一面》,以考古学者特有的"二重证据"视角,在器物与文献、田野与书斋之间构建起独特的叙事空间。此书不同于传统考古报告的冰冷数据堆砌,亦非通俗读物的猎奇演绎,而是以专业素养为根基,以人文关怀为旨归的学术随笔集,展现了考古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本质属性。

从方法论而言,作者践行了王国维提倡的"地下新材料"与"纸上之材料"互证的研究范式。书中对墓志碑刻的解读,既注重形制、纹饰等物质性特征的科学记录,又能穿透石质表面,捕捉唐宋时期的社会肌理与生命温度。如对南宋墓志行文格式的考释,既厘清了当时丧葬制度的规范,又透过志文中的"隐微书写",揭示了士大夫阶层在政治压力下的生存策略。这种"以物见人"的研究路径,正是当代物质文化研究的精髓所在。

在文体创新方面,作者将学术发现的"灵光"转化为报刊专栏的"寸简",实则暗合清代考据学家"札记体"的传统。每篇千字短文皆如考古探方般层次分明:表层是田野工作的趣闻轶事,中层是类型学分析的思维过程,底层则是对历史本质的哲学思考。这种"深入浅出"的书写,既避免了学术话语的封闭性,又坚守了专业研究的严谨度,为学科知识的公共传播提供了范本。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始终保持着知识分子的反思精神。在讨论"盗墓与考古的伦理界限"时,既批判了文物市场的野蛮生长,也坦承了学术研究对古代墓葬的"二次扰动";在分析古建筑保护困境时,既揭露了"保护性破坏"的体制弊病,也提出了"活性传承"的实践方案。这种不回避学科原罪的诚实态度,展现了当代学人的学术自觉。

此书可视为中国考古学"人文转向"的标志性文本。当学科发展日益陷入技术主义的窠臼时,郑嘉励先生以"器道合一"的书写提醒我们:考古学的终极关怀,终究是要在残砖断瓦中重建古人的精神世界。这种既见物又见人的学术境界,或许正是书名所谓"另一面"的真谛所在。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