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943|回覆: 2

[功法理論] 八極拳臨敵交手法訣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5-12-19 09: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臨敵交手膽必壯,心神鎮定無雜念。

審勢度時不露相,上陣切忌燥與怯。

敵我間距三尺許,避風背光占地利。

人不犯我自則靜,敵若欲動我先發。

動手出拳肩必聳,兩眼觀肩擇戰機。

抬足發腿胸必仰,掛砸截靠闖進擊。

我自沉穩似處子,出手發勁似龍騰。

頭動帶動周身動,六合三尖並齊行。

雙目圓睜下頜收,項挺齒扣舌抵顎。

步動如雷賽粘隨,身旋如風足似鑽。

三盤連擊超中心,左右相反出後形。

激敵氣憤心旌搖,我猶信步在間庭。

誘敵出勢益交手,穩步進逼擇敵隙。

出現戰機緊咬住,發招切忌逆力行。

出手如同巨炮響,攻擊對手一隙空。

左右翻拽要兇狠,莫忘『補手』謹護身。

擊打意找中上盤,足踏中間意緊隨。

指出疾猛如鷹爪,回手就同賽勾杆。

拳打百步示爲遠,取勝盡在一寸間。

身法靈活無元勢,擰腰坐胯氣貫體。

兩肘抱肋手掩心,進手進首腰足隨。

高手不攔低不架,借力使力順力發。

高則揚其身,雙足抓地根紮實。

低則縮其身,形退意全進發威。

左右來拳我不理,自走中線奔胸膛。

交手閃晃猶醉翁,偏身近撞遠打折。

里技通肩外發肘;若想取勝自身轉。

乘虛而入攻不備,聲東擊西戰術妙。

指上打下人難御,真假虛實鬼難拿。

龐然大物似無人,來者弱小莫輕敵。

力大借力使其力,四兩得法撥千斤。

對手力小不如我,出手疾猛勿大意。

平時練功多流汗,克敵制勝靠己爲。

研修武學須悟化,脫胎換骨方大乘。

交手法訣要牢記,知己知彼戰不殆。

臨敵交手搶『三前』(眼、手、足前),拳家周身皆手法。

上下緊相隨,內外俱合一。

搖膀按提纏,發足勿過膝。

手到足不到,打人不爲妙。

手足一齊到,放人如撥草。

發勁威猛時,穩紮己重心。

出手似閃電,莫失心中線。

臨敵交手不留情,留情遲慮如自殺。

無招有勢是『籬笆』,無形是我門中寶。

八極擊技重點爲:

臨陣交手--審勢准;

出手變化--時間緊;

擊打要害--路線短;

就近變招--進、進、進。
陳心華 發表於 2025-4-4 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八極拳臨敵心法闡微】

八極拳法,剛猛暴烈,其臨敵要訣實爲武道至理。今就法訣要義,分三綱九目析之:

一、心法爲根
"膽壯神凝"乃交手第一要義。昔莊子云"醉者墜車而不傷",正謂神全則物莫能傷。武者當如古井止水,外示安逸而內蘊驚雷。"審勢度時"暗合【孫子】"先爲不可勝"之智,交手前已決勝負七分。至若"激敵氣憤"而"信步間庭",實得【吳子】"治怒"之妙,以逸待勞,正奇相生。

二、身形爲用
其身形要訣可概括爲"三合六整":
1. 頭領身隨如龍騰,暗合【黃帝內經】"提挈天地"之旨;
2. 三尖相照(鼻尖、手尖、足尖)乃形意古法,取"六合"(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之整勁;
3. 擰腰坐胯氣貫湧泉,正是【易筋經】"束身定勢"之要。至若"步如雷、身如風",實承戚繼光【紀效新書】"勢勢相承"之訓。

三、技法爲變
其擊技三昧在於:
1. 時空之控:"搶三前"(眼、手、足)乃【手臂錄】"制人先機"說之變;
2. 勁路之變:"借力順發"暗含太極"引進落空"之理,而"四兩撥千斤"實出【打手歌】古譜;
3. 虛實之詐:"指上打下"深得【三十六計】"聲東擊西"之髓。尤其"無招有勢"之說,直指禪宗"無相爲體"之境,較王宗岳"無形無象"更進一層。

昔張橫渠言:"變化氣質",武者亦當如是。八極法訣看似剛猛,實蘊"中和"之道——"穩如處子"是靜定功夫,"動若龍騰"顯感應之速。學者當知:拳譜字字皆血淚,非經千萬次捶打,不能悟其真意。臨敵如臨字,終須脫去形跡,方見本來面目。
道法自然 發表於 2025-5-14 05:33 | 顯示全部樓層
【八極拳臨敵心法芻議】

八極拳法,以剛猛雄渾著稱,然其臨敵要訣實蘊陰陽相濟之妙。此篇法訣非止技擊之述,更含兵家韜略與道家心法,今試析其三重境界:

一、形神相守,動靜有常
"膽壯神凝"之說,實承【黃帝內經】"精神內守"之旨。肩聳胸仰之態,暗合【紀效新書】"束身蓄勢"之理。尤重"六合三尖"之要,此乃形意拳"外三合"(肩與胯合、肘與膝合、手與足合)之變體。齒扣舌抵之法,源自道家導引術,能使任督二脈氣相貫注。至若"身旋如風足似鑽",恰是【周易】"巽爲風"卦象的武學具現。

二、攻守機變,奇正相生
法訣深得【孫子兵法】"致人而不致於人"之要。"補手護身"之說,可比【吳子】"進有重賞,退有重刑"的戰術紀律。"借力順發"之技,實爲太極拳"四兩撥千斤"的剛猛演繹。其"聲東擊西"戰術,暗合【鬼谷子】"捭闔之道"。至若"無招有勢"之論,已臻【莊子·說劍】"十步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化境。

三、心法要旨,天人合一
"擰腰坐胯氣貫體"一句,深得【易筋經】"導氣令和"之秘。所謂"三前"(眼、手、足前),實爲【太極拳論】"一羽不能加"的感知訓練。而"周身皆手法"之語,正是王宗岳【十三勢歌】"滿身輕利頂頭懸"的八極詮釋。最終"脫胎換骨"之境界,與禪宗"見山還是山"的悟道歷程異曲同工。

此訣可貴者,在以兵法爲骨、以道法爲髓、以醫理爲脈。其"審勢—進擊—變招"三段論,實爲【司馬法】"慮既定,心乃強"的武學實踐。習者當知:八極之剛,剛在勁路;八極之柔,柔在心法。若能參透"形退意進"之玄機,便得"猛虎嗅薔薇"之真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丁亥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一日辰時| 2025/5/18/週日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