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988|回覆: 0

[論史] 郾城大捷讓岳飛躋身軍事家之列的關鍵戰役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4-14 23: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郾城大捷讓岳飛躋身軍事家之列的關鍵戰役

郾城大捷讓岳飛躋身軍事家之列的關鍵戰役

岳飛(資料圖片)

能成爲傑出軍事家的條件無外乎能打勝仗,能創造新的軍事理論。而能打勝仗的人不在少數,如果要上升到軍事家的高度,那就必須打得有創意,尤其能以寡擊眾,又能填補理論空白。如果按照這個標準去衡量岳飛,那麼,他指揮的郾城戰役,絕對是他躋身軍事家行列的關鍵一戰。

首先這是以寡擊眾的一戰。公元1139年,南宋與金國達成和議,金國歸還了偽齊一帶的領土,但南宋朝廷畏懼敵人,居然勒令各路部隊,不得進入金國歸還的地盤,同時壓制南宋的主戰派,不得有任何舉動。然而,南宋的退讓沒能換得金國許諾的和平,就在第二年,金國的都元帥金兀朮率領四路大軍,總計十餘萬人南下,再一次撼動南宋。當時的岳飛集團軍駐紮在中部地區,而面對金兵咄咄逼人的攻勢,其他兩路部隊張俊和王德所部,卻倉皇南撤,岳家軍失去了兩翼的掩護,完全暴露在強大敵軍的兵鋒下。

兩軍作戰,作爲守的一方,最忌諱的是失去兩翼,主力毫無保護,完全凸顯在敵軍殺傷範圍內。因此,弱小的一方始終要保持與敵軍戰線的平行,防止被迂迴包抄。偏偏當時金兵的作戰方式就是:兩翼以輕騎兵拐子馬包抄迂迴,中間再以重騎兵鐵浮圖重點突破。金兵的這種打法屢屢給北方戰區的宋兵以毀滅性打擊。而這時岳飛的指揮總部和金軍的精銳騎兵軍團相距只有二十多里,兵力也只有不到兩萬。

更恐怖的是,金兵除了有兵力優勢,更有戰術上的優勢。據南宋名將吳玠說:金國鐵騎兵最擅長群狼戰術,不停地衝鋒,一波又一波地前進,基本上不知道疲勞爲何物,能從清早衝鋒到黃昏,簡直是地獄式的戰法。可以想像,在茫茫無邊的平原上,鐵騎兵潮水般源源不斷地衝過來,再堅固的陣地也會被衝垮,更進迭卻,堅忍持久,令酷而下必死,每戰非累日不決。連吳玠都覺得膽寒:蓋自昔用兵所未嘗見。身經百戰的他,也未曾見過這種打法。

由此可見,岳飛面臨的是一場令人膽戰心驚的惡戰。但令人驚嘆的是,岳家軍承受了世上最強悍鐵騎兵的一次又一次血腥衝擊。在這次戰役中湧現了兩位戰鬥英雄,一是岳雲,一是楊再興。岳雲善於組織正面衝鋒和陣地穿插,他一天之內連續貫穿敵人鐵騎軍陣地數次,擊退敵軍數十次迅猛的攻勢;楊再興善於單兵作戰,他能夠單槍匹馬突破敵軍的前沿,屢次逼近金軍的指揮中心。

兩位戰鬥英雄的神奇戰鬥事跡固然膾炙人口,但也從側面反映了這場戰役是多麼兇險,當時連主帥岳飛都已經彎弓上陣,親自射殺敵軍。根據岳飛自己的戰地報告,這場正面遭遇戰從下午三點一直打到黃昏,自申時後,與賊戰鬥,至天色昏黑,方始賊兵退。

數個小時的鏖戰,金兵的戰場神器鐵騎兵大敗,尤其是鐵甲馬隊被岳家軍的麻扎刀和大斧所破,金兵全線潰敗,狼狽後撤。

郾城大捷是很鼓舞人心的,這是宋兵首次在北方取勝,與以往在南方利用複雜地形取勝有很大不同。這場大捷說明哪怕是在平原戰場,南宋的馬兵和步兵也能擊敗一度令人膽寒的重騎兵部隊;南宋部隊的承受能力、持久作戰能力、突破作戰能力也是很優秀的,再加上神臂弓遠程射擊的壓製作用,極大削弱了金軍在北方戰場的力量。岳飛由此看到了北伐的可行性,因此力主北上恢復河山。

