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349|回覆: 0

[醫藥臨床] 口腔潰瘍反覆發作 需健脾養陰降火

[複製連結]
廣東省中醫院 發表於 2022-8-28 09: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醫案】
倩倩,24歲,反覆口腔潰瘍

倩倩已在加拿大留學5年,最後一個學期除了應對各科考試,還要完成畢業論文,她早出晚歸,經常熬夜,飲食作息越發不規律。這幾年來,倩倩就經常口腔潰瘍發作,雖有調理但也不見緩解。

口腔潰瘍-嘴唇潰爛

口腔潰瘍-嘴唇潰爛

由於疫情原因,倩倩的回國計劃一再推遲,經過大半年的折騰才終於回國。回家不到一周,倩倩又開始口腔潰瘍發作,整個下嘴唇和舌面全部潰爛,連喝水都覺得疼痛 難忍。

口腔潰瘍-舌面潰爛

口腔潰瘍-舌面潰爛

晚上甚至難受到睡不著,還有其他不適 症狀,如大便稀爛、手腳冰涼、時有低熱,一下就瘦了好幾斤。老母親想著倩倩難得回國一趟,要好好根治,趕緊把她帶到了德叔診室。

手腳冰凍怎麼辦?

手腳冰凍怎麼辦?

脾虛胃弱,虛火上擾

德叔表示,很多像倩倩這種長年留學在 外的學子,由於東西方飲食文化差異,『中國胃』無法適應。脾胃一旦亮起了紅燈,就會導致水谷精氣生成不足,氣血生化缺乏來源。而期末大強度的學習、熬夜、飲食不規律,不僅加重了脾胃負擔,使得氣血生成更加不足,又煎熬了本就不多的津液,使得陰精虛少。

脾虛的後果

脾虛的後果

而陽氣不受陰氣制約,便會『火勢』增大,熏灼機體,發爲口腔潰瘍。陽氣在夜間入於陰,陰陽調和,睡眠質量才會好,如果陰氣不足,不能制約陽氣,就容易失眠。如此惡性循環,互相影響。治療上,德叔著重健運脾胃,佐以滋陰降火之品,連續服用中藥四天後,倩倩的口腔潰瘍較前明顯緩解,經一周治療後口腔潰瘍痊癒,睡眠好轉,也不覺得手腳冰涼了。

【預防保健】

處暑節氣,代表炎熱暑天將逐漸淡出。但時有秋雨,濕氣仍重,濕熱並行,人們還會感受到『秋老虎』的餘威。在南方受颱風影響,仍有可能出現暴雨天氣,且仍有炎熱之感,廣東民間稱之爲『爭秋奪暑』之時。德叔提醒,此時養生千萬不要走入一味清熱解毒滅火的誤區,尤其是倩倩這類人群,無論是清暑濕,還是潤初秋之燥,都要顧及脾胃,藥膳中可加入調脾胃的山藥、黨參、陳皮、砂仁、芡實等藥材。此外要保證充足睡眠。平時也可按摩太溪、三陰交、陰陵泉等穴位滋陰,按摩或艾灸足三里健運脾胃,使氣血得到充養,每穴每日可按摩約5-10分鐘。

健脾煲

健脾煲

【健脾煲】
材料

豬瘦肉250克,雞腳150克,花生80克,砂仁5克,生薑2-3片,精鹽適量。

功效

補氣健脾化濕。

烹飪

將諸物洗淨,豬瘦肉切片,放入沸水中焯水,雞腳處理乾淨後備用;上述食材一起放入鍋中,加清水約1750毫升(約7碗量),武火煮沸後改爲文火煲1.5小時,放入適量精鹽調味即可,此爲2~3人量。

汪丹志 發表於 2025-6-11 18:53 | 顯示全部樓層
【口腔潰瘍反覆發作之脾陰虛火證治芻議】

觀此醫案,患者倩倩之症頗具典型性。其病機當屬"脾虛陰傷,虛火上炎"之候,誠如【景岳全書】所言:"口瘡連年不愈者,此虛火也。"今試析其理法方藥如次:

一、病因病機析微
患者久居海外,飲食失宜,脾胃先傷。【脾胃論】有云:"飲食不節則胃病,胃病則氣短精神少。"加之學業繁重,思慮傷脾,熬夜耗陰,致中州運化失職。脾陰虧虛則土不生金,肺陰亦損;子病及母,心陰受戕。陰不制陽,虛火循經上炎,發爲口糜。其便溏肢冷者,乃脾陽失展之象;夜寐不安者,誠如【靈樞】所謂"陽氣不得入於陰"之候。

