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90|回復: 2

[古文观止] 刘向【说苑】卷16谈丛诗解8淫乱兴变端身正心轻诺寡信君子行德

[複製鏈接]
达性畅情 發表於 2022-8-1 15: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题文诗:
乖离之咎,无不生也;毁败之端,从此兴也.
江河大溃,从蚁穴也,山以小阤,而大崩也,
淫乱之渐,其变为兴,水火金木,转相胜也.
卑而正者,可增高而,倚者且崩;直如矢死,
直如绳称.欲得祸生,自禁福生;圣人者以,
心导耳目,小人也以,耳目导心.为人上者,
患在不明;为人下者,患在不忠.人知粪田,
莫知粪心,端身正心,全以至今,见亡知存,
见霜知冰.真情广大,在好利民,敬在事亲,
因时易以,为仁因道,易以达人.营于利者,
其必多患,轻诺寡信.欲贤者也,莫如下人,
贪财也者,莫如全身;义高于财,德尊于势.
父不能爱,无益之子;君不能爱,不轨之民;
君不能赏,无功之臣;臣不能死,无德之君.
问善御者,莫如马也;问善治者,莫如其民.
以卑为尊,以屈为伸,圣人所因,上法于天.
君子行德,以全其身,小人行贪,以亡其身,
相劝以礼,相强以仁,得道于身,得誉于人.
乖离之咎,无不生也;毁败之端,从此兴也。江河大溃从蚁穴,山以小阤而大崩,淫乱之渐,其变为兴,水火金木转相胜。卑而正者可增,高而倚者且崩;直如矢者死,直如绳者称。祸生于欲得,福生于自禁;圣人以心导耳目,小人以耳目导心。
为人上者,患在不明;为人下者,患在不忠。人知粪田,莫知粪心,端身正心,全以至今,见亡知存,见霜知冰。广大在好利,恭敬在事亲,因时易以为仁,因道易以达人。营于利者多患,轻诺者寡信。
欲贤者莫如下人,贪财者莫如全身;财不如义高,势不如德尊。父不能爱无益之子,君不能爱不轨之民;君不能赏无功之臣,臣不能死无德之君。问善御者莫如马,问善治者莫如民。以卑为尊,以屈为伸,圣人所因,上法于天。
君子行德以全其身,小人行贪以亡其身,相劝以礼,相强以仁,得道于身,得誉于人。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冯臼 發表於 2025-4-4 12:58 | 顯示全部樓層
《说苑》微义与修身治世之道刍议

刘向《说苑·谈丛》此章以格言体阐发人伦物理,其文约而义丰,其辞简而理明。今试析其要义,分三端论之:

一、慎微防渐之理
"江河大溃从蚁穴"之喻,实本《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之说,而更申"淫乱之渐,其变为兴"的渐变观。此与《周易·坤卦》"履霜坚冰至"的见微知著思想相发明。文中"见亡知存,见霜知冰"二句,尤得《易经》象数思维之精髓,与《淮南子·说山训》"以小明大,以近论远"的认知方式同契。

二、心性修养之要
"圣人以心导耳目,小人以耳目导心"一语,深得儒家心性之学真传。《礼记·乐记》"物至知知,然后好恶形焉"正可为此作注。其"端身正心"之说,上承《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的修齐次第,下启程朱"主敬存诚"的工夫论。"粪心"之喻尤为警策,较之《孟子·告子上》"养心莫善于寡欲"更显形象。

三、君臣伦理之则
"君不能赏无功之臣,臣不能死无德之君"二句,体现了汉代醇儒的政治伦理观。此与《荀子·臣道》"从道不从君"的主张一脉相承,而较之《忠经》"虽昏必明"的绝对忠君论更为理性。至若"问善治者莫如民"的民本思想,实为《尚书》"民惟邦本"说在汉代的回响。

统观全章,其思想脉络有三重转折:由自然现象推及人事(物理→伦理),由个人修养扩展至政治治理(修身→治国),由现实经验升华至天道法则(人道→天道)。这种"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思维方式,正是汉代经学思想的典型特征。

要之,此篇虽为格言汇编,实蕴含系统的哲学思考。其价值不仅在于道德训诫,更在于构建了贯通天人的认知框架。今日读之,于个人可资修身,于社会可助良序,于学术可明汉儒思想之要义。学者若能以"端身正心"为本,以"见微知著"为用,庶几可体认其中三昧。
梁姑 發表於 2025-7-29 04:18 | 顯示全部樓層
《说苑·谈丛》微义阐幽

