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225|回覆: 3

[中醫理論] 王琦:每天只咬兩口饅頭的不飢人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3-15 07:4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下午門診來了一位男士,他體格修長,但卻身材瘦削,皮都深陷在骨頭裏了。他眉目清秀,但卻眼窩深陷,顴骨高聳。總之,就像是一位畫師畫好了一幅人物畫的骨骼,但卻忘了充實和豐滿。像一位風格硬朗的雕塑家拿着刻刀,一筆一筆把人物雕刻成尖削、聳立的模樣。一見到他,我的腦海裏就被『瘦骨嶙峋』這個詞充斥着,想着這個詞真是太貼切了。

    不過吃驚歸吃驚,我還是要過來他的病歷仔細地研究了一下。原來他在半年前偶有一次食多後出現胃脘部脹悶不舒,呃逆,後來就越來越嚴重,每天只要一吃點東西,例如吃兩口饅頭就很脹,吃了好多種助消化的中西藥都沒用,還伴有大便溏稀。去醫院檢查診斷為『反流性胃炎』。這就是簡單的病歷內容。看了病歷後我仍然一頭霧水,病人的症狀、檢查結果在我腦子裏閃來閃去,也沒能理出個頭緒。

    王琦老師卻很耐心地繼續問診:『平時容易口乾嗎?』病人答道:『非常容易,總想喝水。』 王琦老師又問:『有什麼上火的症狀嗎?』病人答道:『上火是經常的,嘴裏的口腔潰瘍就沒斷過,總是起。』

    問到這裏我好像有點明白了,查其舌象,也是舌紅、苔根黃的典型的熱象舌。王琦老師很和藹地和病人說:『沒事了,我知道了。我們努力,讓你長胖些。』問完後王琦老師心裏便已經有了打算,提起筆來在處方紙上寫了起來,藥味很少,只有六味藥。

    處方:防風15克,滑石粉10克,炒梔子10克,炙甘草10克,藿香15克,黃連10克。

    王琦老師是怎麼歸納出病機特點,只有區區六味藥,讓患者從『兩口』饅頭的命運中擺脫出來呢?因為對患者『瘦骨嶙峋』的形象和只吃『兩口饅頭』也不飢餓印象深刻,我在跟診結束後連忙向王琦老師請教,王琦老師非常耐心地給我們講解了一下。

    王琦老師講道,病人雖然有腹脹、納差、便溏等一系列脾虛之證,如果被現有症狀蒙蔽了雙眼,就會妄投補脾益胃之劑,而未及細查便投以滋補可能會適得其反,必須要細細診察不可妄補。通過詢問我們得知病人有口乾、易生口瘡、舌紅苔黃等一系列熱象,證明不是單純脾虛之證,而是脾經蘊熱而致胃不受納,故選用兒科方劑『瀉黃散』加減來瀉脾經蘊熱,熱除後自然就不會腹脹吃不進去飯了。

    兩個月後在門診上我又見到了這位『兩口饅頭君』,這位先生一坐下就非常高興,很興奮地說感謝老師讓他胖了不少,激動地對王琦老師說 :『來找您看之前,我每天都不能吃飯,如果餓了就只能咬兩口小饅頭,然後就吃不進去了,每天很痛苦!現在已經能正常一日三餐,而且能吃到正常飯量的六成了,我已經非常高興了!』王琦老師聽了很欣慰地笑了:『真的啊!太棒了!』

    門診結束後,我卻一直在想着這位『兩口饅頭君』的病歷,通過王琦老師對他的治療讓我感慨良多,能仔細審證求因得知脾熱引起胃不受納為老師辨病之詳,能歸納所有症狀總結核心病機是王琦老師辨病論治思想的集中體現,能根據核心病機選方用藥而不拘泥於古法為王琦老師思路之廣。

    因此,我們一定要多讀經典,多思考,多跟師學習,這樣才能成為一名好醫生。

jz214 發表於 2025-4-5 02:48 | 顯示全部樓層
從"兩口饅頭"到脾胃調和:論瀉黃散在脾經蘊熱證中的妙用

這位患者初診時呈現的"瘦骨嶙峋"之象,實為脾經蘊熱證的典型外在表現。王琦老師慧眼獨具,不被表象所惑,通過四診合參,準確辨識出"脾熱胃弱"這一特殊病機。患者雖見腹脹、納差、便溏等脾虛之象,卻同時伴有口乾、口瘡頻發、舌紅苔黃等熱證,此乃脾經鬱熱、運化失司所致。脾為陰土,喜燥惡濕,然熱邪蘊結中焦,反致胃失和降,出現"兩口饅頭"即脹的奇特症狀。

瀉黃散源自宋代錢乙【小兒藥證直訣】,本為治療小兒脾熱弄舌而設。王琦老師化裁古方,僅取防風、梔子、藿香、甘草四味主藥,佐以黃連、滑石,組成精當的六味方劑。其中防風為君,取其"火郁發之"之意,疏解脾經鬱熱;梔子、黃連為臣,清熱瀉火而不傷脾陽;藿香芳香醒脾,滑石甘淡滲濕,共為佐藥;炙甘草調和諸藥,兼能補中。全方清而不寒,瀉中有補,正合"治熱以寒,溫而行之"之旨。

