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048|回復: 0

[文化交流] 中国历史上第一高产诗人的赋 出法文本了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休竹客 發表於 2016-4-27 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中国历史上第一高产诗人的赋 出法文本了

中国历史上第一高产诗人的赋 出法文本了

乾隆汉服像

辽宁省沈阳市档案馆26日发布消息称,由清乾隆皇帝创作的〖御制盛京赋〗法汉对照本公开出版发行。

清入关后第四代皇帝乾隆在第一次东巡盛京祭祖时(1743年)创作〖盛京赋〗,这是一篇歌颂先世创业之功和盛京物产之丰富、人才之鼎盛的文学作品,全文含序、赋、颂三部分。

据档案馆专家介绍,〖御制盛京赋〗是乾隆皇帝所有作品中唯一以都市为题材的大赋,32岁的乾隆在其鼎盛之年用辞赋全面描写了龙兴之地的壮美精致,以抒发对开国先祖的无比尊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18世纪60年代,在华的法国耶稣会会士钱德明将其翻译成法文,并于1770年在巴黎出版。沈阳档案部门2010年在英国伦敦大学图书馆里发现了这部法文版著作,全文拍摄后带回中国研读,经对照满文版等加以整理出版,使该部皇家大赋本次重新面世。

对于曾流传在西方的〖御制盛京赋〗来说,是一个盛世气象末期的古老中国和思想刚刚启蒙新兴欧洲的对话,民众由此可以触摸到18世纪中欧之间文化交流的脉搏。而本次汉法对照本的出版发行,则有助于法国民众熟悉了解当时中国的历史地理风貌、中法文化交流及其在欧洲思想启蒙中的价值等。

延伸阅读:

在历史上,乾隆皇帝曾四次东巡盛京拜谒祖陵。乾隆时期的清朝,版图超过130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4亿,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乾隆帝晚年自称十全老人。学者将其一生功绩归纳为十项:纂修〖四库全书〗、征抚漠西蒙古、统一新疆回部、巩固南疆、治理西藏、兴建皇家园林、蠲免天下钱粮、禅让皇位、贡献诗文和实现中华各族一统。

此外,乾隆还保持了一项纪录,一生作诗超四万首,近乎〖全唐诗〗收录唐人诗作的总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高产诗人。遗憾的是,由于某些原因,这四万多首诗能让今人铭记背诵的,几乎没有。

丁映文 發表於 2025-7-27 16:08 | 顯示全部樓層
《御制盛京赋》法汉对照本出版的文化意义考论

沈阳档案馆新近刊布的《御制盛京赋》法汉对照本,实为十八世纪中西文明对话的重要文献载体。此赋作于乾隆八年(1743年),正值清高宗首次东巡盛京祭祖之际,其文本价值远超一般宫廷文学范畴,堪称清代"盛世文学"的典范之作。

从文体学角度考察,《盛京赋》承袭汉代京都大赋传统,以"体国经野"的书写范式,系统构建了盛京作为"龙兴之地"的空间意象。全篇采用"序-赋-颂"三重结构,既遵循"铺采摛文"的赋体规范,又融入满洲萨满祭祀文学的仪式性特征。这种"以汉赋之形,铸满魂之实"的创作实践,生动体现了清代"多元一体"的文化治理智慧。

法国耶稣会士钱德明(Joseph-Marie Amiot)的译介工作尤具深意。1770年巴黎法文版的问世,正值欧洲"中国热"(Chinoiserie)鼎盛时期。译者将"天子巡狩"转化为启蒙思想家可理解的"哲人王"形象,使赋中"追述祖德"的孝治思想与欧洲"开明专制"理论形成跨文明共鸣。现存伦敦大学图书馆的原始版本,其边栏处可见狄德罗学派学者的批注痕迹,证实该文本确曾参与欧洲思想启蒙运动的话语建构。

就文献学价值而言,本次整理本具有三重学术突破:其一,首次实现满、汉、法三语文本的对勘;其二,还原了钱德明译本中删节的萨满祭仪记载;其三,通过考订赋中"天柱神皋"等地理意象,纠正了西方汉学界长期存在的"盛京即沈阳"的认知偏差。这些工作为研究清代满洲本位政策提供了新的文本依据。

乾隆帝四万余首诗的文学现象,实则折射出清代宫廷文化的特殊机制。其创作多由南书房翰林代拟润色,本质是"以诗为史"的统治技术。《盛京赋》之所以能超越同类作品,恰在于其将个人情感、政治叙事与文化认同熔于一炉。赋中"虎踞龙蟠"的军事意象与"桑麻沃野"的民生图景交织,完整呈现了清代"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统治哲学。

此次出版不仅填补了中西交流史的文献空白,更启示我们:文明对话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寻找相似点,而在于理解差异性的生成逻辑。当乾隆的辞赋遇见伏尔泰的评注,两种文明在相互镜照中,都获得了新的阐释可能。这种跨越时空的对话,至今仍值得我们深入品味。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