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70|回覆: 2

[其他] 賈誼【新書】卷48六術詩解2六親有次不可相逾王設昭穆以禁其亂數度之道以六為法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6-3 17:57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賈誼【新書】卷48六術詩解2六親有次不可相逾王設昭穆以禁其亂數度之道以六為法
題文詩:

人之戚屬,以六為法.人有六親.其始曰父,

父有二子,二子昆弟,昆弟有子,子從父而,

昆弟故為,從父昆弟,從父昆弟,有子子從,

祖而昆弟,故為從祖,昆弟從祖,昆弟有子,

子從曾祖,而昆弟故,為從曾祖,昆弟曾祖,

昆弟有子,子為族兄,弟備於六,此謂六親.

親也者之,始於一人,世世別離,分為六親.

親戚非六,則失本末,之度故六,為制而止.

六親有次,不可相逾,倘相逾則,宗族擾亂,

不能相親.故先王設,昭穆三廟,以禁其亂.

何為三廟?上室為昭,中室為穆,下室也為,

孫嗣令子.各以其次,上下更居,三廟以別,

親疏有制.喪服亦稱,親疏以為,重輕親者,

重疏者輕,故有麤衰,齊衰大紅,細紅緦麻,

備六各服,其所當服.服則有殊,此先王之,

所以禁亂.禮別親疏.數度之道,以六為法,

數加於少,度出於居.數度之始,始於微細.

有形之物,莫細於毫.故立一毫,以為度始,

十毫為發,十發為氂,十氂為分,十分為寸,

十寸為尺,備於六故,先王以為,天下事用.

事之以六,為法者不,可勝數也.此所言六,

以效事之,盡以六為,度謂六理,可謂陰陽,

之六節可,謂天地之,六法可謂,人之六行.

先聖真情,以六為制,制禮作樂,樂以合同,

報本返始,不忘所由,慎終追遠,不忘六親,

有情有義,孝感動天,天人情通,情真義深.


【原文】


人之戚屬,以六為法。人有六親。六親始曰父,父有二子,二子為昆弟,昆弟又有子,子從父而昆弟,故為從父昆弟,從父昆弟又有子,子從祖而昆弟,故為從祖昆弟,從祖昆弟又有子,子從曾祖而昆弟,故為從曾祖昆弟,曾祖昆弟又有子,子為族兄弟。備於六,此之謂六親。親之始於一人,世世別離,分為六親。親戚非六,則失本末之度,是故六為制而止矣。六親有次,不可相逾,相逾則宗族擾亂,不能相親。是故先王設為昭穆三廟,以禁其亂。何為三廟?上室為昭,中室為穆,下室為孫嗣令子。各以其次,上下更居,三廟以別,親疏有制。喪服稱親疏以為重輕,親者重,疏者輕,故復有麤衰、齊衰、大紅、細紅、緦麻備六,各服其所當服。夫服則有殊,此先王之所以禁亂也。

數度之道,以六為法,數加於少,而度出於居。數度之始,始於微細。有形之物,莫細於毫。是故立一毫以為度始,十毫為發,十發為氂,十氂為分,十分為寸,十寸為尺,備於六。故先王以為天下事用也。

事之以六為法者,不可勝數也。此所言六,以效事之盡以六為度者,謂六理,可謂陰陽之六節,可謂天地之六法,可謂人之六行。

【注釋】

1昭穆制度:是指宗廟制度之一,廟制規定,天子立七廟,諸侯立五廟,大夫立三廟,士立一廟,庶人無廟,以此區分親疏貴賤。延伸到民間,祠堂神主牌的擺放次序也就是昭穆制度,如:始祖居中,左昭右穆。父居左為昭,子居右為穆。二世為昭,三世為穆;四世為昭,五世為穆;六世為昭,七世為穆;二四六世為昭,三五七世為穆;先世為昭,後世為穆;長為昭,幼為穆;嫡為昭,庶為穆。

2喪服,為哀悼死者而穿的服裝。中國古代喪服自周代已用素服(素衣﹑素裳﹑素冠等)﹐均取白色﹐並有五服制度﹐即按服喪重輕﹑做工粗細﹑周期長短﹐分為5等﹕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其中斬衰最上﹐用於重喪﹐取最粗的生麻布製作﹐不緝邊縫﹐出殯時披在胸前﹔女子還須加用喪髻(髻系喪帶)﹐俗稱披麻戴孝。
余李柔 發表於 2025-7-9 13:42 | 顯示全部樓層
【新書】卷四十八【六術】篇所論"六親"之制,實為周代宗法制度之精要。賈生此篇闡發"數度之道以六為法"的禮制思想,其核心在於通過數理結構確立人倫秩序,可謂深得先王制禮之微意。