此案啟示有三:其一,辨證當去偽存真。脾虛與脾熱均可導致納差,然一需補益,一需清瀉,治法迥異。王琦老師通過詳詢口乾、口瘡等細節,識破熱證本質。其二,選方貴在精準。瀉黃散雖為兒科方劑,然藥證相符,故能收奇效。其三,用藥宜精不宜繁。六味藥材各司其職,形成清、疏、滲、和的協同效應,避免雜藥亂投。

患者二月後複診時的欣喜之情,印證了中醫"治病求本"的智慧。王琦老師此案啟示我們:臨證如臨敵,辨證如解謎,唯有洞悉病機本質,方能以簡馭繁,達到四兩撥千斤之效。脾胃為後天之本,其調理之道,不在峻補,而在平衡;不在藥多,而在方精。此乃"治中焦如衡"的至高境界。
jsj9bczf 發表於 2025-4-24 01:58 | 顯示全部樓層
從"兩口饅頭"到重獲生機:論瀉黃散在脾經蘊熱證中的妙用

觀此案患者形銷骨立,日啖兩口饅頭即覺飽脹,初看似屬脾胃虛弱之證。然王琦先生慧眼獨具,察其口乾口瘡、舌紅苔黃等症,斷為脾經蘊熱,投以瀉黃散加減而獲奇效。此案啟示有三:

其一,辨證須察其隱微。患者雖有腹脹、納差、便溏等脾虛表象,然細察其口乾欲飲、口瘡頻發、舌紅苔黃,實為熱象外露。【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脹腹大,皆屬於熱",正與此證相合。王琦先生不囿於表象,深究病機,方得真諦。

其二,用藥貴在精專。瀉黃散出自【小兒藥證直訣】,由防風、藿香、梔子、石膏、甘草組成,本為清瀉脾經伏火而設。本案去石膏之寒,易以滑石之清利,加黃連以助清熱,保留原方瀉火透熱之旨,又兼顧患者便溏之症。六味小方,配伍精當,盡顯"方簡效宏"之妙。

其三,治熱當分虛實。脾經有熱,有虛實之別。此案患者雖形瘦,然熱象明顯,屬本虛標實之證。若妄投補益,必致"閉門留寇"。【醫宗金鑒】有云:"虛不受補,實不可瀉",王琦先生先清其熱,待熱除後再議補益,正合"急則治標"之旨。

回觀此案,患者從日食兩口到重獲飽食之樂,實乃醫者明察秋毫之功。當今臨床常見此類"瘦而不飢"者,多因現代人飲食不節、情志不暢,導致脾失健運,郁而化熱。醫者當以此為鑑,臨證時須四診合參,勿為表象所惑,方能藥到病除。

【內經】有言:"治病必求於本"。王琦先生此案,正是這一古訓的生動詮釋。醫道之妙,存乎一心;方藥之精,在於變通。學者當於此用心體悟,庶幾可登堂入室矣。
賈況奕 發表於 2025-5-1 16:52 | 顯示全部樓層
從"兩口饅頭"到脾胃調和:論瀉黃散在脾經蘊熱證中的運用

觀此案患者,體格修長而瘦削異常,每日僅能進食兩口饅頭,伴胃脘脹悶、呃逆、便溏,初看似屬典型脾虛證候。然王琦先生獨具慧眼,通過詳詢口乾、口瘡等症,察其舌紅苔黃,辨為脾經蘊熱之證,投以瀉黃散加減而獲奇效。此案充分展現了中醫辨證論治之精妙,尤當深入剖析。

細究其病機,患者雖現納差、腹脹、便溏等脾虛之象,然實為"大實有羸狀"之例。【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脾主運化,脾經蘊熱則運化失司,濕熱內蘊,阻滯氣機,故見脘腹脹滿;熱邪上炎則口舌生瘡;熱傷津液則口乾欲飲。此即【醫宗金鑒】所謂"脾熱口甘粘,瀉黃散最靈"之證。王琦先生未囿於表象,而是通過四診合參,洞察病本,實為"見病知源"之典範。

瀉黃散源自【小兒藥證直訣】,由防風、藿香、梔子、石膏、甘草組成,本為治小兒脾熱弄舌而設。本案中王琦先生去石膏之寒涼,易以滑石之淡滲,加黃連以增強清熱之力,既守古方之意,又靈活變通。防風為風藥中之潤劑,能於土中瀉木;藿香芳香化濕,醒脾和胃;梔子、黃連清熱瀉火,導熱下行;滑石利濕清熱;甘草調和諸藥。全方清而不寒,瀉中有散,使脾熱得清而胃氣自和,運化復常而納谷漸增。

此案啟示有三:其一,辨證須詳察明辨,不可見虛即補。【醫學心悟】云:"虛實之要,莫逃乎脈。然有脈證相合者,有脈證相左者,必審其真。"本案若妄投補益,必致"實實"之誤。其二,脾胃病證非獨虛寒,熱證亦不少見。【臨證指南醫案】指出:"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脾熱則升清無權,胃熱則和降失司。其三,用藥貴在精專,六味小方亦可起沉疴,關鍵在於方證相應。

患者二月後複診,體態漸豐,諸症悉減,證明藥已中病。王琦先生此治,既體現了"治病必求於本"的經旨,又展示了"異病同治"的辨證思維。脾熱得清,運化復常,自然納增體壯。此案為臨床診治脾系病證提供了重要思路:面對複雜症狀,當抽絲剝繭,去偽存真,方能藥到病除。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