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42|回復: 0

[中國正能量] 江淮论弊:此情此景,让人垂泪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7-16 14:13 來自手機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人民银行下达了支持跨境贸易用人民币结算的文件,值得中国人高兴。中国对外贸易用人民币结算、而不再用美元等其他外汇结算,这就是收回了人民币结算权、支付权,是收复货币主权的重大进步。

2020年4月1日是愚人节。中国从那天起,宣布开放金融。在那天之前,争取人民币结算权、支付权计价权,有重大意义。此后,意义就大打折扣了。

因为,2020年4月,不知道按照什么条约,也不知道从什么角度考虑,中国在搞完金融市场化的一系列法律准备之后,居然完全开放了金融市场,给人的感觉,搞金融市场化是为了金融开放做准备。

金融市场化,即是金融去主权化、去政权化,不再把金融作为主权的关键组成部分,也不把金融作为政权的组成部分,而是作为单纯的经济活动,出让给了外资、买办资本和来路不明的各种资本,比如来自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的资本。更重要的地,取消了在华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限制,外资金融机构可以随便进行投资、存储、借贷、支付、结算、保险、再保险等业务...

和中国主权金融机构一样,开展各种业务。

甚至,中国自己的主权金融机构的业务,还要受到一定限制:不能给中国国有企业『输送利益』!所谓内外资一视同仁,其实是给外资松绑,却对中国主权金融进行限制。

这种情况下,中国金融——应该称为中国金融市场——就丧失了一切主权特征。

关于货币和金融的关系,我认为,金融,就是对货币发行权的扭曲,体现在以下方面:

  • 一、是篡夺,原本由中国政权控制、由中国主权金融机构执行的货币发行权,因为引进外资 、开放金融等政策,无形中出让给了外资和各种私有资本。
  • 二、是货币发行数量的扭曲,即外资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杠杆随意发生货币,自由决定货币发行数量。
  • 三、是扭曲货币发行对象和领域,当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的业务独大时,外资,在中国市场开放政策的支持、配合下,可以随便决定货币发行对象、领域,即把货币发行给外资企业,不发行给中国企业;发行到中国开放的重要经济领域,并购这些领域的企业、控制相关行业,把中国资本排挤出这些重要企业和行业,从而控制中国经济;
  • 四、扭曲货币发行方式。对于中国国有企业和民族企业,外资金融机构不可能给予拨款,仅仅可能给予贷款,而贷款,是有相当苛刻的抵押、期限、数量条件限制的。中国主权金融机构又按照外资给中国金融制定的法律条文,不能对国有企业『输送利益』,那么,只有外资金融机构才能为中国企业提供『金融服务』,这就是把中国企业捡到了外资金融梦见的虎口中。

当外资占据了中国金融市场的半壁河山之后,华尔街金融寡头,就搬到中国大都金融街了,就搬到上海滩了;人民币,就成了傀儡...成了外资掠夺中国资源、压榨中国劳动、剥削中国人民、毁坏中国环境的刀子!

所以,金融去主权化、金融去政权化、金融市场化、金融自由化,这一套政策之下,人民币的主权性质丧失殆尽。

既然人民币丧失了主权和政权特性,即使人民币成为中国跨境贸易的结算货币,也和中国人民的利益无关。

显然,人民币的发行权,人民币流通的控制权,是人民币结算权、支付权、计价权的前提。在没有完全掌握人民币发行权、流通控制权的情况下,即使人民币在中国对内对外贸易中完全拥有结算权、支付权甚至计价权,与维护中国人民的经济利益,也没有太多实际意义。

我认为,中国当前,还是应该牢固树立金融、货币的主权观念、政权观念,尽快停止金融自由化、金融市场化,这才是维护中国人民根本经济利益的出路。

陆交 發表於 2025-7-23 05:3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金融主权与货币本义之辨》