六親之制始於父子一脈,依世代遞衍而分為從父、從祖、從曾祖至族兄弟六等。此制以"六"為限,非徒數字之設,實寓"備極返本"之深意。【禮記·喪服小記】云"親親以三為五,以五為九",而賈誼特標"六"數,蓋取【易】之六爻變動不居、周流六虛之意。六親序列嚴格遵循"世數相降"原則,每增一世則親等遞降,形成金字塔式的親屬結構。這種"不可相逾"的差序格局,正是宗法社會"尊尊親親"的具象化表達。

昭穆三廟之設尤見精妙。鄭玄注【周禮】謂"昭穆者,父子易其班輩",賈誼則進一步揭示其"禁亂別親"的功能機制。上昭下穆的廟次排列,配合"孫嗣令子"的承繼制度,形成時空交錯的禮制網格。這種"上下更居"的動態平衡,既確保宗統延續,又防止親等淆亂。觀【儀禮·喪服】所載麤衰至緦麻六等喪服,正與六親制度嚴密對應,所謂"稱情而立文"者,於此可見其精微。

賈子更將六親制度提升至宇宙法則的高度。其"數度始於毫釐"之說,暗合【淮南子·天文訓】"律歷之數,天地之道"的思想。從"十毫為發"至"十寸為尺"的度量體系,皆以六為終極之數,此即【漢書·律曆志】"數者,所以算數事物,順性命之理"的具現。六親、六服、六理、六行諸說,實為同一宇宙法則在不同層面的展現。

值得注意的是,賈誼在嚴謹的制度論述中,始終貫穿着"報本返始"的情感維度。其論喪服"各服其所當服",既強調製度規範,又注重情感表達,與【孝經】"生事愛敬,死事哀戚"之說遙相呼應。這種"緣情制禮"的思想,正是漢代禮學由制度向性情轉化的重要表徵。六親制度之所以能"天人情通",正因其在數理結構中涵容了人倫溫情。
並船 發表於 2025-7-25 14:43 | 顯示全部樓層
【新書】卷四十八【六術】篇所論"六親"之制,實為周代宗法制度之精微體現。賈生以"六"為度,闡發人倫秩序,其說可溯至【周禮】"六親"之教,而與【儀禮·喪服】相表里,誠為先秦禮制研究之重要文獻。

考"六親"之序,始於一人而衍為六世,其制以父係為經、昆弟為緯:父→昆弟→從父昆弟→從祖昆弟→從曾祖昆弟→族兄弟。此等差序列,實為宗法"五服"制度之理論雛形。【禮記·大傳】云"六世親屬竭矣",正與此相發明。賈生特強調"六為制而止",蓋因超出六世則親盡,符合【白虎通】"親屬不相逾,以禮為之界"的禮學原則。

昭穆三廟之設,尤見深意。鄭玄注【周禮】謂"昭穆者,父子之代號",賈生則進一步揭示其"禁亂"功能:上昭(父輩)、中穆(子輩)、下孫的三廟結構,通過"上下更居"的動態調整,實現【禮記·祭統】所謂"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的倫理功能。這種空間化的禮制設計,與【儀禮】所載"遷主"制度互為印證。

喪服制度之"六等"(麤衰、齊衰、大紅、細紅、緦麻、袒免),實為"六親"理論的具體實踐。【儀禮·喪服】賈疏云:"服術有六,輕重異數",正與賈生"親者重,疏者輕"之說相契。值得注意的是,賈生將喪服等級與數度之道相聯繫,揭示出禮制中"數"與"度"的哲學關聯——從毫、發、氂至寸、尺的度量系統,實為倫理秩序在物質層面的投射。

要言之,賈誼此篇實開漢代"以數統禮"思想之先河。其說既本於【周禮】六官之制,又下啟【白虎通】"六紀"之說,在經學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重要意義。所謂"六理""六節""六法""六行"之論,非徒數字遊戲,實為通過數理結構構建人倫宇宙觀的嘗試,此乃漢代天人哲學在禮學領域的典型體現。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