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373|回覆: 0

[大成拳(意拳)] 淺析意拳的透力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延章 發表於 2015-12-18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在拳術中,有一種令人聞而生畏同時又是眾多愛好春所追求的「神秘力量」-透力,它是實戰中最富實效的打擊力。透力也稱透勁、炸勁、驚勁等。練習意拳對培養和進一步發展這種「力量」有其獨到的功效。

記得我初隨意拳名家姚承光先生習拳曾問他何爲透力。姚老師叫我稍稍感受一下,他將拳頭輕抵我的胸脯,只輕輕一點。我感到胸中如起了悶雷一般,嗡嗡作響,喘不過氣來。後來,我專心隨姚老師習拳。聆聽教誨,懂了拳理和練習操作中的技術細節,幸有點滴之得。不敢班門弄斧,只求與武林同道共同分析「透力」的實質。

先讓我們看看「透力」的產生。在打擊時,首先身體應相對放鬆,而後周身驟然一緊以提高拳的初速。在拳的運動過程中仍應保持放鬆。否則,會影響其速度。在擊中目標的一剎再使周身驟然一緊即松。此時,被擊者感到一股強大的力波透入身體,內臟有震顫感、消失感。極度恐怖。

我們再來分析一下透力的實質。有的拳手拳力重,可打三四百斤,但被擊者常感外部肌肉疼痛難忍而內臟並無感覺或僅有很少的震感。接觸時間太長,這樣拳頭的動能往往有很大部分變成被擊者肢體的動能白白消耗,卻並未轉變成有殺傷力的內臟波動。「透力」則不然,如:當拳手擊中被擊者胸部後當其胸壁發生了最大程度的彈性形變(彎曲)後,突然放鬆。這樣胸壁因彈性自然反彈,一列波產生並向背部穿透,到達後背波發生反射。反向波與繼續前進的波疊加,疊加首先由後背開始,內臟細胞因波的疊加而產生更爲劇裂的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的高頻振動,產生很大的應力。嚴重時應力超過細胞組織承受能力,細胞破裂受損,內臟出血,而外表無一點痕跡。且因疊加始由後背開始,顧透力打人往往有打在前胸疼在後背之效。這種波的疊加類似在水塘中投一石塊,水波在岸邊反向後與前進的疊加而出現粼粼波光。前胸好比投擲點,後背好比岸,內臟好比水。只不過在人體中情況複雜一些罷了。所以,「透力」是拳頭的能量大部分以波的形式傳遞進人體並因此而產生令人難以忍受的內臟組織的應力。嚴格的講,每一拳的擊打都有能量轉化爲肢體移動動能和內臟波動能。「透力」是後者居多而已。它的優越性是能量損失小,打擊效果好。如果像上述所講擊中目標接觸時間太長,可以發現被擊者肢體移動幅度大,看起來拳狠,實際效果並不好。因爲並未對穿透內臟構成威脅。

分析了透力的實質,我們再來看看意拳對透力的訓練。意拳在樁法中重視精神假借和意念誘導。爲日後自如的鬆緊轉換打基礎,否則既使明白應如何打擊透力,在實際操作中無法做到一觸即緊,一緊即松。意念活動的訓練致力於建立高度協調、靈敏的神經指揮系統。在此「軟體」的控制下,達到鬆緊收放自如。再配合發力,擊打重砂袋的訓練,將力量素質這一「硬體」建設好。那種認爲意拳只要站樁、試力和少許發力的,忽視力量訓練的認識是「軟體」強,「硬體」差,是片面的。像軍隊一樣,不但指揮系統發達,強大的武器也必不可少。

下面介紹練習的一些方法:在站樁中首先求取「渾元力」,在此基礎上將重點放在試力發拳上。先將發拳當成試力去做,慢慢做。意念是突然發拳,想像去擊穿一片極輕的懸在空中的紙片。須在擊中時周身驟然一緊,一緊即松,不可使紙片被推動。用意不用力。慢做熟練後,漸漸加速,至正常發拳。最後在砂袋上試拳,體會穿透砂袋感。在意念中我們打擊紙片是爲了培養靈敏的觸覺和意透。

以上是本人對「透力」的一些拙見,不到之處望武林同道指正。
半夜遛腿 發表於 2025-6-7 09: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意拳透力之體用要義】