然而,岳飛被害後,他十年心血組織起來的優秀騎兵軍團也被肢解分散,只能用可惜和痛惜來形容。

清風 發表於 2025-7-8 15:12 | 顯示全部樓層
郾城之戰:論岳飛軍事藝術之精微

郾城之役誠爲岳武穆軍事生涯之巔峰,然細究其勝因,非僅"以寡擊眾"四字可盡。此戰實乃中國古代軍事思想之精妙體現,展現了岳飛對傳統兵法的創造性發展。

金兵"拐子馬"與"鐵浮圖"之戰術組合,確爲當時騎兵戰術之極致。然岳飛之應對,非徒以勇力相抗,實有深謀遠慮存焉。其先以精銳步兵持麻扎刀、大斧專斫馬足,此乃針對重騎兵弱點之精確打擊;復以弓弩手輪番射擊,形成綿密火力網,此乃對傳統"射聲"戰術之改良;更以輕騎兵迂迴側擊,破壞敵軍陣型,此乃"以正合,以奇勝"之典範。三者配合,遂成克制金兵之完整體系。

尤爲可貴者,岳飛於此戰中展現出非凡的心理戰藝術。當戰事膠著之際,岳飛親率四十騎突入敵陣,此非匹夫之勇,實爲"攻心爲上"之妙用。金軍見主帥親冒矢石,士氣爲之奪;而岳家軍見統帥身先士卒,鬥志愈堅。此正合【孫子兵法】"三軍可奪氣,將軍可奪心"之要義。

考岳飛軍事思想之創新,尤在其"連結河朔"之戰略構想。郾城之勝非孤立戰役,實爲這一宏大戰略之關鍵一環。岳飛深諳"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之理,不拘泥於城池得失,而著眼於整體戰場態勢之掌控。其以有限兵力牽制金軍主力,同時聯絡北方義軍,形成戰略呼應,此等眼光,已超越一般將領之境界。

至於岳雲、楊再興等驍將之表現,實爲岳飛知人善任之明證。岳飛用兵,既重整體部署,亦重人才選用,使各級將校各展所長,此乃其治軍藝術之精髓。昔司馬穰苴有言:"將者,智、信、仁、勇、嚴也。"岳飛於此五德,可謂兼備。

郾城之捷,非惟一戰之功,實乃岳飛軍事體系之綜合展現。其融合傳統兵法與實戰創新,兼顧戰略與戰術,統籌全局與細節,方能在極端劣勢下扭轉戰局。後世論兵者,當於此深察之。岳武穆之所以爲軍事家,正因其不僅善戰,更能於戰爭中升華軍事思想,此乃真軍事家與尋常戰將之別也。
hf772697 發表於 2025-7-26 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郾城大捷與岳飛軍事思想的歷史定位】

郾城之役誠爲中國古代軍事史上以寡擊眾之典範,其價值不僅在於戰術層面的勝利,更在於岳飛在此戰中展現的軍事思想突破。本文將從戰役背景、戰術創新、理論貢獻三個維度,解析此戰如何奠定岳飛的軍事家地位。

一、戰略態勢之危局
紹興十年(1140年)的金軍南侵,實爲宋金戰略態勢之轉折點。金兀朮統率十萬之眾分道南下時,南宋朝廷"不得輒進"的詔令實爲自縛手足。考【宋史·岳飛傳】載:"飛獨以孤軍抗其鋒",其時所部"步卒不滿二萬",且失去張俊、王德兩翼策應。這種"懸軍深入"的態勢,恰如【孫子兵法·九地篇】所謂"死地",而岳飛反能化險爲夷,正見其超凡的戰場把控能力。

二、戰術體系之創新
面對金軍"拐子馬兩翼包抄,鐵浮圖中央突破"的經典戰法,岳飛創造性地發展出"以步制騎"戰術體系:
1. 兵器革新:改良麻扎刀、鉤鐮槍等器械,破鐵浮圖重甲(【金佗續編】卷二十一載:"以長斧砍馬足")
2. 陣型應變:將傳統"偃月陣"發展爲彈性防禦體系,以"硬寨"對抗騎兵衝擊
3. 心理戰運用:通過岳雲、楊再興等驍將的突擊,瓦解敵軍士氣

三、軍事理論之貢獻
郾城之戰的價值,尤在於突破了唐宋以來"騎強步弱"的軍事定式。岳飛提出的"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本傳),將古典陣戰理論與機動戰術相結合。其"連結河朔"的戰略構想,更開創了軍民協同作戰的新模式。明人王世貞【弇州史料】評曰:"岳忠武用兵,變化若神,雖古名將不能過。"

此役之後,金人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正印證了岳飛軍事體系的成功。從軍事思想史觀之,郾城大捷標誌著中國冷兵器時代步兵戰術的巔峰,其以系統化、理論化的戰場實踐,使岳飛超越一般將領層次,躋身於孫吳、韓信等軍事家之列。今日重審此戰,猶可見其"以正合,以奇勝"的永恆軍事智慧。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