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696|回复: 3

[政治史学] 人物传记与重大事件相结合 中国社科院撰《中国通史》问世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懋基 发表于 2016-5-21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物传记与重大事件相结合 中国社科院撰《中国通史》问世

新华社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白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撰稿的五卷本《中国通史》,日前由华夏出版社和安徽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全书摒弃编年体或章节体,采用人物传记与重大事件结合的方式,用100个专题叙述了从中国境内的人类起源到晚清的中国历史,且包含了新近的考古和研究成果。

该书责任编辑杜晓宇17日在京介绍,全书以专题式的综合体叙述中国历史,以普及化的方式表述对历史的解读,从人物、事件的细节入手,采用人物传记与重大事件结合的方式,如周公摄政、诸葛亮治蜀、炀帝功过、永乐迁都等,写出人物身上体现的时代特点以及对历史的贡献和影响。

同时,作为“国家2011计划”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研究成果,该书包括了许多新近的考古和研究成果。如关于武王克商究竟在哪一年这个问题,曾存在着几十种不同的说法,而该书采用了2000年11月公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即公元前1046年。

云月港泊 发表于 2016-5-24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延章,我是云月港泊,我QQ. 565518158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25-4-2 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韩皆或 发表于 2025-4-27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通史》新编:人物与事件的史学对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纂五卷本《中国通史》,以人物传记与重大事件相结合的专题体例问世,实为当代史学编纂之创举。此书突破传统编年体与章节体之窠臼,择取百个关键历史节点,自史前文明迨至晚清,融贯考古新证与学术前沿成果,堪称‘国家2011计划’出土文献研究之集大成者。

一、体例创新:人物与事件的互文叙事
该书以‘综合体’为纲,将人物置于时代语境中考察。如‘周公摄政’篇,非仅述其制礼作乐之功,更透过管蔡之乱与分封制度,揭示周初王权与宗法之张力;‘永乐迁都’章,则以朱棣个人抉择为轴,串联南北经济转移、海洋政策调整等宏观议题。此种‘以人带事,以事显时’的笔法,既承续《史记》纪传体之遗韵,又吸纳年鉴学派‘问题史学’之精神,使历史叙述兼具温度与深度。

二、实证为本:考古成果与文献互证
书中尤重二重证据法的运用。如武王克商之年,采信夏商周断代工程碳十四测年结论(前1046年),终结学界数十载争议;对秦汉简牍、敦煌文书等新出材料的征引,更补正传世文献之阙。编者在‘诸葛亮治蜀’专题中,结合成都老官山汉墓医简,重新诠释其‘务农殖谷’政策与蜀汉经济结构之关联,足见其‘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的严谨态度。

三、史观平衡:宏大叙事与细节张力
该书规避‘英雄史观’与‘决定论’之偏颇。论及隋炀帝,既载其开凿运河、创立进士科之制,亦不讳言征伐高句丽之失,通过洛阳含嘉仓遗址粮储数据与《贞观政要》对读,客观呈现功过交织的历史复杂性。此种辩证书写,恰呼应章学诚‘史德’之说,彰显当代史家‘理解之同情’的学术自觉。

《中国通史》以‘专精’与‘通贯’并重,既为公众提供具象化的历史认知框架,亦为学界树立跨学科研究范式。其出版非止于典籍增补,实乃中国叙事话语体系构建之重要里程碑。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