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93|回復: 1

[道家人物] 【文子】诗解下德11文德者王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6-7 18:3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子】诗解下德11文德者王
题文诗:
   
地广民众,不足以强,甲坚兵利,不可恃胜,
城高池深,不足为固,严刑峻罚,不足以威.
为存政者,虽小必存;为亡政者,虽大必亡.
善守无御,善战无斗,乘时顺势,因民所欲,
利民所利,天下心服.善为政者,必积其德,
民乃可用;善用兵者,必畜其怒,威乃可立.
至德至文,至文真情,真情所至,文之所加,
至深至诚,至诚如神,权所服大,德所施博,
威所制广,我强敌弱.善用兵者,弱敌后战,
费半功倍.千乘国行,文德者王,先胜后战;
万乘之国,好兵者亡,先战后胜,不明于道.
至道至存,至存至久,至久至畜,至畜至厚,
情深义厚,厚积薄发,至义真情,真情永恒.
正文:
老子曰:地广民众,不足以为强,甲坚兵利,不可以恃胜,城高池深,不足以为固,严刑峻罚,不足以为威。为存政者,虽小必存焉,为亡政者,虽大必亡焉。故善守者无与御,善战者无与斗,乘时势,因民欲,而天下服。故善为政者,积其德,善用兵者,畜其怒,德积而民可用也,怒畜而威可立也。故文之所加者,深则权之所服者大,德之所施者博,则威之所制者广,广即我强而适弱。善用兵者,先弱敌而后战,故费不半而功十倍。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万乘之国好用兵者亡,王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此不明于道也。

( 默希子注 :) 老子曰:地广民众,不足以为强;甲坚兵利,不可以恃胜;城高池深,不足以为固;严邢峻罚,不足以为威。夫三者不得恃,唯有德者王也。为存政者,虽小必存焉;为亡政者,虽大必亡焉。故善守者,无与御。音御。善战者,无与斗,乘时势因民欲,而天下服。故善为政者,积其德;善用兵者,畜其恕。德积而民可用也#5,怒畜而威可立也。故文之所加者深,则权之所服者大;德之所施者博,则威之所制者广。广即我强而适弱。善用兵者,先弱敌而后战,故费不半而功十倍。故千乘之国,行文德者王;万乘之国,好用兵者亡。王兵先胜而后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此不明於道也。轻用兵器,虽大必亡;善任政术,虽小必昌。存万姓於不死之地,故胜;驱民於立尸之地,必败者也。
范尼 發表於 2025-4-3 07:58 | 顯示全部樓層
《文子》下德篇第十一章阐发治国用兵之要义,其言"文德者王"实为黄老道术精微所在。今试析其理,以明王道之本。

一、形器不足恃,德政为根本
地广民众、甲兵坚利、城高池深三者,皆形而下者。老子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传》引)默希子注"三者不得恃",正合《道德经》"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之旨。严刑峻罚乃法家之术,而《文子》指出其"不足为威",此与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相发明。存亡之机,在政不在势,管子所谓"政者,正也"(《管子·法法》),即此义也。

二、善政用兵之道
"善守无御"者,如《孙子兵法》"不战而屈人之兵";"善战无斗"者,类《司马法》"争义不争利"。其要在于"乘时顺势",此"时"字最妙,合于《周易》"与时偕行"之理。"因民所欲"四字尤为精要,《尚书》云"民惟邦本",孟子言"得民心者得天下",皆可互证。善政者积德如《周易》"厚德载物",善兵者畜怒似《孙子》"并气积力",二者皆须养其本原。

三、文德与兵道之辨
"文之所加者深"一段,阐发文德化育之功。权服、德施、威制三者递进,暗合《大学》"明明德"至"天下平"之序。"先弱敌而后战"乃《孙子兵法》"上兵伐谋"之具体运用。千乘之国行文德则王,印证《孟子》"七十里为政于天下";万乘之国好兵则亡,应验《史记》"穷兵黩武未有能终者"。先胜后战者,如《形篇》"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先战后求胜者,恰似《尉缭子》"战再胜,当一败"。

四、道术之要归
默希子注"轻用兵器虽大必亡",深得老子"佳兵不祥"之诫。其"存万姓于不死之地"一语,直指黄老"贵生"思想核心。《文子》此章以"不明于道"作结,呼应《道德经》"不知常,妄作凶"之训。所谓道者,非仅用兵之术,实为"以百姓心为心"(《老子》第四十九章)之治道。

要之,本章以"文德"统摄政术兵略,揭示"内圣外王"之实践路径。其思想脉络上承《老子》"以道佐人主"之说,下启《淮南子》"兵之胜败,本在于政"之论,诚为黄老学派治国安邦之枢要。读者当于"积德""畜怒"处体认,方知"真情永恒"之深意。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