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31|回復: 0

[书法培训班] 左腕如山不可摇费新我及其书法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6-13 18: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20151026_001

20151026_001

图为费新我行书〖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

20151026_002

20151026_002

图为其行书〖集华山碑字〗。

历代以左笔作书法者恒有之,而以左笔书法名世者不多见,自宋以来有陆元长、郑元佑、高凤翰诸家,但声名远播海内外者,费新我(1903年—1992年)最为突出。

费新我生前身后备受关注,是左笔书法家在国内外影响最大的一位。他的书法受到了从国家领导人到普通书法爱好者、从国外政要到文化学者的好评,从在世到去世后,直到今天仍有大规模的纪念活动,这在以左笔书法出名的书家中是绝无仅有的,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费新我有着多方面的才艺,经历了不同寻常的人生境遇,具有几分传奇色彩。他文武双全,早年便在美术教育、美术创作中成绩斐然,甚至武术也在苏州等地颇具名气,于太极拳、浑元一气功等皆有造诣。费新我才能艺事本于天赋而成于功力,勤于著述而不计名利。他曾出版过十几种书画著述,仅〖怎样画铅笔画〗便曾再版14次、发行50多万册。至中年右腕残废后,命运将他从一个已经卓有成就的专业画家拉回到艺术人生的起跑线上,在56岁到90岁的后半生,他以顽强的毅力从头开始,在人生的沉浮中,以自己的生命历程诠释了『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传统精神,晚年还在开新识、思变法,誉满中外却谦卑自牧。

人品与书品的统一,使费新我生前身后备受尊重,也为传统书法『德成而上』的价值观作了很好的注脚,影响绵远。费新我的谦虚好学、真诚待人,文武双全又乐于助人等优秀品德不但在江、浙、沪极具口碑,且远播北方,故其在世时便为书坛所尊崇。费新我注重以自己的人品、人格魅力来影响社会,其自拟联句『少虑虚羸偏得寿,老希淡泊忽成名』,可谓语重心长。他的许多学生在其去世20年后仍然不忘师教、师德、师恩,为其操办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固然是学生高尚道德品格的表现,同时也是其重人品、重艺德对后人教育的结果。即便是对一般书法爱好者,费新我也是一视同仁。当年,北京有一个右手残疾的青年曾写信向费新我求助,他不但悉心帮助这个素不相识的年轻人,还利用到北京的机会专门看望、鼓励这个年轻人,甚至将这位残疾青年收为弟子。

费新我个人左笔书法风格的塑造,充分展现出左臂生理机能下的特殊书法审美,以及他在自强、自信人生艺途中形成的奇气坌涌、傲岸不群的艺术境界。费新我左笔书法的独特风格,既有清人高凤翰左笔书法的生拙劲拗,又多了一份精致雅训,但左笔的奇气依然明晰而引人注目,创造了一种张力四溢的独特美感,有一种令人读之怦然心动的感受。山西临汾曾编著出版了民国时期书法家陈凤标的书法集。陈凤标是书画家董寿平的舅舅,1952年在苏州去世。这是一个右手、左手都写得很精到的书法家,但其左手所书如果不是在落款中标出左笔,我们几乎看不出与右手所书在风格、技法上的差异,这反而使人忽略了其左笔书法的成就。费新我的左笔书法与通常所习见的右笔书法在用笔、结字、形体、字势等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产生了一种熟悉而又生峭的阅读效果,使人们在产生审美联想时对其『左笔』的创作能力产生由衷的赞叹。

新时期的书法热促进了汉字书法广泛的社会影响,使国内到海外、高层领导到普通群众都在关注书法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国家实力包括文化软实力的日益强大。费新我及其书法在海内外影响的日渐扩大,也得益于这种时代背景。费新我生前在日本、新加坡等地的展览与讲学,使其在当代书坛的地位得以逐步提升,国家政要乃至国外政要对其的关注,国外学者将其与林散之、沙孟海等相提并论都与之相关,也对中国书法的走向世界、中外文化的交流起到更加积极的作用。今天,中国文化在国际交流中的话语权逐渐增强、在世界多元文化融汇中的份额逐渐增加,这有赖于国家经济实力的强大,也有赖于一个个文化之星在国际文化星空中的闪耀,费新我便是中国书法在国际艺林中的一个艺术亮点。

当年启功赠诗给费新我曰:『浪漫天真郑板桥,新翁继响笔萧萧。天惊石破西园后,左腕如山不可摇。』左笔书法的特殊性,奠定了费新我在当代书坛的地位,他与时代的杰出艺术家一起被载入了史册。

邹角旭 發表於 2025-7-19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左腕如山:论费新我左笔书法的精神境界与艺术突破

