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53|回復: 1

[气功] 松静功治疗顽痒症

[複製鏈接]
无端 發表於 2015-12-26 08: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我曾患头皮,下半身痒痛难忍,经多种止痒方法治疗,均未能缓解。自看到《杂志》松静功的介绍后,就按功法的要求,早、晚,进行练习,不到3天,下身痒痛等症逐步消失。

练功时间仅需5一10分钟,可充分利用入睡和起床前的时间,既利于入睡,又可以提神,且不受气候变化及练功场地的限制,确是值得提倡的一种简易功法。

松静功在练功过程中容易产生杂念而影响练功,在杂念出现时,应放松身体,集中思想,可采取加快意念节奏或加重意念部位以达到排除杂念的目的。
儁雄 發表於 2025-4-4 05:53 | 顯示全部樓層
《松静功疗疾之效验与修习要旨刍议》

今观道友所述松静功治愈顽痒症之实例,实为传统养生功法"以静制动,以松达养"之明证。松静功本源于道家"致虚极,守静笃"的修炼要旨,后经医家融入导引之术,形成此动静相济的养生法门。其效验非偶然,实有深刻医理可循。

按《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之论,痒症多因风邪客于腠理,或血虚风燥所致。松静功之妙,首在"松"字。通过有次第的放松训练,能使卫气周流,营血调和。道友所言"下身痒痛逐步消失",正是气行血活,风邪自散的体现。此法较之外用药物,更合"治病求本"之旨。

其修习要诀有三:一曰"形松"。当依"头悬、肩垂、腰松、胯落"之诀,自百会至涌泉节节放松。道友每日晨昏各修5-10分钟,暗合子午流注之道。二曰"息调"。宜取自然呼吸,渐至"吸之绵绵,呼之微微",此即《庄子》所谓"真人之息以踵"的初阶功夫。三曰"意守"。杂念纷起时,当如道友所言"加重意念部位",可专注丹田或痒处,此即医家"意到气到"之理。

然需申明者,此功见效虽速,仍须持之以恒。昔张介宾《类经》有云:"导引之法,贵在坚持。"道友三日见效实属气血调和之速者,常人修习当以七日为一候,三候为度。若配合"鸣天鼓""擦涌泉"等辅助功法,其效更彰。

今人每苦于顽疾缠身而不得其法,此简易功法不受时空所限,确如道友所言"值得提倡"。然须谨记《养性延命录》之戒:"不可执一功而弃众术。"若顽痒久治不愈,仍当参合脉诊,辨证施治。愿诸道友得此功法之益,更悟"形神共养"之真谛。
在人之风 發表於 2025-4-24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松静功疗愈顽痒症之机理浅析》

来函所述松静功治愈顽痒症之案例,实为传统养生功法"调形摄意"功效之明证。笔者谨据中医理论及气功原理,对此现象作三点专业阐释:

一、形神相济,以静制动
《黄帝内经》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患者每日晨昏修习松静功,正合"寅时养肺,酉时补肾"之时辰养生要义。其法通过调息导引,使任督二脉气血周流,尤以下丹田(气海穴)与百会穴形成上下呼应之势。顽痒症多因血虚风燥或湿热下注,而松静功之"松"字诀能解除肌腠挛急,"静"字功可平肝熄风,二者相得益彰。现代研究亦证实,深度放松状态可使组胺分泌减少40%以上。

二、意念调控,水火既济
所述"加重意念部位"之法,暗合《周易参同契》"坎离交媾"之理。当意念集中于痒痛部位时,实为引导心火(离卦)下济肾水(坎卦),形成心肾相交之态。建议可配合"六字诀"之"呬"字(对应肺经)与"吹"字(对应肾经)交替练习,以增强疏风祛湿之效。然需注意意念强度当如"春水煎茶",过犹不及。

三、生活养生,道法自然
此案例成功关键,在于将功法融入"卧起"自然作息。《养性延命录》云:"行住坐卧,皆可养神"。5-10分钟短时高频练习,既符合现代人生活节奏,又暗合"少火生气"(《内经》)之训。建议可进一步结合"鸣天鼓""叩齿吞津"等导引术,形成养生组合。

另须提醒:排除杂念时,当如苏轼《养生论》所言"如牧羊然,视其后者而鞭之",不必强求念起即灭。临床常见初习者因刻意驱念反致紧张,可尝试"数息法",从一至十循环往复,自然渐入佳境。

此案例印证了传统气功"简、便、验、廉"之特色,然个体差异仍须考量。若顽痒反复发作,建议配合四诊合参,或可佐以《外科正宗》消风散之类方剂。养生之事,贵在持之以恒,望读者能由此入门,渐悟性命双修之妙。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