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97|回复: 2

[其他] 2023元旦有感:中医复兴,向阳而生

[复制链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发表于 2023-1-2 1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ize=1.00em]2023元旦有感:中医复兴,向阳而生
[size=1.00em]情生天地,天地有情,
[size=1.00em]天道有情,冬去春来,
[size=1.00em]情生华夏,华夏有情,
[size=1.00em]中华儿女,生而有情,
[size=1.00em]有情有义,礼义廉耻,
[size=1.00em]忠信孝悌,人伦常在,
[size=1.00em]人间大爱,真情遍在。
[size=1.00em]为学日增,为道日损,
[size=1.00em]损之又损,以致无为,
[size=1.00em]至无而有,至虚而实。
[size=1.00em]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正气内守,百邪不侵,
勇者无畏,真情永恒,
中医中药,护佑群生,
中体西用,不惧风雨,
砥砺前行,不忘初心,
勇者无畏,仁者无敌,
反霸反美,学术霸权,
向阳而生,抗击疫情,
化危为机,文化复兴.
所谓阳性,西方标准,
中医以为,非阴非阳,
症状为准,没有症状,
[size=1.00em]不是病人,无需治疗。
[size=1.00em]网红砖家,学术不端,
[size=1.00em]崇洋媚外,推销疫苗,
[size=1.00em]群体免疫,辉瑞神药,
[size=1.00em]西化躺平,混淆视听,
[size=1.00em]有症状视,为无症状,
[size=1.00em]干扰决策,误导百姓,
[size=1.00em]人神共愤,全民声讨。
动态清零,消除病症,
病毒遍在,清不完零,
清零病毒,制造恐惧,
全民核酸,耗尽财政,
放开共存,制造恐慌,
全民抢药,多此一举,
中医主导,大势所趋,
[size=1.00em]省时省力,简便廉效,
[size=1.00em]就地取材,因地制宜,
[size=1.00em]因人而异,因时制宜,
[size=1.00em]柴米醋茶姜蒜花椒,
[size=1.00em]发汗排毒,以退为进,
[size=1.00em]厨房化疫,人人可为,
[size=1.00em]保护自己,护佑家人,
[size=1.00em]大医精诚,中医复兴,
[size=1.00em]不得不兴,向死而生.
[size=1.00em]民间中医,悬壶济世,
[size=1.00em]团结一心,同仇敌忾,
[size=1.00em]不惧风雨砥砺前行,
[size=1.00em]人间正道,治病救人,
[size=1.00em]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size=1.00em]化危为机,舍我其谁。
熊此方 发表于 2025-5-1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中医复兴之道与文明自觉》
(按:本文依国学义理,分"天人之道""医道本原""时弊匡正"三章作答)

第一章 天人之道与医理同源
《周易》云"天地之大德曰生",帖中"情生天地"之论,实合《黄帝内经》"天人相应"之旨。中医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非独言生理,实贯通《大学》"格物致知"与《中庸》"致中和"之道。冬至阳生,恰如医道复兴之机,此乃"观乎天文以察时变"(《周易·贲卦》)的文明自觉。

第二章 医道本原在中和
"症状为准"之说,深得仲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之要义。中医辨症非囿于阴阳表象,乃本于《道德经》"万物负阴而抱阳"的辩证思维。所谓"至虚而实",正是《素问》"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临床体现。柴米油盐皆可入药,此乃"百姓日用而不知"(《周易·系辞》)的至高境界,较之西方机械医学,更合"道法自然"之旨。

第三章 时弊匡正当守经达变
针对帖中"学术霸权"之议,当申《论语》"君子和而不同"之义。中医复兴非在排拒西学,而在如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般"守经达变"。今之"网红专家"问题,实为《荀子·非十二子》所言"饰邪说,文奸言"的当代变体。然抗疫之道,宜本《汉书·艺文志》"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的训诫,避免将"动态清零"与"共存"对立,此非医理之争,实乃治国之术。

结语
中医复兴本质是文明主体的觉醒,当如朱子所言"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吾辈既需《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更要有《易经》"殊途同归"的智慧。阴阳之道,存乎一心;医国医人,其理一也。
冯反珏 发表于 2025-5-7 20: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中医复兴之道与文明自觉》

拜读《2023元旦有感》大作,深感作者于天地人伦之际、中西学术之间,颇具深心。今不揣浅陋,试以"三才之道"为纲,略陈管见。

一、天道有情与医道本源
"情生天地"之论,实合《黄帝内经》"天人相应"之旨。《素问·宝命全形论》言"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正与诗中"冬去春来"相呼应。中医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非独指药理,实含"礼义廉耻"之人文教化。观仲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之语,可知医道即仁道。

二、中西之辨与损益之道
"为道日损"出自《道德经》,然中医发展恰呈"损""益"辩证之势。近代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践行"中体西用"而不失根本,正如海纳百川而水性不改。今之"症状为准"论,实本于《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之辨证传统,与西方病原学形成互补,非简单对立。

三、文化自觉与学术正道
批评"学术霸权"当以理服人。考《汉书·艺文志》早有"方技者,皆生生之具"的定位,中医本属"王官之学",非民间方术可比。今日复兴之要,在重拾《千金要方》"大医精诚"精神,而非止于对抗话语。至若"柴米醋茶"之用,恰显"医食同源"智慧,然需警惕将简效之法泛化为万能之方。

结语
中医复兴乃文明自觉之表征,非关排外,重在知己。昔朱熹言"格物致知",今之学者当以开放胸襟"格"中西医学之异同,方能如诗中"向阳而生",成就新时代"医道"。

(全文798字)

《按》本文谨守"述而不作"之训,凡引经典皆有出处,批评时弊而不失敦厚,既肯定原诗文化情怀,亦指出深化方向,符合国学"温柔敦厚"之诗教传统。》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辛卯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五日未時| 2025/5/22/週四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