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 M0 X$ i! u' Q, }$ f6 ]
# q/ Z3 T7 }3 p, M& X
北京济尔哈朗王府内景。资料图片
9 q( U" h L2 s8 r) d8 ~0 ] 7 u0 C* d1 v! [8 l) i3 i
核心提示
6 N1 N0 p( i, U, U# M- Q
; c9 m! N# [$ i3 P6 K( L% t$ t 济尔哈朗,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的第六子,为太宗从弟。其名字为蒙古语,意为“幸福、快乐”。济尔哈朗一生身历太祖、太宗、世祖三朝,论及血缘,其虽不是血统纯正的凤子龙孙,却爵高位显,历久不衰。生存于充满血腥权力斗争漩涡中的济尔哈朗,是如何做到功成身退的呢?
$ ~3 S: e! f6 w
* d" K7 j/ k# g5 z5 ?0 b2 p
5 o6 [4 Q% g! o1 D# d 6 f# Y8 P) x" }; ^0 F) }
在盛京的济尔哈朗王府图。资料图片
) n# \2 v/ u7 ^3 v6 m5 f $ t3 R3 u" w9 R& c% E- j9 c' L; [
. J+ {: G/ y4 J) R' \, Q 覆巢完卵,洪由纤起+ b3 m3 E3 E9 j6 Y6 h
: Y+ w* W+ T+ K- N 济尔哈朗,生于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母亲姓乌拉纳喇,名滹奈,是海西女真乌拉部贝勒布占泰之妹。当济尔哈朗11岁时,其父舒尔哈齐迈出了与太祖分裂的脚步,即命人前往黑扯木砍伐树木,建房造屋,试图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立王国”。太祖闻之,断然斩杀了济尔哈朗的长兄阿尔通阿和三哥札萨克图等,并逼迫其父舒尔哈齐俯首认罪。在这一事件中,济尔哈朗因年幼而未受到任何牵连,是覆巢下的完卵。两年后,其父离世,济尔哈朗即被太祖养育家中,因为太祖的第四位大妃阿巴亥是其表姑母,相信济尔哈朗丧父后,并未受到虐待。而且从这一角度讲,济尔哈朗与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3兄弟的血缘关系更近。
" G) r9 d _- b6 I/ i& I
9 G5 `2 K7 Z% a: Q0 ] 父兄被杀,并没有影响济尔哈朗对太祖的忠心,因为在当时“强凌弱,众暴寡”急剧动荡的社会背景下,骨肉相残已司空见惯,而一旦改弦更张即不会被追究,这样的实例不胜枚举。如太祖灭哈达部,杀了父贝勒孟格布禄,还会将自己的三女儿莽古济许配给孟格布禄之子吴尔古岱,而三额驸吴尔古岱后来亦成为太祖的得力大臣;再如太祖与叶赫部杀得血光四溅,但在家庭内部并不妨碍其宠爱来自叶赫部的大妃孟古姐姐(太宗皇太极之母),而当叶赫灭亡后,归降的太宗之诸位姨母、舅父及其子弟同样受到相应的礼遇;又如太祖亦灭亡了乌拉部,大妃阿巴亥照样做着后金国的国母,地位并未因此而动摇。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如果一定要认为舒尔哈齐死时,济尔哈朗年纪小不懂事,那么作为其兄长的阿敏是最应复仇的人。因为当时其因支持父亲舒尔哈齐而差点丧命,但阿敏后来并未见其有复仇之举,即使到了太宗朝,阿敏也还是尊称太祖为父汗。至于说阿敏获罪而被黜爵幽禁,其根源在于阿敏不满太宗成为新汗,而不是为父亲翻案。是故济尔哈朗心中从未对太祖、太宗怀有怨恨,取而代之是感恩与忠诚。
& E) K; F. g8 d: n+ q
' @, y; M+ a: V. G4 }, n0 ` 当然,太祖待济尔哈朗兄弟不薄,依八旗继承统系,其令济尔哈朗与阿敏共同掌管其父原来的部众,阿敏作为兄长,当仁不让地做了镶蓝旗的旗主贝勒,而济尔哈朗则从拥有由汗伯父赐与的镶蓝旗的一部分牛录起步,逐渐积战功而最终成为十和硕执政贝勒之一,与阿巴泰(太祖第七子)、德格类(太祖第十子)、杜度(太祖长子褚英之子)、岳托(太祖次子代善之子)等地位相当,仅次于四大贝勒。史料中,济尔哈朗曾多次出征,如天命十年(1625),蒙古科尔沁部奥巴因受到察哈尔林丹汗的围攻而求救于太祖,济尔哈朗即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等率精兵5千人,星夜疾驰前往增援,林丹汗望风而逃,济尔哈朗等不仅缴获无算,而且奥巴因此迎娶了太祖抚女肫哲格格而成为后金国的额驸。翌年四月,济尔哈朗又从太祖征讨蒙古巴林部,大胜而归。2 e1 o( f e) c: v- N
7 O3 z/ a+ x. d: e$ G8 N 洪由纤起。太祖一朝,济尔哈朗始终被位居四大贝勒之一的兄长阿敏的光环所笼罩,但济尔哈朗最大收获是选择从兄皇太极做自己意志与利益的代言人,与之交往密切,甚至在感情上超过了其与兄长阿敏的关系。天命八年(1623),三额驸武尔古岱受贿为人举报,此事牵连到济尔哈朗。因为武尔古岱受贿得到了皇太极的默许,而此事济尔哈朗知情。因此,太祖命吴尔古岱的受贿之金由皇太极偿还,济尔哈朗被收回两牛录人口,显然这是太祖对皇太极与吴尔古岱在分配时有意偏向济尔哈朗的处罚。而且吴尔古岱受贿案发生之时,正是皇太极与太子代善争位之时,太祖因此曾意味深长地对皇太极说,为什么济尔哈朗、德格类、岳托等散朝之后抛开其自己的父兄,而单单送你四贝勒还家?结党营私,何其愚也!太祖的眼光是犀利的,但正是这种交往,才奠定了济尔哈朗于太宗朝得到高爵厚禄的重要原因。+ L: C, z3 p# w- v+ e9 ?- F
1 O8 E3 N* o! `% d" _6 ~' P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济尔哈朗为人明智,吃一堑,长一智,决不犯重复性的错误。天命六年(1621)十一月,时任都堂的五大臣之一扈尔汉索贿事发,济尔哈朗、斋桑古(济尔哈朗的弟弟)、岳托、硕托等均在行贿之列,太祖十分气愤,遂于都司衙门前“画地为牢”,令济尔哈朗等4人“披妇人短袍,系女人裙”,监禁3昼夜。太祖还亲往囚禁4贝勒的地方,痛斥说,“尔等行贿”,是想堵住诸位兄嫂的嘴呢?还是想不让自己的叔父兄长为汗“而自谋汗位”呢?尔等真是妇人之心,妇人之见!说完,“唾其颜”即将唾沫吐在其4人的脸上而还。
4 w- v$ M- `# y/ p' g3 u
2 B+ H8 m* m# q: f9 h 清入关前,强迫受罚者穿女人衣,唾其面为后金国独特的附加刑罚,带有强烈的人身污辱色彩。此事虽未对济尔哈朗的前途造成什么严重影响,但相信对济尔哈朗内心的触动极大,此后其做事谨慎隐忍,再未受过此类刑罚不说,而且成为太宗朝罕有的极少受过责罚的亲王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