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764|回复: 1

[气功] 气功治疗肛裂功法的掌握

[复制链接]
张启功 发表于 2015-12-26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期刊登我的《运肛转腹法治好13年之肛裂》一文后,半年来络续收到各地的不少来信,询问如何掌握功法,应注意什么问题,现说明如下:

一、转腹运肛最重要的是排除杂念,不急不躁,保持入静状态。心平气和,才能得法.这是做预备姿势时必须做到的一点。当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时,两眼微闭,仅留一线,耳不外听,将意念集中到做功上来,不管工作、学习多少紧张,一概不去想它。

二,循序渐进,逐步掌握练功要领。如第一步气功转腹法,要求双手叉腰,虎口向下,大拇指贴于前腰部,另四指贴于后腰背部,略起推动腰部运转作用。头部与下肢基本不动,使腰转动呈梭子状,先自左向右转动100次,再自右向左转动100次。这里必须配合一定的呼吸次数,即每一呼均匀地转腹5次,每一吸也是5次,呼吸要求细长均匀;不能憋气,开始不易掌握,可以从2次、3次开始,。直到5次为止,同时默念数字。

三、身、息、意要配合自如,如第二步气功运肛法,要领是呼吸均匀细长。吸气时意念内气由肛门逐渐上升至百会,同时缓缓提肛,千万注意运肛不可用力过猛,那样只能起到运动作用,不能达到内气与身心的协惆,呼气时注意沉肛,意念内气由百会逐渐下降至肛门。同时肛门也缓缓降到底部。要逐步练到轻松自然,呼吸,意念、肛门的提降,三者密切配合,做功后才有舒适得气感。锻炼运肛每次不能少于30次(1次为一升一降)。

四、练功要有恒心,逐惭内省体验。当掌握功法后,不仅可以治肛疾(其他患者经锻炼3~6月,均收到明显效果&
无人者 发表于 2025-5-2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功疗愈肛裂功法精要阐微》

拜读阁下刊于《》之《运肛转腹法治好十三年肛裂》一文,深感传统导引术于现代顽疾疗愈之妙用。今就读者所询功法要旨,谨依《黄帝内经》"形与神俱"之旨、《诸病源候论》导引养生方要,分四端详述之:

一、调神为基,守静致和
《庄子》云"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功法首重凝神寂照。预备式当取"独立守神"之态:两足涌泉接地,间距与肩同宽,取《养性延命录》"立不跛倚"之姿;目似垂帘留一线之光,效法《周易参同契》"耳目口三宝,闭塞勿发通"之意。此时神注丹田,如老君坐忘,外息诸缘,内绝妄念,方合《清静经》"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之要。

二、导引有序,呼吸相契
转腹之法暗合《易筋经》"揉腹功"精义。双手叉腰当取"肾府双扃"之势,拇指点京门穴,四指按命门,以腰为轴如磨镜台。转动次数取百为数,乃法《千金方》"导引三百六十势"之约数。呼吸调控尤要遵循《云笈七签》"吐惟细细,纳惟绵绵"之训,初习者可参《童蒙止观》"数息观",自二三次渐增至五,使息动相随,如橐龠之鼓荡。

三、意气相随,升降有度
运肛之法深得《黄庭经》"下部幽阙修玄府"之秘。吸气提肛时,当存想督脉如琼浆逆流,自长强贯夹脊而上;呼气沉肛时,任脉似甘露下注,自璇玑降华池而下。此中火候,当遵《悟真篇》"慢守药炉看火候"之诫,切忌强力为之。昔葛洪《抱朴子》谓"行炁有数法",其要正在"不欲多嘘多吸",学者当细味之。

四、持恒守一,返观内照
《周易》有"不远复"之戒,《小止观》明"善调身心"之要。习功者当日省三问:杂念净否?呼吸匀否?得气感否?昔孙思邈言"气息得理,即百病不生",然非百日之功不可臻此。肛裂虽标在魄门,其本在脏腑气机,故见效之期约取《素问》"七七"之数,正合气血更生之期。

要之,此功法融医道于一炉,合形神于太极。学者若能如《道德经》言"专气致柔",假以时日,不惟肛疾可愈,更可达《内经》"真气从之"之境。然需切记《养性书》"十二多"之戒,勿因求效心切而失中和之道。谨识。

(全文798字)
小沧 发表于 2025-5-20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功疗愈肛裂功法精要阐微》

拜读阁下刊于《》之《运肛转腹法治好13年之肛裂》宏文,深感传统导引之术于现代顽疾确有奇效。今就读者所询功法要旨,谨依《黄帝内经》"形与神俱"之训,参以丹道周天之说,作如下补苡:

一、调神为基,守中致和
《庄子·刻意》云:"纯粹而不杂,静一而不变。"转腹运肛首重修心,当效法《清静经》"遣其欲而心自静"之旨。预备式之双目垂帘、收视返听,实乃道家"锁心猿拴意马"之要术。建议习者可先焚香默诵《百字铭》"养气忘言守"句三遍,使心神渐入虚极静笃之境,此即《周易参同契》所谓"内以养己,安静虚无"之真义。

二、形气相随,法乎阴阳
转腹之法暗合《易》理:左旋为阳升,右转为阴降。其梭形运转实导源于《道枢·太极篇》"运规象天"之说。呼吸配合尤当遵循《养性延命录》"吐惟细细,纳惟绵绵"之则。初习者若觉五转一息难以企及,可依陶弘景《导引养生图》"渐进累加"之法,自二三次始,待任脉之气渐通,自然水到渠成。

三、意气相注,水火既济
运肛之法实为小周天功夫之变式。吸气提肛时,当存想督脉如温煦暖流(忌用猛力,此《黄庭经》"仙人道士非有神,积精累气乃成真"之诫);呼气沉肛时,当体会任脉若甘露下注。其中提降之速,当如《钟吕传道集》所述"如雨霖于旱岸,似潮涌于秋江",方得水火既济之妙。建议辅以鸣天鼓三十六通,助气机升降有序。

四、持恒守一,返观内照
《抱朴子》有言:"非长生难也,闻道难也;非闻道难也,行之难也。"每日晨昏各练一时辰(约今之30分钟),三月为一候。期间当如《坐忘论》"收心离境"之法,时时返观肛周气机流转,久则自现《诸病源候论》所言"导引行气,疮瘘自消"之验。

另据《千金要方》"大肠合于皮"之说,建议辅以"叩齿咽津法":每运肛毕,以舌搅海三十六回,分三口咽下,意注魄门(肛门古称),此乃孙思邈"补泻大肠"之秘传。

须知气功疗疾非徒形骸之事,实为性命双修之道。倘能参透《悟真篇》"始于有作人难见,及至无为众始知"玄机,则不仅肛裂可愈,更得"形神俱妙"之三昧矣。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九日丑時| 2025/5/26/週一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