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96|回复: 1

[儒家文化] 古人把人才分为三个等级

[复制链接]
刘余莉 发表于 2023-6-15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人把人才分为三个等级

古人把人才分为三个等级

在《晏子》中,把人才分为三个等级:“夫上,难进而易退也。其次,易进而易退也。其下,易进而难退也。

难进而易退”,最上等的人才难以出来做官、难以被举荐,但是很容易被罢退,辞官而去。因为他们与世无争、与人无求,出来做官、不做官,都不是为了自私自利,“人到无求品自高”。如果他看到国君确实有德行,有愿望把国家治理好,让社会安定,他就出来帮助、辅佐,像诸葛亮,要刘备“三顾茅庐”才能把他礼请出来,这是最上等的人才。

易进而易退也”,中等的人才很容易出来做官,但也很容易被罢退。因为他无论是进是退,都是看时节因缘。古代读书人,“进则兼济天下,退则独善其身”,如果有君主赏识他、重用他,他愿意辅佐君主把国家治理好;如果看到君主没有德行,就隐居了。“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无论是进是退,完全看缘分。

其下易进而难退也”,最下等的人才很容易举荐出来做官,但却很难罢退。因为他出来做官,就是自私自利、升官发财而已,为的是个人的名利,所以他很踊跃地出来做官,但是要把他罢退的时候,就难上加难了。

有些地方,学习西方竞争上岗的方式选拔人才,而通过这种方式选拔的是最下等的人才,很容易出来做官,但却难以罢退。最多选拔的是中等的人才,但是要选上等的人才,就非常困难了。

所以《礼记·月令》中,季春三月要做什么?“开府库,出币帛,聘名士,礼贤者。”国君要打开府库,取出财币缯帛,聘问名士,礼敬贤者。圣王要治理天下,必须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所以主动访求人才,知人善任,使贤者在位、能者在职,才能垂拱而治。

天下之至明者,能举天下之至贤”这句话说起来简单,只有几个字,但实际在生活中落实起来,确实是难上加难,必须要有非常明智的君主出现,才能做到选天下之至贤。

一苇之杭 发表于 2025-4-14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人才三品与为政用人之道》

《晏子春秋》所载人才三品之说,实为千古用人圭臬。晏婴以"进退之道"为衡鉴标准,将人才分为上中下三品,此中深意,非仅关乎个人品性,更映照出政治清浊与国家兴衰之机。

上品之才"难进而易退",其进退之间自有一番天地。诸葛亮"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非故作姿态,实因"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此类人才如深谷幽兰,非德馨不能致;似太阿宝剑,非明主不能出。其"难进"者,非矫情也,乃慎其所与;"易退"者,非负气也,乃守其本真。范仲淹所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正是此等境界。

中品之才"易进而易退",恰合孔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之教。此类士人深谙"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之理,如白居易之"进退出处,何往而不自得"。其进退从容,非无原则,实因通晓"时止则止,时行则行"的易理。苏轼《留侯论》言"匹夫见辱,拔剑而起",而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正是中品之才的写照。

下品之才"易进而难退",恰如《荀子·哀公》所斥"口行相反"之辈。此类人"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全然背离"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圣训。管子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而此辈四维不张,唯利是图,故有"难退"之态。历代党争之祸、吏治之弊,多由此辈酿成。

《礼记·月令》载季春聘士之礼,实为圣王求贤之范式。昔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刘备"三顾频烦天下计",皆深谙"尊贤使能,俊杰在位"之理。司马光《资治通鉴》论人才云:"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今日观之,晏子三品之说非仅适用于科举时代,更为现代组织人事提供镜鉴:上品重德操,中品尚器识,下品溺利欲。为政者当效法古圣"开府库,礼贤者"之心,方能臻于"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的境界。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