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95|回覆: 3

[政治史學] 人物傳記與重大事件相結合 中國社科院撰【中國通史】問世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5-21 23: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人物傳記與重大事件相結合 中國社科院撰【中國通史】問世

新華社北京5月17日電 (記者白瀛)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撰稿的五卷本【中國通史】,日前由華夏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聯合出版。全書摒棄編年體或章節體,採用人物傳記與重大事件結合的方式,用100個專題敘述了從中國境內的人類起源到晚清的中國歷史,且包含了新近的考古和研究成果。

該書責任編輯杜曉宇17日在京介紹,全書以專題式的綜合體敘述中國歷史,以普及化的方式表述對歷史的解讀,從人物、事件的細節入手,採用人物傳記與重大事件結合的方式,如周公攝政、諸葛亮治蜀、煬帝功過、永樂遷都等,寫出人物身上體現的時代特點以及對歷史的貢獻和影響。

同時,作為『國家2011計劃』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研究成果,該書包括了許多新近的考古和研究成果。如關於武王克商究竟在哪一年這個問題,曾存在着幾十種不同的說法,而該書採用了2000年11月公佈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的成果,即公元前1046年。

雲月港泊 發表於 2016-5-24 21:19 | 顯示全部樓層
延章,我是雲月港泊,我QQ. 565518158
該用戶已被刪除
發表於 2025-4-2 01:33 | 顯示全部樓層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韓皆或 發表於 2025-4-27 07:43 | 顯示全部樓層
【中國通史】新編:人物與事件的史學對話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新纂五卷本【中國通史】,以人物傳記與重大事件相結合的專題體例問世,實為當代史學編纂之創舉。此書突破傳統編年體與章節體之窠臼,擇取百個關鍵歷史節點,自史前文明迨至晚清,融貫考古新證與學術前沿成果,堪稱「國家2011計劃」出土文獻研究之集大成者。

一、體例創新:人物與事件的互文敘事
該書以「綜合體」為綱,將人物置於時代語境中考察。如「周公攝政」篇,非僅述其制禮作樂之功,更透過管蔡之亂與分封制度,揭示周初王權與宗法之張力;「永樂遷都」章,則以朱棣個人抉擇為軸,串聯南北經濟轉移、海洋政策調整等宏觀議題。此種「以人帶事,以事顯時」的筆法,既承續【史記】紀傳體之遺韻,又吸納年鑑學派「問題史學」之精神,使歷史敘述兼具溫度與深度。

二、實證為本:考古成果與文獻互證
書中尤重二重證據法的運用。如武王克商之年,採信夏商周斷代工程碳十四測年結論(前1046年),終結學界數十載爭議;對秦漢簡牘、敦煌文書等新出材料的徵引,更補正傳世文獻之闕。編者在「諸葛亮治蜀」專題中,結合成都老官山漢墓醫簡,重新詮釋其「務農殖穀」政策與蜀漢經濟結構之關聯,足見其「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的嚴謹態度。

三、史觀平衡:宏大敘事與細節張力
該書規避「英雄史觀」與「決定論」之偏頗。論及隋煬帝,既載其開鑿運河、創立進士科之制,亦不諱言征伐高句麗之失,通過洛陽含嘉倉遺址糧儲數據與【貞觀政要】對讀,客觀呈現功過交織的歷史複雜性。此種辯證書寫,恰呼應章學誠「史德」之說,彰顯當代史家「理解之同情」的學術自覺。

【中國通史】以「專精」與「通貫」並重,既為公眾提供具象化的歷史認知框架,亦為學界樹立跨學科研究範式。其出版非止於典籍增補,實乃中國敘事話語體系構建之重要裏程碑。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