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529|回复: 1

[气功] 乾坤术

[复制链接]
文强 发表于 2015-12-26 01: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乾坤术动静相兼,练功时内气储于丹田部位,更采天地之阴阳,使全身气血流通、经脉无滞。久练则可使体内正气充沛,以达到养生保健、益寿延年的目的。功法分静功与动功两部分,其中静功作为基础功,方法要求与一般站桩和静坐(平坐与盘坐)相同,故不作具体介绍。现将动功详述于下,以饷界同道。

预备式:正直站立,闭目养神,气沉丹田。待心定气平,左脚向左跨出约半步,使两脚与肩同宽,自然站立。

一、运转乾坤:两手放置两侧,含胸拔背。然后手心向上,十指敞开,从小腹起向上慢慢抬高至鼻尖,双掌相合,指尖向上,提肛收腹,眼慢慢睁开,将两手徐徐分开成拉弓式,意念集中于手指。当两手拉开到过肩时,两掌心转向外,并徐徐向两侧推移到手臂完全伸直为止,指尖仍向上,与臂垂直,同时两脚慢慢下蹲作马步式:(见图一)。蹲站1分钟,慢慢起立,两手臂仍平伸不变,待站直以一拉以后,右手向左转,左手向右转,眼平视,头及腰部亦随手的动作作逆时针扭转(见图二),然后右手向右还原,左手转向右前方,头及腰部回复原状,合掌放于胸前,指尖向上,眼微闭,两手由胸前下压到小腹,再分手至身体两侧,还原。





二、托天拔地:两手掌心向下慢慢由体侧提起,合掌于胸前,指尖向上,然后徐徐上举至头顶部百会穴上方并稍向后仰,两脚趾抓地,数息后复位,将两手手指在百会上方交叉后翻掌,手心向上,并徐徐提升至极限(见图三),同时脚趾抓地,上拔3次后踮起,并作提肛、收腹、吸气等动作。还原时呼气,二脚慢慢着地,两手从头顶按原姿势移至胸前,翻掌,掌心向下并移到小腹(见图四),略停片刻后,还置于身体两侧。
一叶知秋 发表于 2025-3-26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术动功阐微》

乾坤术乃阴阳相济之法,其动功以"运转乾坤""托天拔地"二式为本,暗合《周易》"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之理。习者当知:此术非仅肢体运动,实为导引、吐纳、存想三者合一的性命双修之功。

功法精要
一、运转乾坤式取象天地交泰。双掌上托时,当存想"地气上升";分掌如拉弓,则喻"天门开辟"。马步下蹲需合"五岳镇中"之势,腰胯松沉如坐高凳,膝不过趾,脊骨中正若悬钟。扭转腰脊时,尤须注意"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的太极要诀。

二、托天拔地式(按文意补述)暗含"坎离既济"之机。两掌上托如擎日月,足跟提起时涌泉穴虚接天阳,下落时足趾抓地引地阴上行。此式呼吸宜配合升降开合:上升吸气导任脉之气,下落呼气通督脉之络。

修炼要旨
1. 形神合一:外动导引经脉,内守丹田真息。手眼身法步皆需贯注"意在气先"之旨。
2. 阴阳互济:动作开合当与自然呼吸相应,升为阳、降为阴,开为阳、合为阴。
3. 循序渐进:初学但求架势准确,久练方究气机流转。每式习练前,需以静功调息凝神半刻。

此术源自道家导引传统,经清代丹家改造为动静相兼之养生法。习者若能持恒修炼,可收"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之效,然需谨记"形劳而不倦"的古训,忌贪功冒进。建议辅以《黄庭经》存想法,其效更彰。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