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摜拳,又叫勾拳。是中國散手的一種經常使用的橫向曲線型進攻動作。在拳擊、泰拳等搏擊運動中被經常使用並且非常有效。特點是距離對手較遠,動作幅度大,運動路線長,力度較大。可以結合身體高、低姿勢,或左右躲閃擊打對方腰部以上任何部位。在用於防守反擊時,動作有力、爆發力強,屬於高擊中率、高效實用的拳法動作。 
 動作特點:(左摜拳)以上圖為例,上體微向右轉,同時左拳向外(約45度)、向前、向裏橫摜,臂微曲,拳心向下,力達拳面,右拳護於右腮旁。(右摜拳)充分藉助右腳微蹬地的力量,合胯並向左轉腰,出拳動作同左摜拳,左拳護腮。右摜拳粒度較大,但進攻路線長,動作幅度大。多用於連擊或防守後反擊。
 
 動作使用要點:
 
 (1)力從腰發,腰繞縱軸向右轉動,左肩前送,左腿內旋,支撐要穩。
 
 (2)做摜拳動作時,以腰帶臂,前臂摜拳隨轉腰合胯同時發出。
 
 (3)力點作用於拳面或者拳眼一側。
 
 (4)發力時,肘尖微抬,使肩、肘、腕基本成水平。
 
 
 
 
 
 易犯的錯誤以及糾正方法:
 
 (1)摜拳幅度過大,對方提前防守,使動作無效。
 
 糾正:消除只想用力的心理,嚴格體會摜拳的運動路線,待動作基本定型後再加大動作力量。
 
 (2)前臂外甩,並且翻肘過早,形成甩拳動作,並且無法充分發力。
 
 糾正:請人幫助,一手拉拳,一手按肘,克服翻肘的錯誤。
 
 (3)向前探身。
 
 糾正:多體會向右轉腰發力的要領,或同伴幫助控制身體前探。
 
 摜拳的用法:
 
 (1)雙方對峙時,突然左(右)閃步,以左(右)摜拳搶攻對手頭部。
 
 (2)對手右蹬腿進攻中盤時,以左手裏掛防守並前進一步,以右摜拳反擊其胸部。
 
 (3)對手左橫踢腿向中盤進攻時,右手外掛防守後急速前進一步,以左摜拳反攻其頭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