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T+ i6 H2 Z' f/ S+ r / T/ ]" v- m' A, [/ c& N( G; p
龔心釗(右一)與晚清遺老。
# t9 f) F) H. @" c9 o4 a1 b0 x 6 p B! h% w7 w r
: T( I( d/ [" J: R8 R$ O5 i- F
$ o4 R" M0 L, Q( Q3 f4 \; v$ w
龔安英女士在與英國女王交談。
6 ]4 f9 y1 c5 f+ W, G
5 I j F; C% q9 ~8 K: j 1986年,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來中國訪問時,在上海接見了六位英裔華籍的老太太,其中最為年長的就是頗有名氣的收藏家龔安英女士。龔安英1910年生於英國倫敦,當時正是其父龔心釗出任清國駐坎拿大(今加拿大,時為英屬)總領事任內。提起父親,龔安英十分尊崇,因為父親對她影響太大了。龔心釗是清末外交官,更是收藏大家,齋名瞻麓齋,合肥人,也是清代最後一任科舉考官。 ) k9 f q! u9 i/ A- R$ u% @" S0 w
, k* R, T3 D: P5 `! F 他收藏過的精品很多,現藏上海博物館的『商鞅方升』,底刻秦始皇詔書,是商鞅推行變法時所製造的標準量器,堪稱國之重寶。由於龔心釗曾為其寫過題跋,外界大多認為『商鞅方升』為其收藏,其實卻是其兄龔心銘所有。龔安英老人回憶,當初確實是龔心釗購得此寶,但心銘以米芾手卷換之。解放後,首任上海市長陳毅曾經到龔家看過米芾手卷,後龔家將米芾手卷讓給上海博物館。『文革』時,龔心銘家後人不承認擁有方升,也不肯出讓,將『商鞅方升』藏於上海師範大學校園中。紅衛兵於對龔安英家抄了十天,最後在家中抄出一紙條,也就是當年老兄弟倆所簽署互讓的交換合約,事情才水落石出。
+ v& l/ h6 b" ~# f0 A! d
# V* c) k- ?* o7 s2 e: L 龔心釗一生心血全在於文物,即使到了晚年,家中並不寬裕,對看中的器物還是決不肯罷手,就是借錢或者賣掉首飾也要買回來。龔氏收藏講究精緻優雅的裝潢包裝,流露其高雅不凡的收藏品位與風格。上海書畫鑑定專家謝稚柳先生曾對此讚嘆不已,認為這已成為龔氏的個人收藏風格。 4 e. U) ^+ J# c3 e
4 z' o: B9 `6 P/ C8 V( J$ `- ~3 o
龔心釗的收藏大多數已由其後人捐獻給上海博物館。從這些閃耀着藏家餘暉並庇蔭後世的珍貴文物中,我們見證了一位大收藏家對於文物的態度及其不凡的審美品位。目前百歲高齡的龔安英女士仍安居於上海,墨緣不解,匯觀無盡,一批瞻麓齋最後的珍貴收藏,正待煥發出新的典藏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