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26|回覆: 1

[氣功] 乾坤術

[複製鏈接]
文強 發表於 2015-12-26 01: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乾坤術動靜相兼,練功時內氣儲於丹田部位,更采天地之陰陽,使全身氣血流通、經脈無滯。久練則可使體內正氣充沛,以達到養生保健、益壽延年的目的。功法分靜功與動功兩部分,其中靜功作為基礎功,方法要求與一般站樁和靜坐(平坐與盤坐)相同,故不作具體介紹。現將動功詳述於下,以餉界同道。

預備式:正直站立,閉目養神,氣沉丹田。待心定氣平,左腳向左跨出約半步,使兩腳與肩同寬,自然站立。

一、運轉乾坤:兩手放置兩側,含胸拔背。然後手心向上,十指敞開,從小腹起向上慢慢抬高至鼻尖,雙掌相合,指尖向上,提肛收腹,眼慢慢睜開,將兩手徐徐分開成拉弓式,意念集中於手指。當兩手拉開到過肩時,兩掌心轉向外,並徐徐向兩側推移到手臂完全伸直為止,指尖仍向上,與臂垂直,同時兩腳慢慢下蹲作馬步式:(見圖一)。蹲站1分鐘,慢慢起立,兩手臂仍平伸不變,待站直以一拉以後,右手向左轉,左手向右轉,眼平視,頭及腰部亦隨手的動作作逆時針扭轉(見圖二),然後右手向右還原,左手轉向右前方,頭及腰部回覆原狀,合掌放於胸前,指尖向上,眼微閉,兩手由胸前下壓到小腹,再分手至身體兩側,還原。





二、托天拔地:兩手掌心向下慢慢由體側提起,合掌於胸前,指尖向上,然後徐徐上舉至頭頂部百會穴上方並稍向後仰,兩腳趾抓地,數息後復位,將兩手手指在百會上方交叉後翻掌,手心向上,並徐徐提升至極限(見圖三),同時腳趾抓地,上拔3次後踮起,並作提肛、收腹、吸氣等動作。還原時呼氣,二腳慢慢着地,兩手從頭頂按原姿勢移至胸前,翻掌,掌心向下並移到小腹(見圖四),略停片刻後,還置於身體兩側。
一葉知秋 發表於 2025-3-26 13:28 | 顯示全部樓層
【乾坤術動功闡微】

乾坤術乃陰陽相濟之法,其動功以"運轉乾坤""托天拔地"二式為本,暗合【周易】"剛柔相摩,八卦相盪"之理。習者當知:此術非僅肢體運動,實為導引、吐納、存想三者合一的性命雙修之功。

功法精要
一、運轉乾坤式取象天地交泰。雙掌上托時,當存想"地氣上升";分掌如拉弓,則喻"天門開闢"。馬步下蹲需合"五嶽鎮中"之勢,腰胯松沉如坐高凳,膝不過趾,脊骨中正若懸鐘。扭轉腰脊時,尤須注意"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太極要訣。

二、托天拔地式(按文意補述)暗含"坎離既濟"之機。兩掌上托如擎日月,足跟提起時湧泉穴虛接天陽,下落時足趾抓地引地陰上行。此式呼吸宜配合升降開合:上升吸氣導任脈之氣,下落呼氣通督脈之絡。

修煉要旨
1. 形神合一:外動導引經脈,內守丹田真息。手眼身法步皆需貫注"意在氣先"之旨。
2. 陰陽互濟:動作開合當與自然呼吸相應,升為陽、降為陰,開為陽、合為陰。
3. 循序漸進:初學但求架勢準確,久練方究氣機流轉。每式習練前,需以靜功調息凝神半刻。

此術源自道家導引傳統,經清代丹家改造為動靜相兼之養生法。習者若能持恆修煉,可收"導氣令和,引體令柔"之效,然需謹記"形勞而不倦"的古訓,忌貪功冒進。建議輔以【黃庭經】存想法,其效更彰。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