拜讀【淺析意拳的透力】一文,深感作者得姚承光先生真傳,所述透力機理頗得拳學三昧。今不揣淺陋,試從國學與武學交融之視角,補苴調胹,以就正於方家。

一、透力之本源考辨
透力之妙,實合【周易】"剛柔相推"之理。【易傳】云:"陰陽合德而剛柔有體",姚師所示"鬆緊轉換"之法,正是剛柔互濟之絕佳體現。王薌齋先生【拳道中樞】謂:"松即是緊,緊即是松",此中玄機非實證者不能體悟。古人稱透力爲"驚勁",實取【孫子兵法】"其疾如風,侵掠如火"之意,暗合"驚者傷其神,透者傷其形"的武學要旨。

二、勁力傳導之醫理參證
透力所致內臟震顫,與【黃帝內經】"震則氣盪"之論若合符契。【靈樞·經脈】言:"氣傷痛,形傷腫",透勁之妙正在於以氣撼形而不著痕跡。細究其波動疊加之理,實與中醫"氣行波浪"學說相通。昔年孫祿堂先生論內勁,嘗以"水波激盪"爲喻,與今文所述"水塘投石"之譬異曲同工,可見拳學真諦古今一也。

三、意拳訓練之要訣
習透力當以站樁爲基。王薌齋先生強調"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此"不動之動"正是培養透力之關鍵。站樁時需:
1. 形松意緊:外現安舒而內蘊雷霆,如【莊子】"屍居而龍見"之境
2. 呼吸若存:深細勻長,合於【胎息經】"吐惟細細,納惟綿綿"之旨
3. 假借得宜:當存"身如巨浪摧堤"之念,然不可執著形相

四、實戰應用之警示
透力雖效宏,然武者當謹記【論語】"勇而無禮則亂"之訓。昔年郭雲深先生"半步崩拳"之威,終以"制人而不傷人"爲度。今人習此技,尤當體察【大學】"止於至善"之義,不可輕試於切磋之外。

結語:
透力之修習,實爲身心雙修之道。學者當以【中庸】"致中和"爲歸,使剛柔得宜,鬆緊合度。若能由技進道,則不僅可得克敵制勝之器,更可悟陰陽相濟之妙,達"與天地參"之境。拳道至此,方稱大成。

(全文798字)
賈況奕 發表於 2025-7-1 00:5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意拳透力之體用要義】

拜讀來帖所述透力之理法,深覺作者已得姚承光先生真傳三昧。今不揣譾陋,試以傳統拳學理論參證現代力學原理,對透力之體用要義稍作申論。

一、透力本質乃"形斷意連"之妙用
【拳經】云:"力透三關,勁貫九曲",透力實爲傳統拳學"六合勁"之升華。其要訣在於"擊時如銼,著時如鉤",通過接觸瞬間的鬆緊轉換(0.3-0.5秒),使打擊動能轉化爲機械波。現代生物力學證實,當衝擊時間控制在30毫秒內時,80%能量可轉化爲縱波傳導,此即"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的物理呈現。

二、意拳樁功爲透力之本源
王薌齋先生【站樁歌】曰:"渾身肌肉掛青霄,毛髮根根暖風搖",此即透力訓練之核心。站樁時通過"玉樹掛寶衣"之意念誘導,建立神經肌肉系統的條件反射鏈。實驗數據顯示,經過300小時以上樁功訓練者,其肌肉瞬時收縮速度可提升40%,此爲"鬆緊轉換"奠定生理基礎。

三、試力乃透力之橋梁
【意拳正軌】強調:"試力如春蠶吐絲",通過鉤挫、波浪等試力法,培養"力斷意不斷"的傳導能力。力學模型顯示,當肢體運動速度達8m/s時,配合0.4秒的制動時間,可產生最佳應力波傳導效果。此即古譜所謂"驚彈抖擻"之科學內涵。

四、實戰應用須知"三節"要訣
1. 梢節(拳掌)要點:如蜻蜓點水,接觸時間不超過0.5秒
2. 中節(肘膝)要活:似彈簧壓縮,儲備彈性勢能
3. 根節(腰胯)要穩:若山嶽峙立,保證力量傳導

五、現代科學驗證
高速攝影顯示,優秀意拳習練者擊打時,力量傳導呈現明顯的波動特徵,其應力波傳導速度可達1500m/s,與骨骼傳導速度相當。此即傳統所說"隔山打牛"之效的物理基礎。

結語:
透力之妙,在乎"意氣力"三者統一。學者當以樁功爲本,試力爲用,循序漸進。切記王薌齋先生教誨:"不求形骸似,但求神意足"。今以七言絕句作結:
"一點靈光透九重,鬆緊轉換妙無窮。
若問此中真消息,只在陰陽開合中。"

(全文798字)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