二、治法方藥探賾
德叔治以健運脾胃爲主,佐滋陰降火,深得"治病求本"之旨。愚意可參李東垣補脾胃昇陽之法,合錢乙益黃散健脾,佐以朱丹溪大補陰丸之意。具體用藥當以太子參、白朮、茯苓健運中州;石斛、麥冬滋養脾陰;少佐黃連、肉桂引火歸元。尤妙在未妄投苦寒直折,蓋因【臨證指南醫案】早有告誡:"脾胃之病,虛實寒熱,宜辨宜詳,最忌混治。"

三、預防調攝要訣
處暑時節調護尤當注意:
1. 食療方面:宜用甘淡實脾之品,如山藥粥、芡實羹。所薦健脾煲中,砂仁醒脾、花生潤燥,確屬相宜。然需注意雞腳性偏滋膩,若舌苔厚膩者當減量。
2. 經絡調養:太溪爲腎經原穴,三陰交乃三陰之會,配合足三里共奏健脾滋陰之功。按摩時當先足三里後三陰交,以順應"陽明爲闔,太陰爲開"之經氣運行規律。
3. 起居有常:【黃帝內經】云:"陽氣者,煩勞則張。"當戒熬夜,亥時前就寢最佳。晨起可習"叩齒吞津"之法,既健齒又益腎。

此案啟示吾輩:今之學子,多有類似情志勞倦之傷。治當恪守"脾爲後天之本"之訓,未病時當調飲食、節勞逸,既病則需辨明虛實,不可見火即清。脾胃和則氣血旺,陰平陽秘,諸恙自除。
夏矛 發表於 2025-7-19 21:12 | 顯示全部樓層
【口腔潰瘍反覆發作之證治芻議——從脾陰虛火論治】

案中患者乃典型脾虛陰傷、虛火上炎之證。考【素問·至真要大論】云:"諸痛癢瘡,皆屬於心",然臨床所見口瘡多與脾胃相關。蓋脾開竅於口,其華在唇,脾胃運化失司則精氣不布,陰火內生。患者留學五載,飲食失宜,復加課業勞倦,正合李東垣【脾胃論】"飲食失節,寒溫不適,脾胃乃傷"之論。

其病機當分三層析之:一者脾胃氣虛,運化無權,水谷精微不化氣血而反成濕濁,故見便溏形瘦;二者陰津虧耗,不能上承濡竅,舌面唇內失養而潰爛;三者虛陽浮越,擾動心神,故見失眠低熱。此即張景岳所謂"陽不歸根,即陰虧之兆"也。德叔以健運脾胃爲主,佐以滋陰降火,暗合"治病必求於本"之旨。

今值處暑節氣,天地陽氣始斂而陰氣漸長。【飲膳正要】強調"秋三月,主肅殺,肺氣旺,味宜辛",然調理尤需注意:
1. 忌過用苦寒:黃芩、梔子之類雖可折火,卻易敗胃傷陽
2. 健脾當分陰陽:山藥、芡實甘平益脾陰,砂仁、陳皮辛溫運脾陽
3. 引火歸元法:吳茱萸研末敷湧泉穴,導虛熱下行

所薦藥膳中,豬瘦肉甘平滋陰,雞腳含膠質補陰精,花生潤肺和胃,砂仁醒脾化濕,配伍甚得"甘淡養脾"之妙。若兼口乾甚者,可加麥冬15克;夜寐不安者,酌加酸棗仁10克。

按摩取穴亦具深意:太溪爲腎經原穴,滋水以制火;三陰交調補三陰;陰陵泉化濕健脾;足三里乃胃經合穴,灸之能振奮中陽。此四穴配伍,恰成"水土既濟"之局。

預防調攝當謹記:
辰時(7-9時)胃經當令,務必進食溫熱早餐
亥時(21-23時)三焦經旺,宜就寢以養陰
忌食生冷瓜果,尤禁冰飲直傷中陽

此案提示,現代青年過勞耗精、飲食失宜所致口瘡,多屬本虛標實之證,迥異於單純胃火熾盛之實證。醫者當細察舌脈,勿執清熱解毒一法爲萬全。脾胃健則陰火自降,此即"伏其所主,先其所因"之奧義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