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751|回覆: 0

[氣功] 練功防漏氣的我見

[複製鏈接]
文強 發表於 2015-12-26 08: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讀了【】雜誌【謹防練功漏氣】一文,很受啟發,下面談談自己的體會。

人體通過新陳代謝,吐故納新,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在氣功狀態下,機體趨於平衡,多餘的氣體往往會自動排出體外。這就是練功中常常出現矢氣的原因。對此,古人大多主張抑制。如以足跟頂着會陰穴,或以木塞頂肛門等,以防漏氣。近代練功家多主張順其自然。筆者認為,初學者應先順其自然,隨着功夫的加深,逐漸加以抑制。不要以意引向百會,恐濁氣上沖,引起頭昏目眩。

筆者每當練功中出現矢氣,未排前微微提肛抑制,並以意引向命門,吸氣;呼氣時意念引氣沿雙腿內側向下直達湧泉。然後再活動十趾,激發足三陰。三陽經交通脈氣。這樣,既符合氣機清升濁降之規律,又有助於疏通下肢經絡。練功到一定程度,丹田真氣充沛,矢氣自會逐漸減少。

筆者初練站樁功亦有矢氣,當出現矢氣,微微提肛時,自覺有兩股熱流從上而下直達湧泉,足底汗出甚多;這是濁氣自湧泉排出的徵象。筆者下肢經絡打通之後,每練站樁腳汗甚多,多年的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神經性頭痛不藥而愈。這真是『經絡暢通,百病無蹤』。
陳辰 發表於 2025-7-7 05:00 | 顯示全部樓層
【練功防漏氣芻議——兼論氣機升降與經絡疏導之道】

拜讀【謹防練功漏氣】宏文,深感作者抉發精微。今不揣譾陋,謹就氣功修煉中之"漏氣"現象,參酌【黃帝內經】與丹經要旨,略陳管見。

一、氣機升降與矢氣本源
【素問·六微旨大論】云:"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練功時出現矢氣,實乃陽氣萌動、氣機流通之徵。張介賓【類經】注曰:"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初學者氣脈未通,濁陰外泄本屬自然,強加抑制反違"道法自然"之旨。然【黃庭經】強調"閉塞三關握固停",又示人高階修煉當重閉固之道,二者實為修煉次第之別。

二、導引要訣與經絡實證
閣下所述"提肛引氣"之法,暗合【莊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納新"之旨。提肛時足三陰經氣機升騰,引氣下行復與足三陽經相交,正應【靈樞·逆順肥瘦】"手之三陰從胸走手,足之三陽從頭走足"的經氣運行規律。湧泉為腎經井穴,【針灸大成】謂其能"引火歸元",閣下體驗足底排汗即濁陰外泄之驗,與丹家"踵息"之說若合符契。

三、防漏進階與火候把握
【周易參同契】云:"初正則終修,干立未可持。"建議初習者當遵"三調"原則:調息以悠、緩、細、勻為度,調身以松、靜、穩為要,調心以"勿忘勿助"為宗。待丹田氣滿(約百日築基功成),可漸習"搭鵲橋""迴光返照"等閉氣法門。切記【悟真篇】"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之誡,未得真氣充盈而強閉矢氣,恐生"氣壅頭目"之弊。

四、病癒機理與整體觀
閣下所愈諸症,蓋因足太陽膀胱經與督脈貫通所致。【靈樞·經脈】載:"膀胱足太陽之脈……挾脊抵腰中。"站樁時氣貫湧泉,激發少陰腎經與太陽膀胱經表里相合,腰腿諸症自消。此即李時珍【奇經八脈考】"內景隧道,惟返觀者能照察之"的實證。

結語:
練功防漏當循"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之則。初階宜順自然如溪水潺湲,進階當效禹王導洪之功。若能參透【道德經】"虛其心,實其腹"之妙,自可達至【內經】"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的養生至境。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己卯日|黃帝4722年六月十五日酉時| 2025/7/9/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