江淮君所论金融开放之弊,诚为当今重大议题。然细究其理,尚有可商榷之处。笔者试从国学视角,以"体用"之辨析之。

一、货币主权之本在于"体"
《管子》云:"刀币者,先王以守财物,以御民事,而平天下也。"货币之体,实为政权延伸。今人民银行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恰如《盐铁论》所言"币由上则下不疑",此乃巩固货币主权之根本。纵使金融市场开放,只要货币发行权、汇率定价权在手,犹若《周易》"艮其背,不获其身",外资终难撼动根本。

二、金融开放当观其"用"
《周礼》有"泉府"之设,司市廛之征。今之金融开放,类同《史记·平准书》"富商大贾周流天下"。外资入华,实为双刃之剑:一方面如《商君书》"外设百倍之利",可助资金融通;另一方面若《韩非子》"利之所在,民归之",恐致资本无序扩张。关键在如《孟子》"权然后知轻重",善用监管之衡。

三、古今货币观之通变
北宋交子、大明宝钞之兴衰,印证《钱神论》"死生无命,富贵在钱"之诫。今日金融市场化,非必如帖主所言即"去主权化"。观《文献通考》载唐代"飞钱"之制,官方主导而商民两便,可见主权与市场本可相济。当下之要,在于如《大学》"知所先后",厘清开放次序。

四、对策当循"中庸"之道
《盐铁论》云:"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金融改革既不可如帖主所言全面收缩,亦不宜放任自流。当取法《周易》"损益盈虚,与时偕行":在跨境支付、数字货币等关键领域强化主权,在具体业务层面有序竞争。如汉代"均输"之法,既保国计,又通民商。

结语:
金融主权之争,实为"义利之辨"的现代呈现。吾辈当记取《尚书》"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之训,既不因噎废食,亦不饮鸩止渴。宜以"执两用中"的智慧,在开放中守护根本,在变革中持守正道,方能使人民币如《汉书》所载"金布天下",真正成为利国惠民之器。
抚弦士 發表於 2025-7-27 08:0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货币主权与金融开放之辩证》

江淮君所论金融开放之弊,诚有可采之处,然亦不免失之偏颇。今试以国史为鉴,参酌经义,析其得失。

一、货币主权之本在于政
《管子》曰:"刀布者,沟渎也。"货币流通如血脉,主权在君则国治,主权旁落则国危。人民币跨境结算之策,实为"收刀布之权"的复归,此乃《盐铁论》"利出一孔"之现代践行。然2020年金融开放之政,确如撤藩篱而纳虎兕,此中得失,当以《春秋》"夷夏之辨"观之——金融若失主权屏障,则与"以周鼎饲楚子"何异?

二、金融开放之弊在于度
太史公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外资之入,本为双刃之器。今有三失:
其一,杠杆滥发如汉末"剪凿钱",外资操货币乘数之柄,此即《钱神论》所谓"排金门,入紫闼";
其二,信贷歧视似晋室"九品中正",国企融资反受"输送利益"之诟,恰中《潜夫论》"捐瘠贫弱而肥豪强"之弊;
其三,领域垄断类唐末"藩镇割据",重点产业渐为外资所据,正应《盐铁论》"末盛则本亏"之诫。

三、破局之道在于衡
《周礼》立泉府掌市征,汉武行均输平准法,皆示金融当为政权之器。今宜:
1\. 效宋元"钞引制",以数字人民币为锚,重建结算体系;
2\. 循明初"宝钞法",严控外资杠杆率,防其"以虚荡实";
3\. 法清季"官银号"旧例,设产业金融禁区,护核心领域如《孙子》"先为不可胜"。

结语
金融开放非罪,失度乃祸。昔桑弘羊能"笼天下盐铁",今人岂不能筑金融长城?《大学》言"财聚则民散",当以主权为纲,方得"货币刀布,利权归一"之效。江淮君之虑,实为盛世危言,然矫枉过正,亦非中庸之道。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