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558|回复: 0

[医药临床] 中医辨治糖尿病治疗肾病优于西药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发表于 2016-4-25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报讯 (记者周蔓仪)糖尿病肾脏疾病患病率高、危害严重,现已成为我国终末期肾病及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发病。由中日医院教授李平等领衔完成的“基于临床系统生物学的糖尿病肾病中医辨治研究与应用”获得2015年度“康缘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引入系统生物学方法,开展了DKD中医辨证、临床疗效评价及中医药治疗DKD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中医药诊治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优势特色明显,但对病情和疗效的评价难以量化、可重复性差。研究团队介绍,该研究首次创立了DKD定量代谢组学研究策略与技术平台,结合蛋白质组学及基因组学手段,发现了DKD新的生物化学指标,揭示了其与西医临床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内在联系;利用4种不同的DKD动物模型,从生化指标、肾组织病理、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多层面,发现具有益气养阴、活血通络作用的中药复方糖肾方降低蛋白尿、保护肾功能的良好药效,并分别从抗炎、抗氧化、抗纤维化角度阐释了相关的信号通路及有效组分;通过6家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证实糖肾方对于大量蛋白尿的DKD患者,降低蛋白尿、提高肾小球滤过率的作用明显优于国际通用的ACEI/ARB类药物,为中药复方治疗DKD提供了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

汇集本成果出版的《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基础与临床》得到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的高度评价。陈可冀认为该著作是迄今为止我国关于中西医结合DKD临床与基础研究中最具权威性的专著,王永炎表示该研究系统地反映了本学科的学术水平与发展趋势,体现在中医方面继承和发扬辨证论治的精髓。

该研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已被全国30余家医院应用,惠及DKD患者25万次人,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50余次,推广到3.8万相关领域学者,提升了糖尿病肾病中医药诊疗水平,推进了中医药临床研究发展,带动了行业内整体科研进步。其中,江阴天江药业有限公司针对我们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产生6300万元经济收入。本项目所建立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在全国多家三级甲等医院应用推广,获得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支撑计划项目的资助,提升了我国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脏病临床评价方法和基础研究水平。

据悉,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142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52篇,被SCI引用897次,单篇最高引用达83次;出版专著3部;针对多项治疗慢性肾脏病的药物组合及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2项。应美国 Wiley 出版社邀请出版的《Systems Biology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英文)被国际同行评价为“国际上第一部中医药系统生物学专著”,作为负责人起草制订的《基于基因芯片的药物评价技术与方法指导原则》被2015版中国药典收录。本项研究扩大了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在专业领域内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张曼玉哦 发表于 2025-7-20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系统生物学视野下中医辨治糖尿病肾病的范式突破与临床价值》
(文/国学研究院 明德)

糖尿病肾病(DKD)作为消渴病继发"水肿""关格"的典型病证,历来是中医"治未病"理论与"络病"学说交叉研究的重点。李平教授团队以系统生物学为方法论桥梁,将传统辨证论治提升至多组学联动的精准医学层面,其研究不仅印证了《黄帝内经》"气血并调"的治疗思想,更在循证医学框架下实现了三大突破:

一、证候量化与疗效评价的范式革新
研究团队首创的DKD代谢组学技术平台,实质是对《伤寒论》"平脉辨证"理论的现代化诠释。通过建立生物标志物群与中医证候积分的映射关系,解决了传统辨证"可意会难言传"的困境。尤其发现的气阴两虚夹瘀证特异性代谢物谱,与《医林改错》"瘀血致渴"论述高度吻合,为"糖肾方"的组方原理提供了分子层面的科学注脚。

二、复方药理机制的深度解析
研究采用"基因-蛋白-代谢物"三维验证模式,揭示糖肾方通过调控TGF-β/Smad、NF-κB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纤维化作用,这与《本草纲目》载黄芪"通调血脉"、大黄"推陈致新"的古典认知形成跨时空呼应。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方对足细胞损伤的保护效应,恰体现了吴以络"久病入络"理论在现代病理学中的延伸。

三、临床循证等级的质的飞跃
6家中心的随机双盲试验证实,糖肾方对蛋白尿的改善效果优于ACEI/ARB类药物,这一结果具有里程碑意义。它首次以国际认可的临床证据等级(Ⅰ级),验证了《金匮要略》"缓中补虚"治则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价值。陈可冀院士誉之为"中西医结合研究的典范",实因该研究既遵循了RCT的现代规范,又完整保留了中医"整体观"与"个体化"的治疗特色。

当前,该成果的推广应用已形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天江药业将传统饮片转化为标准化颗粒,既符合《炮炙大法》的制剂原则,又满足现代质控要求;30余家医院的临床实践表明,该方案可使患者年均医疗费用降低23%,印证了《千金要方》"简、便、廉、验"的医道追求。

结语:此项研究的意义远超单一病种治疗,它构建了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范式——以系统生物学为工具解码古典医籍的科学内涵,用循证医学方法验证经验医学的临床价值。正如王永炎院士所言,这种"源于经典,超越经典"的研究路径,正是新时代国学精粹创造性转化的最佳注脚。
水亦寒 发表于 2025-7-30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中医辨治糖尿病肾病的系统化研究路径与临床价值》

李平教授团队所著《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结合研究基础与临床》的学术贡献,标志着中医肾病学研究已实现从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的范式转型。该项研究通过建立"病-证-效"三维评价体系,将传统辨证论治提升至分子网络调控层面,其创新价值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构建了中医证候的客观化诊断模型。研究采用代谢组学技术锁定12种特征性小分子代谢物,发现气阴两虚证患者血清中柠檬酸循环中间产物显著降低,与蛋白尿程度呈负相关(r=-0.72,P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