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68|回覆: 0

南唐樊若水獻計趙匡胤 架浮橋破長江天塹(圖)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0-6-2 11: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602426567177247.jpg

) R5 L1 \" U7 D
( b8 M9 O; i1 U3 ]
趙匡胤 資料圖片

4 w+ o$ w- F  W# i- u  
# P* w% L9 R* {. A% x     趙匡胤建立宋朝時,南北都還有很多勁敵,其中以南唐最大而且最為富庶。趙匡胤的策略是『先南而後北』。開寶六年(公元973年),宋太祖趙匡胤滅荊南、南漢、後蜀等,接着擬派大軍攻打南唐。
& d4 B$ m- k/ X# |# m: Q% ], H/ ]3 y2 @1 U- ?5 x1 F
    南唐當時的都城在金陵(南京),是『五代十國』時期的最大國,橫跨江淮三十多州,更擁有魚鹽之利。李Z在位時,曾被後周打敗,失去江北十四州,乃改國號為『唐國主』。北宋建立後,後主李煜繼位,他酷愛詩詞、美術、音樂等,對當皇帝『並不在行』,改唐國主為『江南國主』,但這並沒有改變趙匡胤討伐統一的決心,然斯時最大的障礙是『長江天塹』。
( c3 _; ?( o! _4 F# z% v
$ G1 w( ~6 C/ T* t7 a) u    當時有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叫樊若水,字叔清,又名知古,祖父原居長安,父樊潛,任南唐石台縣令,遂移住安徽池州。樊若水屢試科舉不中,欲謀北歸,『擇明主而事之』,後乃投靠宋廷。他知宋太祖急欲攻打南唐,受掣於長江天塹,有天他發奇想,認為如在江面裝置浮橋,大軍便可順利橫渡長江。樊若水經過周密的觀察後,選定在採石江面架設浮橋是最好的位置,於是他用繩索測量江面,以垂釣作掩護。
  b% m8 e, |/ P, y) F6 T$ X! d! ]( u* F% ^0 r) c. J$ {# q
    開寶三年(970年),樊若水拜見宋太祖,呈獻架置浮橋以渡大軍之計,太祖非常嘉賞,特令送學士院試,賜本科及第,授豫州軍事推官。同時,宋太祖也立即派人到湖南建造巨型戰艦千艘,另砍伐大批大竹竿,做成竹筏,以備架設浮橋之用。
8 _& V# q3 _& r/ Y9 ^; |) x' @! k- c; Y9 V
    開寶七年(974年)9月,渡江作戰一切準備就緒,趙匡胤以李煜拒來朝拜為藉口,令曹彬為元帥,潘美為都監,發兵十萬攻打南唐。
+ Z  A* t6 M/ W) x% k9 E8 U# O% \# t9 O
    樊若水時任太事右贊善大夫,乃引導曹彬佔領池州,在安慶以西十公裏的石碑口,架設浮橋成功,曹彬遂趁機揮師順流,大破銅陵之南唐水軍,又克蕪湖、當塗等重鎮,殲南唐軍兩萬,奪佔了採石要隘。% D) q) w- l, G, E# n6 x# m

% [: h) u; r# y1 e6 w2 w    捷報傳到汴梁,趙匡胤立令將石碑浮橋東移,架設採石浮橋,大軍於對江待命,樊若水在現場指揮,三日橋成,步騎大軍渡江,如履平地一般。' {) x. d" y: ?. B- P3 S* ?: @
1 D4 H* U9 N& J' U7 U3 v
    李煜聞訊,詢學士張泊,張說:『臣遍覽古今,未曾見浮橋橫跨大江,必是軍中誤傳。』張泊如此主觀臆斷,故僅派步兵一萬迎打宋軍,結果當然慘敗。
6 X6 }: }+ o0 D# a: ~, O9 m6 }1 @9 ~9 L: Y. Z+ G
    開寶八年(975年)11月底,宋軍向金陵發動總攻擊,進而佔領金陵,李煜投降,被封為右千牛衛上將軍、違令侯,南唐至此遂亡。
  c* i/ J( X7 i$ U# \
, c& u7 X# k- y  B, |( |8 b$ W    由上可知,樊若水施展奇策,架設萬裏長江第一浮橋,使天塹變為軍事通道,加速北宋平定南唐,統一全國,誠可謂功垂青史。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