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掼拳,又叫勾拳。是中国散手的一种经常使用的横向曲线型进攻动作。在拳击、泰拳等搏击运动中被经常使用并且非常有效。特点是距离对手较远,动作幅度大,运动路线长,力度较大。可以结合身体高、低姿势,或左右躲闪击打对方腰部以上任何部位。在用于防守反击时,动作有力、爆发力强,属于高击中率、高效实用的拳法动作。 
 动作特点:(左掼拳)以上图为例,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左拳向外(约45度)、向前、向里横掼,臂微曲,拳心向下,力达拳面,右拳护于右腮旁。(右掼拳)充分借助右脚微蹬地的力量,合胯并向左转腰,出拳动作同左掼拳,左拳护腮。右掼拳粒度较大,但进攻路线长,动作幅度大。多用于连击或防守后反击。
 
 动作使用要点:
 
 (1)力从腰发,腰绕纵轴向右转动,左肩前送,左腿内旋,支撑要稳。
 
 (2)做掼拳动作时,以腰带臂,前臂掼拳随转腰合胯同时发出。
 
 (3)力点作用于拳面或者拳眼一侧。
 
 (4)发力时,肘尖微抬,使肩、肘、腕基本成水平。
 
 
 
 
 
 易犯的错误以及纠正方法:
 
 (1)掼拳幅度过大,对方提前防守,使动作无效。
 
 纠正:消除只想用力的心理,严格体会掼拳的运动路线,待动作基本定型后再加大动作力量。
 
 (2)前臂外甩,并且翻肘过早,形成甩拳动作,并且无法充分发力。
 
 纠正:请人帮助,一手拉拳,一手按肘,克服翻肘的错误。
 
 (3)向前探身。
 
 纠正:多体会向右转腰发力的要领,或同伴帮助控制身体前探。
 
 掼拳的用法:
 
 (1)双方对峙时,突然左(右)闪步,以左(右)掼拳抢攻对手头部。
 
 (2)对手右蹬腿进攻中盘时,以左手里挂防守并前进一步,以右掼拳反击其胸部。
 
 (3)对手左横踢腿向中盘进攻时,右手外挂防守后急速前进一步,以左掼拳反攻其头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