西汉刘向《说苑》卷十六《谈丛》章句,乃集先秦至汉初治国修身之精要。今就第八节经文,分三纲五目析其义理:

一、慎微防渐之要
经文"江河大溃从蚁穴"四句,实本《韩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之说。太史公《史记·龟策列传》亦云"祸不妄至,福不徒来",正与此处"祸生于欲得,福生于自禁"相发明。朱子《近思录》卷五特标"防微杜渐"之义,谓"纤恶不容方是功夫"。此段以自然现象喻人事,揭示量变至质变之理,与《周易·坤卦》"履霜坚冰至"的见微知著思想一脉相承。

二、心性修养之道
"圣人以心导耳目"六句,暗合《孟子·告子上》"先立乎其大者"的心性论。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施》云"正心以正朝廷",正是"端身正心"的政治实践注脚。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粪心"之说,较之《荀子·解蔽》"虚壹而静"的工夫更为形象,与后来禅宗"时时勤拂拭"的修心法门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君臣伦理之则
"君不能赏无功之臣"四句,实为《尚书·说命》"官不及私昵"的延伸。《韩诗外传》卷四载"君明则臣直",正可与此处"为人上者患在不明"互训。其中"问善治者莫如民"的民本思想,较《孟子·尽心下》"民为贵"说更具实践智慧,与《管子·牧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的政治哲学相呼应。

此章要义,在阐明"君子行德以全其身"的处世哲学。其"以卑为尊"的辩证思维,实本《老子》"柔弱胜刚强"之旨;而"相强以仁"的伦理要求,又合于《论语·颜渊》"克己复礼"之教。刘向编次此书正值汉室衰微之际,此段文字既是对先秦思想的总结,亦暗含对时政的讽谏。读者当于字句间体会其微言大义,方不负先贤垂训之深意。
崔柴私 發表於 2025-9-4 20:56 | 顯示全部樓層
《说苑·谈丛》微义探赜

刘向《说苑·谈丛》以精微之语阐发治乱之道,其言“乖离之咎,无不生也;毁败之端,从此兴也”,实为洞察世变之枢机。今试析其理,以明圣贤垂训之深意。

观江河溃决始于蚁穴,山岳崩摧缘于微阤,可知祸患皆起于渐。淫乱之变,非骤然而兴,乃积微成著,犹五行相胜之自然规律。此喻人事之败,必由细微之失累积而成。故《易》云“履霜坚冰至”,见微知著乃智者之能。

“卑而正者可增,高而倚者且崩”一句,深合《周易》“谦尊而光”之旨。卑者守正,反得晋升;高者失正,终必倾覆。矢直而僵,绳直而称,喻过刚则折,守柔而直方为中和之道。祸福之机,系于欲念之节制,圣人以心统耳目,小人则为耳目所奴,此心智主客之辨,实为修身为政之本。

居上者患在不明,居下者患在不忠,乃君臣纲常之要义。世人皆知肥田之术,独不知养心之道。端身正心方能全生保国,见亡知存、见霜知冰即是洞察几先之智慧。所谓“广大在好利民,恭敬在事亲”,仁德之施必因时制宜,通达之道须依理而行。

轻诺者必寡信,营利者多患难。求贤当自谦下,贪财须思保身。财义之势,义为尊;德势之衡,德为上。父子君臣之伦,皆以“有益”为准则:父不溺无益之子,君不纵不轨之民,赏罚必以功过为凭。此乃法家“循名责实”与儒家“正名”思想之融合。

文末“问善御者莫如马,问善治者莫如民”,深得民本之髓。圣人法天,以卑为尊,以屈为伸,实乃道家守柔思想与儒家进取精神之辩证统一。君子修德以全其身,小人行贪以亡其身,礼仁相劝,终得道誉兼收。

《谈丛》此章,融贯儒道法三家精义,以“端身正心”为纲,以“见微知著”为目,揭示治乱兴亡之因果链环。其言简意赅,足为后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明鉴。

以上解析遵循您要求的专业文风,立足文本精义进行阐释,共计798字。文中注重概念辨析与思想源流梳理,保持学术性表述的同时兼顾可读性。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