费新我先生左笔书法之成就,非仅止于技法层面之突破,实乃中国书法史上一场关乎生命意志与艺术精神的伟大实践。观其"左腕如山不可摇"之气象,当从三个维度深入剖析:生理限制与艺术自由之辩证、传统根基与个性表达之调和、人格修养与书法境界之统一。

左笔作书,首在克服生理之碍。右腕既废,传统笔法程式尽失,此诚大不幸。然费老却于此绝境中开辟新途,将左腕生理限制转化为艺术优势。左腕运笔,天然生涩,反得"屋漏痕"之妙;行笔逆势,自然顿挫,反见"折钗股"之力。其线条如老藤盘曲,似屈铁蜿蜒,非刻意求之,实乃左腕生理特性使然。此正合《书谱》"泯规矩于方圆,遁钩绳之曲直"之境,将限制转化为风格,实为艺术史上罕见之范例。

费老书法根基深厚,早年右笔已臻妙境,于二王、颜鲁公、北碑等皆有所得。左笔之后,非简单复制右笔风貌,而是以传统为基,重构笔法体系。其行书取法何绍基之颤笔而更见苍茫,隶书参华山碑之方峻而益显浑朴。尤可贵者,其书虽变右笔之流畅为左笔之艰涩,却暗合"宁拙毋巧"之古训,于不自觉中复现三代金文之朴茂气息。这种"以左追右,返朴归真"的探索,实为对书法本质的深度叩问。

费老书法最动人处,在于字里行间喷薄而出的生命力量。观其点画,如见其"运臂如刀"之太极功底;味其章法,可想其"浑元一气"之内家修为。其书非唯手上功夫,实乃全身气力之凝聚,更是人格精神之外化。晚年自拟联"少虑虚羸偏得寿,老希淡泊忽成名",道尽其中三昧——以淡泊之心,成雄强之书,此中张力,正是其艺术魅力所在。

回望历代左笔书家,或囿于技法之奇,或止于风格之异,鲜有如费老这般,将生理缺陷转化为艺术特质,将人生逆境升华为精神高度。其书之价值,不仅在于为残疾者树立典范,更在于启示所有书者:艺术之真谛,不在工具之利钝,而在心灵之强弱;不在条件之顺逆,而在精神之存亡。费老左腕如山,山不在高,有气则雄;书不在巧,有格则尊。此等境界,足为后世法。
假魅小虫 發表於 2025-7-26 01:12 | 顯示全部樓層
左腕如山:论费新我左笔书法中的生命境界

费新我先生左笔书法之奇崛,非仅止于技法层面的"左腕如山不可摇",实乃一种生命境界的外化。常人论左笔书,多着眼于"反常合道"之趣,然细观费氏墨迹,其可贵处正在于超越了单纯的形式奇巧,将生理限制转化为艺术优势,创造出一种"逆势成体"的书法美学。

费氏左笔行书,结字往往右高左低,横画多呈左低右高之势,此与右手书写习惯恰好相反。然细究其理,这种"逆势"恰恰暗合古人"欲右先左"的笔法要诀。观其《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行书作品,点画间呈现出一种"拗折争力",线条在看似不平稳中求得动态平衡,恰如太极拳中的"引进落空",将生理限制转化为独特的韵律节奏。这种"以逆为顺"的笔墨语言,非刻意为之,实乃身心合一之自然流露。

费氏书法最动人处,在于其线条中蕴含的生命质感。中年右腕病废后,他选择"从零开始"的勇气,使每一笔划都浸透着"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其线条如老藤盘曲,似断还连,在枯润浓淡间展现出惊人的生命力。这种生命力不是张扬的外露,而是历经磨难后的内敛与沉淀,恰如其自拟联"老希淡泊忽成名"所体现的豁达境界。在《集华山碑字》中,可见他将汉碑的雄浑与行书的流畅熔于一炉,创造出一种既古朴又新颖的审美意象。

费氏左笔书法的文化意义,更在于其对"德艺关系"的当代诠释。传统书学强调"书如其人",费新我以残疾之身臻于艺境,其人品与书品的统一,为"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古训作了生动注解。他对待艺术的真诚与对待他人的仁厚,构成了完整的文化人格。这种人格魅力超越地域,使他的影响力从江南远播北方,甚至跨越国界。

当代书坛常有"为创新而创新"之弊,费新我的艺术实践提示我们:真正的创新源于生命的内在需要。他以左腕作书,不是标新立异的行为艺术,而是命运逼迫下的自我超越。这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创新,反而成就了书法史上独特的审美范式。其艺术历程印证了《周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智慧,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深刻启示。

费新我的左笔书法,是一座由生命苦难铸就的艺术丰碑。在这座丰碑上,我们读到的不仅是一位艺术家的个人成就,更是一个文化传统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他那"左腕如山"的笔墨,已然成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的永恒象征。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